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 陳博
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迅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如何讓中小民營企業擺脫困境,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國以及各企業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優化對策,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對策
一、中小企業的定義與界定
1.中小企業的定義。我國中小企業廣義上的定義為,除了國家確認的大型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都稱之為中小企業,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在狹義上定義為,微型企業不屬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指的是雇員人數在7人以及以下的具有合法資格的個體或單位。中小企業的特點有四點,分別是:自主籌資、自由組合、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
2.中小企業的界。世界各國對于中小企業的界定各有不同,這與本國的經濟發展情況有直接的關系。但從對中小企業界定的標準來看,大致從企業從業人數、企業資本額以及銷售額、企業從業人數、資本額和銷售額這三個途徑出發。
但是具體到一個國家的不同行業來講,也有所區別。比如在日本,零售業或者服務行業企業的從業人數低于50人或者企業的資本額少于150萬日元的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而在制造業中,日本規定的是企業從業人數在1000人以下,企業資本額少于30億日元的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在美國,衡量制造業企業是否是中小企業的標準是以從業人數進行判定的。美國規定,企業從業人數低于1500人的企業都屬于小企業,而在餐飲業中規定,企業從業人數在500人以下屬于小企業。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界定標準各不相同。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有企業從業人數、企業資產總額以及銷售額等。對于不同行業的界定也有所不同。我國主要行業的中小企業界定標準如表:
表 中小企業界定標準
3.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長,現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據我國統計局數據表明,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間,中小企業數量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9.6%和17.5%,數量超過了800萬家,注冊資金年增長率達到了24.2%和30.6%,總資金超過了19萬億元。
我國加入WTO以后,中小企業也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力量,各種物美價廉的產品遠銷海外。短短十年之內,中小企業的年出口額成幾何數值增長,促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出口國,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外匯儲備。
4.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已在我國發展數十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了諸多的問題。
(1)缺乏政府有效的支持。雖然我國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地位以及社會作用都給予了肯定,但是卻沒有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一直無法與國企處于一個平等的競爭地位。近年來,我國也陸續出臺了一些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力度非常有限,效果不甚明顯。
(2)中小企業準入門檻較高。對于一些高利潤行業,大多有國有企業經營或壟斷,國家及政府的相關部門對于中小企業的進入設置了非常高的門檻,以至于中小企業經濟一直無法滲入,這也與我國傳統計劃經濟有很大的關系。這種經濟體制看似保護了國有企業,但是卻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利于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也不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3)中小企業融資艱難。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特點的原因,許多商業銀行設置了較高的門檻,中小企業融資舉步維艱。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一些商業銀行也為中小企業制訂了許多產品,但是這與我國中小企業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另外,目前我國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機構,信貸成本非常高、信貸覆蓋率較低,信貸難度大。
(4)中小企業自身問題較多。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現狀來看,自身也存在了較多的問題,比如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投資與收益比例失衡、法制觀念不強、員工福利差、安全生產意識薄弱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與我國中小企業起步較晚,發展較快有很大的關系。
5.中小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目前,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肯定在未來很長的一個時間內仍將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生力軍。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卻存在了諸多的問題,基于對中小企業特點和我國實際國情以及全球經濟現狀進行分析,我國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人們追求的不再局限于吃飽穿暖,而是更高品質的生活,這就為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另外,在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以及三大產業比例失衡的狀況下,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必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比如醫療、養老、家政、旅游等多個產業方面必定會得到的發展。因此,我國中小企業要抓住這個巨大的商業機遇,改變經營方向、調整產業結構,盡快的轉向新型的、需求量極大的服務行業,在規避另兩產業競爭的同時,搶先入駐第三產業,盡早創立自身品牌,占領市場先機,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保證中小企業健康成長。
(2)轉移投資地區。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來看,地域經濟結構嚴重失調。以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大中城市密集經濟與中西部落后經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小企業經濟亦是如此。我國政府針對這一情況在政策上給予入駐西部企業更多的優惠和支持。加上西部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勞動力充沛,特別是礦業、農林牧副業等都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因此,中小企業應積極轉移投資區域。
(3)走創新路線。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產業結構來看,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經濟,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獲取少量的產品附加值。這種經營模式在企業發展初期,技術水平低以及準入門檻低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技術的缺失會直接導致企業的衰敗。雖然中小企業在資金與規模上都無法與國企相比,但卻有著更加靈活的經營模式,也擁有自主創新的原動力,因此,我國中小企業一定要轉變產業結構,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提高技術水平,掌握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取得更大的生產空間。
(4) 大力發展海外市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我國與全球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也逐步密切。在加入WTO至今,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國和第二進口國,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這些成績的產生也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我國中小企業不但將物美價廉的產品銷往海外,而且在眾多的海外市場投資辦廠,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因此,我國中小企業應著眼于全球,大力發展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生存空間,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二、結語
中小企業的發展不但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也提高了社會就業率,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的生力軍,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發展中,中小企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經濟不斷增長,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名利.談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J].經濟研究,2013(12).
[2]劉小敏.淺談企業的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3(9).
[3]陳東鑫.淺析我國中小企業的薪酬制度[J].經濟論壇,2013(13).
[4]鄭漸遠.加強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J].科技資訊,2014(9).
[5]王光輝.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改革發展,2014(7).
作者簡介:馬樂(1991.07- ),女,漢族,黑龍江雞西人, 本科,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級工商管理專業;陳博(1969.07- ),男,漢族,黑龍江雙城人,佳木斯大學副教授,管理科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