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艷波
【摘要】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本色務實高效的。讓我們做一個有自己思想的語文教師,在課改推進的當下,多讀多學多看多思還語文課堂以本色。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本色;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學生的精神家園;思想、個性是語文教師真正的生命。我告訴自己,做一個麥田里快樂的守望者,成為一名有個性魅力的語文教師,追尋語文教育的詩意境界!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學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新的教學理念、新奇的教學方法、獨到的課程意識激蕩著每一個課堂。于是許多課改名校的模式成為我們學習的標桿。語文課堂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形式多了,花樣多了,課堂也多姿多彩了,語文教學課堂花枝招展,粉墨登場。觀點多,論著多,我們一線教師虛心學習,模仿,我們不知道該聽誰的,該用哪種形式上才是新課改后的課堂,于是我們的老師在承受應試教學壓力之外,又多了一重形式教學壓力,要給語文課堂教學穿上一層迷幻的外套。但是透過這些現象,我們有時會發現其背后的蒼白與空洞,靜心反思,我們教給了學生什么?學生學會了什么呢?
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本色務實高效的。讓我們做一個有自己思想的語文教師,在課改推進的當下,多讀多學多看多思還語文課堂以本色。
什么是務實高效。我的理解是,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進一步鞏固和驗證,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
一、擇取適當教學內容,是語文課堂教學本色高效的前提
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我們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要有意識,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怎樣才能達到本色高效,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先有一個定位,一個目標再據此去擇取合宜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體現語文學科特點。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據此,我們在課堂教學內容上一定要緊扣這一特點,通過聽說讀寫訓練,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如:《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老師要出奇制勝的原因。他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也出現很大偏差,他組織學生不去體會語言之美,情感之美,而讓學生去找那些工筆畫,那些水墨畫等美術課的內容,而不是語文的教學內容,更不是本色語文。聽過徐文華老師《蒹葭》的人都會被課堂那太息般的讀,搖曳的品晰,濃濃的語文味所陶醉吧,那一堂課讓我們感受了華夏文化的迷人更熱愛那一份《詩經》文化了。所以,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真是不可大意無意識。
二、簡潔有效的教學預設,語文課堂教學本色高效的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就是演了。
我校教師宋維雅老師在講《社戲》一課時,通過精心備課做了這樣的設計:孩子們,讓我們美美的讀,細細的品,那一夜那一處美景,那一份原汁原味的童趣。這個預設內容集中,簡潔而有效,學生的審美和情感都有新的生成。課堂生動活潑,并能逐步推進課堂教學向縱深發展,所以這一堂課在滿滿的回味和甜美中結束了,同學們臉上是滿足而帶笑容的。
而《背影》一課,有這樣一個預設:請同學們畫出父親幫我買橘子一系列的動詞,并讀一讀。像這樣的預設就屬于無效預設,因為這根本不能激發起學生的思維,不能促使課堂的有效生成,是意義不大的。但如果我們換一下,通過對文中的動詞進行換置、刪除,然后與原文比較,就能促使學生情感思維的生成,讓學生體味到動詞背后蘊含的那份深沉細膩的父愛,這就成了十分有效的一個預設。
三、采用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是語文課堂教學本色的保證。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其相適應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無此好像就不能稱之為新課堂。
如以《皇帝的新裝》為案例,提問:皇帝上當出丑原因是什么,請四人小組討論三分鐘。
教室頓時熱鬧起來,教師沒事了,小組一個優生發言并訓練有素的閑聊特聊,其余當聽眾,這種討論,就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性。因為優秀的學生占據發言權與思維權。其實,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要打破過去師生模式,建立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但不是什么課堂、什么問題都采用這樣一種形式,而討論的問題也要是有探究價值深度的。在每個學生都要思考基礎上,這樣才有成效,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方式的優點,體現語文課堂教學本色與高效。
同樣綜合性活動這種新的教學方式進入課堂之后,我們語文課堂引進小品、表演、演講、辯論會等形式,給課堂帶來了不少生機,提高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但要注意,要尊重語文學科特點,不能舍本逐末,在活動設計上要凸現語文味。
所以還語文課堂以本色,首先要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充分閱讀,在專注、潛心的閱讀中走進文本。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文本提出自己的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架設起文本與學生之間的綠色通道,引發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從而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閃光的東西,使他們的感情受到共鳴而得以升華
其次品讀語言,再現動情點,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這品讀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語言的體驗和感悟,也激發對語言文字的喜愛和玩味的樂趣。引導學生領略語言世界的魅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說”、“會說”、“能說”,使我們的語文課真正體現高效!還語文課堂以本色就是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品讀語言”為核心!
還要扎實語言訓練,促進師生導學互動,讓他們逐漸習得自己的語文。
語文還原本色,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走進文本,品味語言,通過生動、扎實的語言實踐,豐富和提高語文素養,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追求。把內容作細,高效也就實現了。
新課程的實施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生機,為語文課堂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所以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走出低效、浮躁之風,拋開形式主義誘惑,借用名家一名話: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卸去濃妝,還其自然清新的本色,讓本色高效成為語文課堂的主流!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