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劉彤
摘 要: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直在不斷深入改革,企業已經逐漸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中,所面臨的經濟業務更加繁雜,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如何建立科學、合理、適合企業的會計管理制度,確保企業會計工作有序進行,提高準確性,使會計信息的作用及會計管理職能能夠充分發揮,是亟待企業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介紹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含義及重要性,分析會計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會計管理制度的方法。
關鍵詞:企業;會計管理;問題;方法
企業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完成戰略目標、確保內部資產安全的前提是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強化會計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確保企業的各項生產及經營管理活動正常運行。但,近期由于企業忽視對會計管理制度的完善,致使現行的會計管理制度與企業的運營模式、新會計準則存在沖突,不符合其具體要求。為了強化企業會計管理制度,防止舞弊造假等行為的發生,本文通過分析企業會計管理制度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完善會計管理制度提出解決措施,目的在于提高企業會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推動企業達到預期經濟目標,作為完善健全企業會計管理制度的參考。
一、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概述
1.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含義。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指為規范企業內部會計的管理活動,企業根據國家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結合企業自身經營和業務管理的要求及特點制定出的制度、辦法及措施。根據由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包括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會計人員工作崗位責任制度、賬務處理相關程序制度、定額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審計制度等。
2.企業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是執行會計法律、法規的基礎。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是國家制定的會計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具體體現,同時是確保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執行的基礎。國家制定的會計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是從會計工作的整體要求出發,不能適應企業各自的具體情況。所以,需要企業根據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再結合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和業務特點的需要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使得企業會計管理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方面。
(2)客觀上促進企業經營管理。企業需要匯總、記錄和報告會計資料,為了獲得可靠的會計情報,會計資料,以防單位內部舞弊、監督各部門執行政策情況、考核績效、資源浪費等。企業內部管理的中心環節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管理工作是綜合性和職能性工作。強化企業會計管理制度,使會計工作規范化,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3)會計管理制度可以確保會計的工作質量。會計信息的質量,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同時關系著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完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對會計信息采集、記錄、歸類、匯總等環節和過程加強監督,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問題。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了會計工作的原則、程序和方法,會計人員在工作時應依照制度執行,確保會計記錄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會計報告具有可驗性和完整性。
(4)能有效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完善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了企業會計部門的設置、會計人員的分工、會計事項的處理方法及其他具體會計工作方法。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是以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為依據,結合企業自身具體經營和業務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企業會計工作靈活、有序的健康運行。從客觀角度來說提高了會計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會計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1.會計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完善健全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保證企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保證財產的安全完整,避免發生舞弊,確保會計資料的完整、真實、合法。會計管理制度是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聯系和制約各部門、員工的一種管理制度。一些企業沒有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建立相應的會計管理制度,只是直接把行業統一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作為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導致日常會計核算工作過于隨意,嚴重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2.會計業務缺乏監督。良好的內部監督與適當的審計結合,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相互聯系、制約的管理制度,能夠確保企業經濟業務的有效進行,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避免發生舞弊行為,發現并糾正錯誤,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合法。
在制定會計管理制度時,一些企業沒有有效的執行內部審計制度,則不能保證有效的實施了管理部門制定的方針政策,不能確保財產的完整安全和信息的準確可靠。大部分企業覺得企業建立了會計管理制度,那么它就能夠有效的實施,但是,事實上,缺少有效的、必要的監督工作,會計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3.實際成本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度脫節。企業的成本核算過于簡單粗放,對于投入產出只是簡單記錄,沒有進行嚴格核算,產生的成本差異不去追究原因,放任不管,直接把出現的差異簡單的擠入某項成本項目里,這樣掩蓋了成本差異存在的真正的原因,同時也使得失去對成本改善的控制,引入錯誤的方向。
4.財產清查流于形式。財產清查工作沒有按照會計管理制度實施,只是簡單的統計、核對數字,走個過場、走形式。對于企業中存在的不良、報廢資產沒有進行技術層面分析,分析其產生原因,處理方式等,采取消極的解決方法,處理程序選擇不當。對于企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資產、隔離資產,繼續放任不管,避免責任追究,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機會。
5.不嚴格執行財務授權審批制度。財務授權審批分為分級審批和集體審批,授權審批可以有效的避免決策失誤,規避企業內部控制風險。但一些企業的領導仍選擇"一支筆"的管理方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領導怕沒有審批權而導致個人利益喪失,這種管理方式容易造成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造成該失誤的領導放任不管,不聞不問。
三、完善會計管理制度的方法
1.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單位管理者對會計工作具有領導責任,明確指出總會計師對會計工作具有領導責任,決定企業會計部門的設置,明確指出會計部門及會計部門主管的相應職責,確定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間的關系及分工。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需要良好的會計管理體系來保障,企業需要完善其內部組織機構,建立健全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做好制度上的保障。
2.健全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企業管理者應當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加以重視,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對會計人員進行內部控制意識和責任感加以培訓,引導員工找到企業價值與個人利益的結合點,建立人力資源政策,把會計控制制度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
3.健全定額管理體系。定額管理也叫做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通過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預算管理,確定預算項目,制定預算標準,確定預算的執行標準,進行差異分析,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使財務管理中的預算職能能夠充分的發揮。
4.健全賬務處理程序和稽查審計制度。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在進行稽查審計時所采用的專項稽查審計與稽查審計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二者同時使用可以更好的監督企業稽查審計工作。稽查審計不能缺少專項稽查審計,稽查審計調查可以收集廣泛的證據,同時專項稽查審計也不能缺少稽查審計,在調查中發現的違規問題等,需要依照法律程序進行深入的稽查工作。使企業的稽查審計由真實、合法轉變為真實、合法、效益稽查審計,并突出效益稽查審計。
5.健全會計成本核算制度。企業生存的關鍵是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受歡迎,所以,在控制成本時企業需要提高對產品質量的重視,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忽視產品質量,產品質量下降將影響企業信譽,嚴重的將導致經濟業務下降甚至倒閉。另外,安全生產也是企業需要注意的。因此,如果企業想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則其成本管理不單單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過程,應當把目光拓展到對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業務發展態勢分析、提高產品質量上面。
四、總結
在當前經濟增長迅速,綜合國力加強,我國與國際接軌的新形勢下,建立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是對國家法律、法規的補充,是執行會計法律、法規基礎和保證。建立健全科學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的生產發展受到會計管理制度的影響,每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業務管理的需要和經營管理的特點,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會計管理制度,使會計工作標準化,健全會計制度,提高企業經濟管理。建立健全會計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確保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同時,也要注意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加強會計監督,包括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即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
參考文獻:
[1]王津賀.企業單位建立完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新思路[J].時代金融,2013,(09).
[2]丁鳳春.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知識經濟,2014,(11) .
[3]孟慶波.建筑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相關研究[J].新經濟,2014,(08).
作者簡介:王燕(1962-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學士,經濟專業;劉彤(1992- ),女,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