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快樂是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有樂趣,需要師生愉快合作。教師要創設一種吸引學生“樂學”的氣氛,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環境里,樂于與教師合作、與同學合作。小學音樂新教材削弱了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加大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的要求,這一轉變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使學生更加關注音樂本身。
關鍵詞:音樂 興趣 培養 動力
《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教學要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讓學生走進音樂,讓他們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但通過觀察初中生的學習狀況我們發現,這一目標并沒有實現。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學音樂教育沒抓好,主要體現在課堂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呆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興趣不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要在音樂課中創設快樂的氣氛,給足動力,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想學、樂學。
一、 讓愛在音樂中奏響
教育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愛是教育的基石、教育的“催化劑”,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露,是教師打開學生心扉、取得學生信任的首要條件,是學生愉快學習的前提。作為音樂教師,平常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比較少,要使學生對音樂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科,熱愛學生。顧明遠教授曾說:“自然界很多動植物為了養育下一代,可以犧牲自己。”如果我們音樂教師能把培養學生當作個人生命的延續,用博大的師愛去關懷學生,感化學生,就能喚起他們對音樂學科的愛。我在上課前會先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使自己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地出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看到老師的狀態。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師的信念、品格對學生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新的世界,都有一顆豐富而脆弱的心靈,也許在不經意間,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言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次耐心的輔導,都會讓學生行走在一條快樂、自信、向上的道路上,但也許一個不小心的忽視,會讓學生行走在不滿、走神、厭煩的道路上。因此,音樂教師給予學生的愛,對于學生心靈的塑造、知識的積累和對音樂學習的持久性都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二、讓音樂課堂生動有趣
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有樂趣,需要師生加強互動,與學生愉快合作。因此教師要創設一種吸引學生“樂學”的氣氛,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環境里樂于與教師合作、與同學合作。音樂課是既可以唱又可以聽、演的綜合課。根據這一特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種組織形式,或獨唱、齊唱,或才藝展示,使學生在不同形式中得到發展,找到樂趣。我的做法是:充分挖掘及發揮教材中隱含的快樂因素,通過聽、唱、寫、奏、演、論等各種途徑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學習,進而獲得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生唱歌時,教師可以挖掘樂曲中最閃光的部分,用生動誘人的導語,美妙的音響,有感情的手勢和形態,貼切的圖片、幻燈來誘導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有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前臺來,通過卡拉OK讓他們即興表演,或者用錄像機把學生演唱的歌曲才藝表演錄下來,再放給他們看,讓他們找出表演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唱歌或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要根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行創造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統一。比如,在組織學生欣賞《春節序曲》一曲時,我先讓他們回憶過春節的熱鬧場景,全家老小團聚在一起包餃子、吃糖果、放鞭炮、唱歌跳舞的和諧景象,然后利用視頻把搜集到的表現春節祥和氣氛的圖片隨著樂曲播放出來,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的刺激更準確地理解作曲家的用意。在進行寫作練習時,我先讓學生給熟悉的歌曲旋律創作歌詞,之后讓他們把生活中的某些節奏寫下來或創作出旋律,并經常對他們進行節奏的聽力練習。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不但變得異常活躍,而且他們能體會到創作的樂趣,樂感、節奏感也在無形之間得到了鍛煉,音樂知識和技能也能得到提高。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鼓勵學生動腦、動手,使他們學會自學,認識到學習最終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如在教學《走進新疆,感受新疆》這一單元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容易調動的特點,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節奏韻律后問他們:“咱們來為這首歌曲伴奏好不好?”一聽要給歌曲伴奏,學生都活躍起來,但也用好奇的眼光望著我,因為他們沒有伴奏樂器。我告訴他們:“你們的鉛筆盒里有很多樂器呢!”同學們一聽都覺得有趣極了。我再接著告訴他們:“鉛筆盒里一些用具可以當鈴鼓,筆敲鉛筆盒可以當雙響筒,鐵制的東西相碰撞可以做碰鈴或三角鐵。”我把這些“樂器”的用法和用途告訴學生,再讓他們自己處理怎么樣為這首歌配樂并合理演奏。這樣的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開發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了創造能力。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由衷地感到學習音樂不是苦事而是樂事,對音樂課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
課外的藝術活動是快樂教學的延伸,表演能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可以鍛煉他們舞臺表演能力,也可以改變原來課堂里呆板、拘謹的氣氛,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每個星期應抽出10—15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才藝表演,每學期舉行歌詠比賽、小歌星演唱會、文藝匯演等藝術活動,讓他們為能在音樂會上表演而自豪,同時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藝術比賽,讓他們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并通過比賽看到同伴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差距,從而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另外,因為要比賽,誰都不會心甘情愿落后于別人,更不想在舞臺上出錯,這樣就會促使學生在平日里加強練習,提升技藝,進行促進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給足學生動力,使他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只有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遞給學生,才能為他們走向音樂殿堂插上起航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