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林生
【摘 要】本文首先簡述了構建和諧校園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師德師風對和諧校園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概述了抓師德師風的必要性,最后從貫徹先進理論思想出發論述了師德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和諧校園;師德師風;職業道德
構建和諧校園關鍵在于教師。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所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于老師。”高等學校直接擔負著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的光榮任務,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教師的思想素質怎樣,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況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師德對和諧校園的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等,都是師德規范的體現。師德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的靈魂和根本。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益終身的。在高校中,教師面對的都是剛剛走出家門的青年學生,雖然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擁有一定的處事能力,但在很多方面還是不成熟。比如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還有無論從生理學,還是從心理學角度上講,都存在諸多心理問題,大學教育對他們的成長成材起著非常重要作用。教師是高等教育的主導者,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高等教育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一般說、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由于教育行業對后代的影響極大,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因此任何時候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都是必要的。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的要求。教師,因其獨特的職業特征,每天與學生直接接觸。不僅傳授學生課本知識,而且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和塑造者,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必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時刻注意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學生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
(二)教師的社會責任的要求。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教師的職責就是培養人才,高校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使其具備必要的技能為祖國的建設作貢獻,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遠大理想。因此,教師擔負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責任。要完成好這一責任,就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
二、師德建設的內容
師德作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規范在教師職業領域的特殊表現,教師如何面對學生發揮示范作用,教書育人,明確并履行其道德規范是十分重要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獻身教育,愛崗敬業
獻身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是師德的崇高境界和核心,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在教師職業道德中的體現。教師擔負著為祖國培養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堅持教好書,育好人。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不僅是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者和塑造者。教師的人生哲學,治學態度和生活方式,對學生有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師德的修養,做遵紀守法的楷模,做實踐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模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三)嚴謹治學,嚴格執教
教師必須樹立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教師在治學方面,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必須做到勤奮學習,不斷鉆研業務,力求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身知識素養和業務能力。教師在執教方面,必須做到嚴肅認真,嚴密謹慎。教師的授課應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科學組織課堂教學。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后耐心輔導。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黨和人民對教師的最低職業要求。
(四)熱愛學生,平等待生
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教師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教師做好學生工作的前提。熱愛學生還要做到了解、尊重和關心學生,教育實踐證明,一個真正熱愛學生的老師,一定會得到學生的熱愛,反之,那些不能感受到老師愛的學生,往往也很難接受老師的教育。
(五)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在新形勢下,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大膽創新,敢于在教學實踐中求新、求奇、求異。要樂于接受現代教育的新觀念,新經驗,站在教學和科研前沿,積極推進教育改革中開拓創新,鼓勵和引導學生的各種創新欲望和嘗試。
三、師德建設的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切實提高教師思想素質
要堅持貫徹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先進的理論思想促進師德建設,指導教學實踐。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進教育手段方法。教育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師德規范轉化為教師的內在理念和自覺行動,在教育實踐中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經濟現象,才不至于使自己在改革大潮中迷失方向。
(二)建立激勵機制,完善師德師風績效
堅持公平化,民主化原則,創新高校教師激勵機制,充分授權讓教師更多的參與制定學校教學管理中來。只有當教師與高校達成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共識,才能使教師自覺的服從道德準則實行獎懲制度,領導干部是學校的管理者,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廣大教師樹立榜樣,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對促進廣大教師堅定信念,激發道德人格,恪守道德規范提升職業道德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對于高校的長遠發展,對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從師德師風抓起。
【參考文獻】
[1]吳梅星.師德建設.高校道德建設的“龍頭”[J].華南師范大學學校,2005(02).
[2]付小蘭.論高校師德建設[J].科技文匯,2006(02).
[3]張意貞.高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操析[J].教師與職業,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