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蘭

摘要:德育項目化是踐行知行合一德育理念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德育項目總體呈碎片化狀態,缺乏系統性、連續性、深入性,且多與職業關聯不大,嚴重制約以培養合格職業人為目標的中高職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學生專業特點及未來職業取向,設計符合中高職學生成長規律的具有職業特色的德育梯度項目,有助于解決學制較長、學生年齡跨度較大的中高職德育貫通和銜接的難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優良平臺。
關鍵詞:校企深度融合;職業特色;德育梯度項目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5-0025-04
我國校企合作經過多年的探索,已從淺層次合作進入深度融合階段。但目前職業院校畢業生群體中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與日俱增,與社會、企業的要求形成鮮明反差。因此,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加強學生德育培養是所有職業院校要考慮的焦點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及結構轉型,中高職貫通正以快速發展勢頭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高職貫通學生入學年齡低,大部分學生心理還處于青少年階段,張揚、沖動、叛逆仍然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另外,中高職貫通學制一般為5年,學生從15~20歲,年齡跨度大。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從青少年向青年邁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個時期發生劇烈變化,從迷茫、混亂、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是人生的關鍵時段,因此,這個時段的學生德育顯得尤為重要且尤為艱難。中高職貫通的另一個特殊性在于大多是跨校區、跨學制培養,學生在中職和高職階段處于不同的校區,在不同的學制階段面對不同的教師,時空距離使得德育更易呈現碎片化、重復現象,嚴重制約了德育效果。
德育項目化改變了傳統以說教灌輸為主的德育模式,因其更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而受到關注,學生參與各類德育項目實踐從而得到正面引導,是突破傳統德育“瓶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但縱觀目前的德育項目,好的項目少,多是一個個單一的實踐活動,總體呈現碎片化,缺乏系統性、連續性,難以深入學生內心。另外,目前的德育項目大多是學校教師開發設計的,缺乏企業的參與,有些過于空泛化、理想化,與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關聯不多,缺乏職業特色,嚴重制約了以培養職業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的發展。
筆者擬針對目前德育項目存在的不足,探索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學生專業特點及未來職業取向,設計符合中高職學生成長規律的具有職業特色的德育梯度項目以助推學生成長。學生參與校企合作德育項目,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生產人手短缺的問題,同時也有助于學制較長的中高職德育銜接,成為學生成長的助推器,引領學生成長為健康合格的職業人。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
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保的呼聲日益高漲,我校中高職貫通專業——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培養環境(大氣、水、土壤等)監測、治污處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該專業經過多年發展,與上海輕工監測總站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在企業內部建立生產型聯合實驗室。依托生產型聯合實驗室,校企雙方不僅共同接單進行環境監測,還主營水資源、土壤、大氣治污業務,同時在崗位上共同培養學生。近年來,隨著污染的嚴重,很多委托方要求企業能提供更為環保的治污處理技術。企業研發部門和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師經過幾年的探索,確立了一個“蔬果濕垃圾無公害處理制備環保酵素”的公關項目,旨在解決污染問題。該項目是把廚房、蔬果賣場產生的大量蔬果皮濕垃圾通過微生物發酵制成環保酵素。環保酵素由于含有豐富的微生物活性酶,可用于治理污水、改善土壤,還可用于日常生活中,減少對洗潔精、洗衣粉、洗發精等化工產品的依賴,減少排污。該項目是對垃圾進行無公害處理的一種更環保、經濟的處理方式,可確定為企業未來十年發展的戰略方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手收集廚余及蔬果賣場垃圾,涉及的工作量及數據處理量大。考慮到該項目與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緊密對接,且與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息息相關,讓學生參與項目,既可解決人手短缺問題,也可通過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德育平臺。
二、德育梯度項目的設計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學生經過5年的中高職學習,專業技能大多沒問題,但是普遍缺乏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大環境概念,學生的環保責任意識不強,尤其是當進入第三方監測機構時,缺乏全局的大環境概念,不能身體力行地保護環境,很難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和提高。另外,學生普遍存在怕苦怕累、工作責任心及團隊意識薄弱問題。因此,在新的大環境背景下,學生的道德品質、職業素質培養顯得非常重要,企業也把從事該行業學生的“德行”放在首位。學生都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雙重人格”、“言行分離”的現象仍很普遍,這也是傳統德育遭人詬病之處。如何把道德意識通過實踐內化為道德品質,進而轉化為道德行為,是德育的關鍵。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認為不僅要認識“知”(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更應實踐“行”(道德踐行和實際行動),只有把“知”與“行”統一起來,才能達到道德意識向道德品行的轉化。知行合一的基本方法是以行動為導向,通過受教育者在事先設計好的德育情境中參與德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積極體驗其中的道德規范與道德要求,明辨是非,評判善惡,感悟美丑,產生道德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在思維體系中建立起道德倫理的知行機制,為受教育者內化道德品行和參加道德實踐奠定心智基礎。如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學生進入專業學習前,環保意識及職業意識是模糊的,通過“行”(參與校企合作項目)來推動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環保從自身做起等道德意識與職業意識向道德品質和職業素質轉化,有助于實現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培養健康合格職業人的德育目標。
校企融合德育項目設計原則應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項目應與企業生產或未來發展休戚相關,體現項目的職業特性;第二,項目的性質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德育項目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理念;第三,項目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使學生在參與、體驗、實踐項目過程中得到正面引導;第四,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項目的難易程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有能力參與;第五,項目應與學生的專業及將來從事的職業有關,項目的實施過程應覆蓋部分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強化職業素質培養;第六,項目應具有可持續性及一定的時間跨度,能貫穿學生整個求學生涯,克服以往德育項目的碎片化缺陷。
學校根據企業生產和未來發展目標以及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特點,設計了以“環保酵素護環境”為主題的德育梯度項目。由于學生入學年齡低,在校年齡跨度大,項目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進行了由易到難的梯度設計(如下頁圖1所示),并使各梯度的德育目標顯性化,有利于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德育梯度項目的實施
結合“環保酵素護環境”的德育目標及企業發展目標,把項目按難易梯度分解成8個小項目(如下頁表1所示),每個小項目實施內容和目標均細化。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承擔一個項目,其中帶*的1、2、8是每個項目的基礎性工作,每個小組均要承擔,其他項目則分組承擔。整個項目實施過程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由教師、企業專家和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項目實施以課外時間為主,包括一部分班會和部分實驗實訓課及定崗實習時間。
四、德育梯度項目實施的效果
學生參與校企深度合作項目,不僅可解決項目實施人手短缺的問題,同時師生共同參與校企合作項目,也進一步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深度,促進了校企雙贏,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有效。如通過本項目實施,解決了部分企業的污水治理問題,探索了上海奉賢、南匯郊區農田的化肥及農藥使用過度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為百姓日常依賴的化工產品如洗潔精、洗發精、洗衣液等找到了更為環保的原料取代。不僅教師(尤其青年教師)隊伍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快速成長,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德育梯度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得到了全面健康成長。
一是拓展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如微生物發酵、化學成分檢測、污水處理方法、土壤檢測等,學生對微生物發酵的溫度、濕度、壓力影響的認識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在參與項目的實踐中摸索構建的,大大鞏固、拓展了專業知識和技能。
二是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情感、職業認識、職業行為規范等職業素質。環保酵素的制備原料都是學生從自己家里或小區、食堂、菜場收集而來,發酵用的容器大多也是從家里或食堂收集的塑料水桶、油桶,每一位參與的學生都在親身踐行環保理念,體驗變廢為寶的成功和快樂,這是環境監測與治理專業學生必需的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更重要的是,在這批學生的帶動下,有更多的同學、朋友、家人、鄰里甚至小區都參與到“環保酵素護環境”的行動中,發動了更多的人來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學生的環保意識、愛護環境、關愛地球的理念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和內化,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該職業的認同感。
三是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及責任意識增強。參與德育梯度項目的學生大部分課外時間都有事情做,充實了課外時間。如每天收集蔬果垃圾、觀察記錄發酵過程,體驗環保酵素治理污水的神奇等,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就感。經過幾年的鍛煉,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及做事情的責任意識大大增強。從開始的遲到早退到后期的積極參與,不遲到,不早退,有事提前請假并交代組內其他同學完成,對自己的事有很強的責任感是這批學生的典型特質。
四是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項目推進過程有時很枯燥,并且需要很強的忍耐力,如要觀察一個完整的微生物發酵過程有時要輪流守夜記錄數據,要經常去菜場收集蔬菜水果皮等垃圾。尤其是當菠蘿上市時,菠蘿攤點經常可看到我校的學生在等候削下來的菠蘿皮。幾年下來,學生的吃苦耐勞等意志品質得到了錘煉。在班級里,教室、寢室衛生經常受到表揚,各種文體活動積極參與,學生回到家積極幫父母干擇菜、收集垃圾等家務。
五是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大大提高。團隊協作精神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以組為單位的合作過程中,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己分工協作,有進行原料處理的,有記錄發酵過程的,有處理數據的,有去企業拿樣品的。每個項目的完成都凝結了大家的勞動和智慧,學生的這種合作精神已經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
六是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高。經過幾年的項目參與,大部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大大提高,如學生記錄數據更加規范,處理數據的能力明顯提高,所寫的項目報告更規范、更有邏輯性。有一個小組在學習期間還申請了專利,學生整體的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大部分學生還未畢業就已被多家單位預定。相信這批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將會成為合格的職業人,會擁有美好的職業生涯。
在傳統德育工作中,很多學生之所以道德實踐總落后于道德要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其根本原因是“知”的淺表性與“行”的滯后性。從教育的視角看,就是我們的德育工作將道德規范與職業規范片面地理論化與知識化,重視演繹歸納的思維方法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始終沒有突出“行”的基礎性地位,以理服人不如以行服人。德育項目化是突出“行”、強調實踐的典型德育模式,在“行”的過程中將道德知識與職業規范內化為道德品質和職業素質。將校企深度合作項目植入學生德育,是德育項目化的又一個方向,因其與企業發展、學校專業密切對接而更能突顯職業特色。通過參與這種德育項目,學生在思、做、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專業能力可得到提升,職業情感、職業認識、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規范等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都可得到很好的內化。
參考文獻:
[1]成敦杰,孫孝龍.借鑒德國“雙元制”推進五年制高職農業專業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4(1):78-80.
[2]楊美佳.做企業需要的人——淺談中職學生職業身份認知與塑造[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5):72.
[3]黃輝.立德樹人:現代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7):35-38.
[4]郝躍平,王春曉.五年制高職學生心理問題芻議[J].中國成人教育,2008(6):95-96.
[5]林韌卒,高軍.基于項目化教學視角的高職德育創新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2):100-102.
(責任編輯:王恒)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project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for knowledge and practice, but the present moral education project is in a fragmented state, lack of systematic, continuous, in-depth, and th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is not close, which seriously constraints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higher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depth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udent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career orientation, designing moral gradient project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higher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ng schooling, large students age span in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and cohesion and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 vocational feature; the gradient in moral education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