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華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企業日益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通過審計和內部制度建設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有效地管理企業資源,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本文主要論述內部控制理論,闡述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并從西安培華學院在內控體系建設的實踐出發,探索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管理優化路徑。
【關鍵詞】審計;內部控制;理論;實踐
一、內部控制理論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企業為實現自身經營目標,保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確保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企業內部通過采取一系列自我監督、審查、評價和控制的系列措施和手段。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制程序三個方面,具體組成部分見表1-1。
二、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問題一直是理論界爭執的問題。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論點:一種論點認為,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是并存的。不存在誰包括誰的問題;另一種觀點認為內部審計本身就是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內部控制是企業、單位由于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管理體系。內部控制包括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兩大控制系統。無論是內部會計控制,還是內部管理控制,都是作為管理手段而存在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強化和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而內部審計則是指部門、單位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監督機構,其目的是協助單位人員有效地履行職責,監督各項管理措施地執行并對其做出評價以促進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內部審計在經濟組織中處于相對獨立的地位,其業務活動也具有一定的超脫性。
三、西安培華學院在內控體系建設的實踐
西安培華學院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一直以來,西安培華學院注重內部管理流程梳理,建立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評審項目。
(一)注重內部控制與管理的制度化和流程化建設
西安培華學院不斷加強學校內部控制規范編撰,每一年度對于學校內部提出內部控制改進點報告,定時進行自我評估,并做出評估報告。對于財會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組織內部控制培訓,加強內部控制意識教育。找出學校內部控制的薄弱點,并在薄弱環節狠抓,及時調整流程中所產生的誤差。同時,西安培華學院非常注意內部控制的循環性,從內部控制的規劃—內部控制執行與實施—內部控制的檢查—內部控制的反饋—內部控制規劃再調整,如此循環反復,實現內部控制流程優化。
(二)堅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控制的組織體系
西安培華學院堅持法人治理結構,不斷提升治理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產權清晰、全責明確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學校由理事會領導寫的議事制度,堅持專家治校模式,并對各二級學院授權,形成健全的授權體系與框架,從下至上,一級一級負責,完善內部控制各項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師資管理、資金管理,明確崗位職責,確立風險防范制度以及責任追究機制,各部門相互分工與協作,已經形成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四、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管理優化路徑
(一)加強信息對稱建設
企業管理者需要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通過各項制度,促進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保證信息的開放性,完善組織內部結構設計,獨立審核各部門業務,核查資產,注重成本-效益原則,重視企業民主通道建設,從下至上反饋意見,并加以整理,從而有效地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系統。
(二)提高內部控制人員水平
全面提高內控水平,必須靠一線人員真正貫徹落實。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不僅僅在于計劃,更重要的是將內控管理貫徹落實。企業一方面需要狠抓日間業務操作的同時,將內控安全切入點放在了日常工作檢查。企業領導班子統籌兼顧,深入基層,通過調研座談、現場查看等方式,綜合提高企業內控管理水平。注重分管領導帶隊,對各個二級學院進行調研座談,深入了解內控知識掌握程度及業務技能,同時對會計主管的內控管理水平進行全面掌握。注重內控工作人員的交流學習,面對面進行業務操作培訓指導。加強相關人員對制度理解,確保柜員制度理解到位,內部操作規范。三是財務會計部深入基層,實監督內控管理,確保營業內控水平穩步提高。
(三)健全監督機制
企業內部進行審計和控制,單純依靠財務人員或者相關人員的自律性,這是不可靠的,社會契約精神缺失或者利益誘惑,利益相關者勾結或串通作弊而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因此,優化企業內部審計和控制制度,需要不斷健全內部監督機制,確保長期有效的監管。
(四)強化內控建設,提高防范和控制的風險能力
強化內控制度建設是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發展與管理并重的具體體現。要全面按照風險評價與風險預警的指標體系要求,結合實際及時修定和完善各項內控制度,更多地在業務、財務、電子與信息技術化、組織、人事、安保等方面向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提升并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強有力制約制衡機制,建立起相應的內部控制評估和風險控制獎懲制度。遵循“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的原則,對所有崗位都制定了相應的制約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懸空等現象的發生;做好對要害部位、要害崗位和重點人員的定期輪換,以達到自我控制目的,重點抓好各項制度落實,在檢查和監督制度的執行上做到獎罰分明,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建全和完善風險控制機制
總之,內部控制有助于企業進行有效的經營活動,也有助于進行管理及各項經濟業務。而內部審計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可以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能針對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提出相應改進建議,促使企業以合理的成本促進有效控制,達到改善企業內部經營狀況的目的。內部審計在當前企業轉機建制過程中,應抓住時機,認真總結經驗,研究和探討審計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寬視野,盡快消除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規的財務收支審計局限,向經濟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管理審計領域進一步延伸,未來在我們的工作中需要科學運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怡心.新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介紹[J].中國內部審計,2013(03).
[2]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02).
[3]南京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課題組.探索內部控制制度的哲學基礎[J].會計研究,2012(11).
[4]楊雄勝.內部控制范疇定義探索[J].會計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