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緯 劉敏麗
[摘 要] 近年來,國家鼓勵非公經濟發展,銀監會成立對口部門,傳統銀行業從利差收入向費率收入轉型,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促使民營資本開始入駐金融服務業,民營銀行產生并迅速發展。目前,這些微眾銀行都是輕資產布局的經營模式,并應用大數據技術與征信風控模式。為了促進我國微眾銀行的發展微眾銀行應明晰和創新盈利模式,加強對長尾市場風險的防范,改良存款保險制度,從而促使業務創新。
[關鍵詞] 微眾銀行;民營銀行;發展模式;戰略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催化因素
(一)國家鼓勵非公經濟發展
近年來,國家推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逐漸放開非公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的壁壘,鼓勵民營資本入駐金融服務業,全面推進發展金融服務業。而民營資本的入駐,一方面有助于實現金融機構所有權的多元化,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加金融機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實現金融市場的競爭,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和諧發展和規范了金融市場的秩序。
(二)銀監會成立對口部門
由于監管冗雜繁細,我國金融創新缺乏動力,約束實體經濟得到相適應的金融服務。2015年1月,我國銀監會對其組織架構進行改革,清減下放行政權力,明晰風險監管主體的權責,將人力向前臺監管部門傾斜。其中新成立的城市商業銀行監管部成為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銀行對口監管部門。另外,為滿足當前業務組織和局勢需要,銀監會還設立了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此舉肯定了遠程網貸平臺的金融價值及其合法性,有助于日后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的頒布,推進行業經營趨向合規化、權責化,促進行業茁壯成長。
(三)傳統銀行業變革轉型
一直以來,我國銀行業ROE處于較高水平,究其原因,我國傳統銀行實行以利差為導向的盈利模式,外延粗放增長特征明顯,過度依賴網點規模擴張和大型企業項目的借貸資金渠道。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存貸利差縮小,利潤空間變薄;傳統銀行業經營模式高度同質化,體現在服務、金融產品、資金渠道等方面;銀行業資源分配傾斜現象顯著,大型銀行起主導作用,中小銀行生存艱難;銀行商業模式逐漸呈現轉型趨勢,從利差收入轉為費率收入;此外,伴隨著消費者對便捷與效率的追求,客戶對實體銀行的忠誠度大幅下降,“去銀行化”的趨勢顯現。
(四)互聯網技術助力成長
面對新興技術的繁榮,一直處于信息技術應用前沿的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具有先天的敏感性,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成本、優化投資組合和共造有機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實現自身業務和服務模式的變革。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和征信系統是支撐互聯網金融的底層平臺和根基。云計算技術幫助銀行有效地降低金融機構“試錯”成本,為其提供智慧型自助式創新。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金融機構不僅能對個人客戶和小微企業進行風險管理,還能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和精準投放營銷,在減少費用的基礎上提高客戶需求的適配度。
二、我國微眾銀行模式布局剖析
(一)輕資產布局經營模式
微眾銀行秉承普惠金融的理念,服務海量客戶群,但注冊資本金只有30億元;且它與傳統銀行一樣要滿足《巴塞爾協議Ⅲ》中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規定,必須建立嚴格的風險控制機制;另外,該銀行是幾家民營企業共同注資,在實現銀行的社會效益同時,還要達到股東對資本回報的要求,這也意味著承受更高的資金成本。
高資金成本要求微眾銀行采取不同于傳統銀行的組織架構和經營模式比如:輕資產運營布局,大平臺定位。輕資產運營布局體現在:(1)在內部組織結構上,以增強管理有效性為出發點,后臺產品事業直接管理客戶體驗、產品研發等接觸點的設計。(2)在經營方式上,受限于規模、網點渠道等因素,不設立物理網點,將資金吸收渠道轉移向市場化的產品,將盈利重心放置于中間業務經營。(3)在營銷渠道上,發揮互聯網公司所長,打造極致的客戶體驗、設計針對性的產品、借助微信等社交媒體引導客戶自助式服務。
大平臺定位是指微眾銀行發起企業騰訊自身的生態已經有了龐大客戶基礎,包含多種應用場景。微眾可以依托騰訊這一互聯網巨頭的優勢,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建立有效的風控模型。
(二)大數據技術創新應用
微眾銀行的發起企業之一是互聯網公司騰訊,具備專業技術員工和信息平臺。銀行金融業務的拓展結合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微眾銀行更是如虎添翼。大數據的應用方面,微眾銀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平臺,有效地將數據轉為價值。微眾銀行依靠其最大控股股東的網絡平臺連結的海量用戶,收集游戲、社交、購物等場景的數據,建立綜合客戶信息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豐富銀行信息數據庫資源。同時還可以將各類信息技術運用到產品開發、平臺維護、渠道營銷和銀行管理等方面。
(三)征信風控模式特色
以微眾銀行為例,其發起企業騰訊采用自建平臺征信風控模式。其借助自身數據資源構建信用評定和風控策略,搭建風險前置的客戶抉擇機制,通過以社交為主的大平臺衍生一系列的相關場景,記錄客戶的社交行為、購物行為以及支付行為等,編制以客戶行為記錄為依據的征信評估報告。但在現有信息技術條件下,大數據征信的可操作性尚有待提高,其原因有三:(1)騰訊可能難以對巨量用戶群精細化分類并精準評估信貸能力;(2)騰訊所連接的支付場景數量類別有限,其行為記錄是否真正能夠建立一個可度量的征信系統也是有待觀瞻;(3)微眾銀行雖然能很大程度壓縮門店、人力成本,但征信成本依然高居不下。
三、我國微眾銀行的發展戰略建議
(一)明晰和創新盈利模式
民營銀行背負著民營資本的期望,而同類借助互聯網平臺展業的金融機構同樣翹首矚目其發展建設。其中關鍵的一點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盈利模式較不明晰,收費設置沒有可參照的章程和標桿。微眾銀行需在盈利模式上闡明和創新,解決目前互聯網金融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問題,帶動行業前進。endprint
微眾銀行要發揮品牌號召力,著力進行互聯網金融創新,開辟民營銀行業務發展新模式,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改變業務跟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局面。其途徑有:①利用大數據對業務進行分析判斷,及時發現并規避業務風險。②拓寬盈利渠道,拓展中間業務促進利潤增長,減少對存貸利差收入的依賴,兼顧公平和效率;③在銀行系統對接、同業資金拆借、經濟資金頭寸安排、國家經濟趨勢分析等方面應與傳統銀行無縫合作、資源共享。
(二)防范長尾市場風險
微眾銀行是互聯網公司出身,擴大了交易范圍,體現了長尾特征,這也使其具有不同于傳統銀行的風險特征:①微眾銀行以“普惠金融”為目標,服務普羅大眾,這意味著服務對象的金融知識、風險識別和償債能力相對欠缺;②其選擇的是“個存小貸”的經營模式,存在貸款對象廣、貸款金額小的特點和遠程操作易于滋生偽證的風險,從而監督成本高,還款缺乏保障;③當微眾銀行涉及的用戶和資金達到一定的規模,市場出清在其出問題時無效,導致負外部性外溢。
面對長尾風險,銀行自身應該將信用評估與客戶行為記錄及數據處理平臺進行對接,形成了基于上下游產業鏈、信息數據挖掘兩個中心的風險控制策略,有效降低市場風險。外部機構應該跟進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持續性、強制性的金融監管,主抓銀行業內多方金融機構協調合作、關注新生金融機構發展和保護金融消費者。
(三)改良存款保險制度
微眾銀行的原則之一就是風險自擔,僅以其發起企業的資產做償債保障。這意味著一旦銀行破產,其損失將由股東和債權人承擔,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為保護存款人的利益,避免公眾信心危機,對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適配相應的存款保險制度尤為重要。
監管部門在對微眾銀行設立適配的存款保險制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相關法律,并根據不斷變化的金融環境進行規范和調整;二是設立獨立的存款保險機構,并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聯合,在存款保險機構與央行、銀監會之間構建信息共享體制,維護金融秩序,保障金融體系穩定運行;三是存款保險機構對保險的覆蓋范圍進行合理的設定,根據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確定保險的費率,并將費率設定在微眾銀行可承擔的區域內。
微眾銀行正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通過建立適配的存款保險制度,能夠將對存款人的保護規范化和公平化,為金融體系提供安全保障。同時,也能通過有效的法律措施強化市場對微眾銀行和存款人的約束,更有效地防范道德風險。
(四)促進微眾銀行業務創新
微眾銀行致力于發展創新型、差異化和特色化的銀行模式,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微眾銀行需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
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微眾銀行可以展開以消費貸款為主,小微企業貸款為輔的貸款模式,圍繞騰訊客戶與場景先推出一兩個主要產品或者服務,比如消費貸款、第三方支付和理財等,吸引足量客戶,形成穩定的客戶群。
在中長期,微眾銀行可以通過自行開發或者與銀行、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合作開拓業務范圍,同時利用數據優勢開發增值服務。
微眾銀行的進一步發展也會為我國中小企業和銀行業帶來新變化和新機遇。對于中小企業,微眾銀行借助金融手段有效地對匯集的信貸資金進行分配,助力中小企業產出的增長,協調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對于銀行業,微眾銀行的建立意味著我國沿著市場化道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為我國建立一個符合市場規律運行的銀行體制做出貢獻,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普惠金融體系。
[參 考 文 獻]
[1]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4(8):3-9
[2]金夢萍,唐果.我國民營銀行的戰略選擇[J].經濟與管理,2014(6):106-107
[3]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苗永旺.網絡銀行的創新發展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J].浙江金融,2014(9):32-36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