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樂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逐步的提高。然而,少數民族與漢族在物質文化方面有著較大的區別。本文主要分析漢語與維吾爾語在禮貌用語方面的本質區別,通過較多的研究發現少數民族具有起步晚、研究數量、空白點多,所以,本文著重分析其在用法、發音以及這兩種語言的本質區別上進行分析,在致歉用語上進行對比。
【關鍵詞】漢語 維吾爾語 本質區別 致歉用語 對比
致歉用語是在禮貌用語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語言,它是建立在禮貌原則以及對他人的尊重上建立起來的,道歉語是指一切可以用于表達說話人歉意、愧疚心情的一種說話語態,主要用于保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和善、友愛,在產生分歧時來保證人際關系的和諧,維護和諧社會的人際關系。然而,致歉語所呈現要與其回應的具有相同的狀態,要良好的結合在一起。本文主要對維吾爾語和漢語在致歉語方便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這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以及相似之處的分析。使之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文化的異同之處。
一、維吾爾語與漢語的區別
現代維吾爾語是新疆現代維吾爾民族使用的語言。現代維吾爾語分為田方言、中心方言和羅布方言三縱語言組成,而他們的主要差別表現在語音上。而現代維吾爾語書面標準語是在烏魯木齊土語音位系統為代表的中心方言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種語言經過多次規范,在現代已經成為了現代維吾爾人普遍使用的統一語言。現代維吾爾語共有32個字母,其中有8個元音,24個輔音。而漢語有37個韻母。基本特征是:存在元音和諧律。這就要求舌位合諧比較嚴整,唇狀和諧比較松弛;而在構詞和構形等方面附加成分很豐富;在說話的時候具有元音弱化現象;和漢語一樣動詞有態、肯定否定、語氣、時、人稱、數、形動詞、動名詞、副動詞等形式的變化;名詞有數、從屬人稱、格等語法范疇;、詞匯中除有突厥語族諸語言的共同詞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漢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和俄語的借詞;詞組和句子有嚴格的詞序:主語在謂語之前,限定語在中心詞之前。維吾爾語和漢語在大體上是一致的,都是拼音式的文字,書寫順序都是從右向左書寫。他們在語法構成上都是由一個元音字母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輔音可以構成一個音節。輔音與漢語的復印是一致的,都弱化,詞末的輔音不發全音。然而,維吾爾語的簡單語句結構也是由主、賓、謂構成的。而現在的維吾爾民族使用的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字。
二、維吾爾語與漢語致歉語的相同之處
1.致歉語應用的語境相同。致歉語就是對于某個人某個集體所犯的錯誤所處的道歉。普遍應用在對受謙人的冒犯程度、自己的身份地位及與接受人之間的關系親疏等方面的因素,常用到的主要包括對不起、抱歉、不好意思、冒犯了等詞語,同樣在維吾爾族的語言中,使用的句型、語境以及句式是一致的。當采用“對不起”這種直接含有致歉意義等的詞語,并且常用來做句子的主題句,來直接表達說話人的歉意,這種詞語也可以單獨使用,來表達其自身的意義;當“對不起”在句子后面加上道歉的內容,就像:對不起,我做錯了!這樣的句式不僅僅適用于漢語的致歉語境,同時也適應與維吾爾族語言的使用語境。
2.維語與漢語在應用身份地位上的異同。不管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大家都生活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中。那么,對于致歉語在對于身份地位方面的應用是較為相同的,身份地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于一個身份較為低微的人比對于一個身份較為高的人會更容易做出道歉這種行為,然而,一個有著較高身份的人,就很難向一個身份地位較低的人做出道歉行為,他們相比較之下更在乎面子、社會地位。道歉就有可能會影響他們在社會上的形象等。這種現象廣泛存在于社會這個大熔爐之中。不分民族、性別。
3.在關系方面的異同。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使我們身邊的人對我們的行為、舉止等方面不能滿意,惹他們生氣。而我們往往會使我們身邊的人和朋友就沒有那么講禮貌了。例如:當我們惹我們父母生氣的時候,就很少會有人向父母道歉。當踩到陌生人的腳時,一定會回一句對不起以表示我們的歉意。這是因為我們習慣了親近人的好,卻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在中國這大文化的熏陶下,不管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蘊。應用的范圍也都大同小異。
不僅僅只有列舉出的這三種的不同,在個性、性別等方面也有著較多的異同。在大體上,主要區別在應用的情景等方面,由于個體的差異導致的不同,那是在所難免的。大環境下的差異才是一個民族與一個民族之間的差異。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維吾爾族語言與漢語在致歉語上有著較大的異同,這同兩個民族的長期穩定的發展是脫不開關系的,他們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的應用語境等方面有著較多的相同之處。隨著社會多元化的不斷發展,漢語與維吾爾族語言在結構、用法原則等,具有較大的差異。我們必須及時了解維語與漢語的發展趨勢,及時有效的將這兩種語言柔和在一起,來減少跨文化之間的差異與沖突,使之共同發展、繁榮。
參考文獻:
[1]洪靜.道歉語行為的多為透視[D].山東大學,2005.
[2]羅朝暉.漢語“道歉”話語模式[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1).
[3]錢樂弈,鄭玲.漢語道歉言語行為之分析[J].安徽廣播大學學報.2003(4).
[4]戴慶廈.社會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疆項目“新疆高校漢維民族大學生跨文化交際禮貌用語對比研究” (12XJJC7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