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輝
【摘 要】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環(huán)境;目標任務;教育分析
一、前言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不但關系到人才的成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成敗,而且關系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強盛、社會的進步。黨和政府一貫重視大學生國政治教育。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環(huán)境
高校大學生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群體,由于他們所處的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學校、家庭、社會,更多的是來自大學生自身方面的壓力。他們要么不能理智的去處理問題,要么在大學心理教育方面嚴重缺失,由此也給我們國家、集體、社會、家庭造成了各種各樣的不幸的后果。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問題的出現(xiàn)是各方面各種原因的交集,它們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綜合一下這些各種各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思想意識多元化
在世界交流日趨密切的同時,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意識與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相互激碰,科學思想與非科學思想,迷信思想與非迷信思想相互激碰,西方享樂意識拜金主義與傳統(tǒng)文化科學主義,人本主義,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意識相互激碰。在這樣大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也造成了人們意識的多元化,有的甚至于失去了信仰,找不到自己在社會的準確定位,這在當代大學生身上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這是一個有活力的群體,同時也是一個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群體。如果教育不當,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極容易出現(xiàn)偏差,由此出現(xiàn)消極、沒有人生目標、心理有問題的新一代大學生。由此可見,大學生問題的出現(xiàn)也是必然的。
(二)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
人們自從進入了19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由此也給人們帶來了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對于一名高校的大學生,他們在校園里很難適應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因此給當代大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背負著太多的社會責任,就業(yè),養(yǎng)老,保險,住房,結婚,他們很難在現(xiàn)實生活里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往往身在校園,心卻時刻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現(xiàn)實里,由此形成了學校社會的兩重性。
(三)他們面對的壓力超負菏,極易造成心理扭曲
在當代社會里不同于傳統(tǒng)的自然經(jīng)濟的社會人們不必整天生活在這樣一個壓力超負菏的社會里,人們的生活方式僅僅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式的單調生活里。作為一名大學生,他們需要面對的壓力是空前絕后的,各方面無形當中都會給他們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比如父母希望他們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一個有著美好前途的好學生,然而社會現(xiàn)實卻往往不能如他們所愿。來自社會的,家庭的,學校的,高校大學生自身的,所有的一切在大學生身上形成了一股合力,把很多大學生推向了超負菏的邊緣。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
從2003年以來,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中宣部、教育部和團中央組織了全面而深入的調查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到底是什么樣?這是大家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大量事實充分說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國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做出了巨大貢獻。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認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胸懷遠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強,富于探索精神,樂于接受新生事物,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
當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要有十分清醒的認識。總的來講,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問題不少、挑戰(zhàn)嚴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們既要看到形勢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挑戰(zhàn)的一面。有利的一面:近年來,我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重要的經(jīng)驗,取得了積極進展”。充分利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來教育學生,就是我們加強和改進工作有利的一面。挑戰(zhàn)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國際方面: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不斷發(fā)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特別是在西方敵對勢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我們下一代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下,挑戰(zhàn)是嚴峻的。國內方面:計劃經(jīng)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變,伴隨著巨大的陣痛,必然反映在思想道德領域,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強烈的挑戰(zhàn)。
(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2004年下半年,黨中央、國務院頒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即中央16號文件。中央16號文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條基本原則:即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改進創(chuàng)新相結合。這六條原則,要求我們進一步把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三個基本點上來:(1)學校教育,育人為本。這是一個帶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2)德智體美,德育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3)要注重實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在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項主要任務是:第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第二,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要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要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愛國主義教育是重點,思想道德建設是基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目標。
【參考文獻】
[1]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2]周濟. 教育部直屬高校領導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M].2005.
[3]焦淑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J].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