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斌
【摘 要】大學生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經濟增長有著積極顯著的影響,大學生就業也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得重中之重,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因其性別特征更引人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明確要求"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為促進包括女大學生在內的廣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強有力保障。自治區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并多次、多部門開會研究部署,針對新疆農業大學女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及提出建議。
【關鍵詞】女大學生;分析;建議;措施;就業觀念;就業政策
一、2011年以來我校女大學生就業的基本情況及就業特點分析
2011-2013年我校本專科畢業生總數為10206人,就業8639人,三年平均就業率為84.65%。
總的來看,一是我校女大學生到企業實現就業比例較高,2011年占就業人數69.37%,2012年占52.48%,2013年占47.74%,企業是我校女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但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二是我校女大學生通過國家基層項目(選調生、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等實現就業的比例逐年增大,這一比例基本與區內高校平均水平持平。三是我校女大學生升學(考研)人數逐年增加,占就業人數比例也在逐年增大,其比例基本與區內女大學生平均水平持平。四是自主創業的女大學生比例較低,說明我校學生自主創業氛圍不濃厚,條件有待改善,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有待提高。
二、做好女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措施
(一)政策層面
1.加強政策宣傳。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的意見(試行)》(新黨發〔2010〕18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媒體,運用報告會、圖片展覽、編印制度匯編并以發放宣傳冊等形式,深入宣傳國家及自治區關于畢業生就業政策,特別突出對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的宣傳教育,力爭讓每名畢業生都了解政策,調動其就業積極性。
2.用好用活政策。健全基層就業服務保障機制,擴大政策受益面,畢業生離校前進行20學時的集中引導性培訓,充分講解就業、創業相關政策,為畢業生走向職場提供幫助。擴大基層就業項目規模和范圍,繼續做好“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和“特崗教師”等國家基層項目工作。加強女大學生的就業權益保護意識的培養,幫助她們正確對待當前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鼓勵和幫助她們敢于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二)教育層面
1.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專業結構,培養人才。根據市場變化和就業需求對專業設置規劃、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前瞻性的分析和修訂,不能墨守成規,深入了解學校專業的發展情況及各專業在學生素質培養上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避免了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2.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意義重大。我校把提高質量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發展觀,加強內涵發展。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標準。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完善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深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結構、培養質量需求變化情況,加強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和監管,從而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
3.加強對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大學生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我校加大實驗硬件投入和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繼續開展好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創新性實踐系列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創新平臺。開展第二課堂及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使大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才能得以發揮,動手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三)就業工作層面
1.轉變學生就業觀念。為加強就業教育,逐步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學校成立了就業指導教研室,建立了專家師資庫,選聘30多名優秀專兼職教師上課,自2011年以來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每名學生必須修夠2個學分才能畢業。三年來我校廣泛開展就業教育活動,專門邀請自治區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三八紅旗手"等來學校為學生做報告,用他們自身豐富的社會閱歷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準確評價自我,樹立務實的發展觀和就業觀。這些教育活動對于幫助女大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擺正就業觀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做好就業服務。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學生的滿意度作為檢驗的唯一標準。我校堅持在做好學生就業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創新就業服務理念。暢通就業服務信息渠道,采取多種方式搜集崗位信息,拓寬就業平臺。一是搭建就業信息平臺。學校建立了就業信息庫和就業工作專網,開設了針對女大學生就業信息專欄,及時更新就業信息和網頁內容,多途徑推薦學生。二是搭建就業溝通平臺。認真做好學生就業跟蹤服務工作,加強與各用人單位的溝通,使深入用人單位調研工作常態化。三是搭建就業雙向選擇平臺。2011-2013年期間校級層面按專業大類舉辦綜合類招聘會13場,小型招聘會150余場,其中針對女大學生10余場,建立了多層次的就業雙向選擇平臺。專門組織針對女大學生的供需見面會,切實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3.做好女大學生創業服務工作。不少女大學生有創業熱情,但缺乏經驗,學校里雖開設有創業培訓課程,但授課老師本身可能也沒有創業經歷,很難給予有效指導。我校針對目前這種狀況加大開辦創業培訓班力度,建立雄厚的師資專家庫,逐步積累了具有“實戰經驗”的師資專家力量,從女企業家中選聘“女大學生創業導師”,讓有創業計劃的學生跟著導師熟悉市場,為創業積累經驗。學校通過舉辦創業設計大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活動,對有較強創業意愿和較成熟創業想法的女大學生提供場地、設備和資金上的優先支持。
三、做好女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建議
明確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各方面工作職能,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形成好的工作機制,共同促就業。努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氛圍,用人單位需要逐步轉變觀念。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應該夸大女性的弱勢,企業要改變在潛意識中對女性存在的偏見,用公平公正的眼光來看待男女畢業生。規范企事業單位用人制度,加大招聘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查處侵害女大學生勞動就業權益的行為,努力消除就業中性別歧視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劉紅英,湯海斌.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0.
[2]楊國峰.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的現狀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
[3]周祥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深析[J].教育與職業,2007,(1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