許偉
【摘要】教師期待效應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結合教師期待效應理論和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闡述在教學實踐中正確運用教師期待效應,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不斷地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教師期待 大學英語教學 影響
一、引言
隨著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現,外語是最容易引起學生焦慮的課程,這種焦慮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就。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那么如何有意識地去實現其影響的潛在價值,幫助學生克服外語學習的障礙呢?本文將運用教師期待效應理論來探討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二、教師期待效應理論
1.什么是教師期待效應。期待效應又稱“皮格馬力翁效應”,是指教師的期待所引起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教師的期待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待的進步。
其來源于古希臘的一則神話故事,相傳古代塞浦路斯島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國王叫皮格馬力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早晚都含情脈脈地長時間凝視少女像,期待著石像能的變成真人。無限的深情使這具象牙制品“少女”活起來了。這當然是一個美麗的神話,然而其中卻蘊含著一個道理:期望可以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2.教師期待效應產生的理論基礎。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美國舊金山市奧克學校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先后在小學中對六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智力測驗,告訴老師這是“預測兒童未來發展的測驗”。然而,他們并沒有依據測驗的結果,而是隨機抽取了幾十名學生,并告訴這些兒童的任課教師這些孩子發展的潛力非常大。八個月后,當再次對這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智力測驗時,奇跡出現了,被說成是發展潛力大的兒童的智商、情商等與其他兒童相比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試驗證明,期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發展潛能。
三、教師期待效應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基于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外語焦慮等現狀,教師期待效應應該是一個可行的教育手段。因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關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外語焦慮,從而不斷地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習效果。
1.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建立良性教師期待的基礎。教師首先要明確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平等的。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就是改變“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剝奪了學生的發言權,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所以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應該從傳統的“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將傳統的“教師獨白”變成師生互動的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由熱烈的英語氣氛中。在這種互動、和諧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傳遞著自己對學生的關懷、信任和激勵,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積極期待,做出積極的回應,從而全身心的投入英語學習中。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當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關愛轉化為學生的領悟和愉悅的情感體驗時,師生之間才能產生情感的交融,營造出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接受教師的教導并付諸實踐。
2.形成合理的教師期待。合理性是指教師的期待不脫離實際,對學生具有挑戰性、超出原有水平但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期待。學生作為正在成長中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發展水平,他們的英語水平亦如此。大學英語是一門綜合課程。有些學生英語發音準確、口語表達流利,這些在最初階段容易使教師對其形成錯誤的水平判斷。那些閱讀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由于在初學階段沒有經過口語訓練,導致發音不準確、表達不流利等,教師可能會低估其英語能力,進而構成不同的教師期待。然而根據片面的狀況對學生做出評判是不對的,應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期望,相信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成長。此外,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其不同的特點形成不同的期待,對于內向的學生,要多鼓勵,多給予表現的機會;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運用微笑、點頭等方式表達對他們的贊賞,以免引起驕傲的情緒。只有合理的期待才能真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3.做出積極有效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般來說是有目的和有計劃的,評價行為受到其對學生期望的制約。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有較高期望,他就會給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即使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教師也會在評價中給予學生較多的信任和鼓勵。而如果教師對學生形成了消極期望,他就很容易忽視這些學生,教師如果把這種消極期望傳達給學生,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在評價中通過多種渠道表達對學生的積極期望。常對學生講“You can do it.”、“Wonderful.”、“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performance.”等激勵話語,常讓學生登臺演講或復述課文等,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教師的積極評價,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樣的大學英語課堂才是理想的。
參考文獻:
[1]林麗鳳.“皮革馬利翁效應”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
[2]魯娉,習蕊芳,何俊.教師期待效應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方法研究,2010.
[3]丁蕙,屠國元.教師期望教育理論研究及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評論,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