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越來越深入到每位教師的思想觀念中。如何構建生本教育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通過給學生創設預習空間、預設課堂出現的可能、抓住動態生成的教育資源等選點預設,互動生成。
【關鍵詞】構建;生本教育課堂;學生主體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越來越深入到每位教師的思想觀念中。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是教育對教師提出的一項新的要求。如何構建生本教育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孩子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展,成為每位教師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在實際工作和不斷的學習中,我摸索到了一些方法,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構建生本課堂,教師要給學生創設預習的空間,注重預習方法的指導
“沒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幼芽,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這一觀念的提出,闡明了預習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學會預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提供預習的空間,指導預習的方法。前置性作業在生本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對相關舊知的復習,也可以是對新內容的預習。潛質性作業的布置影響著一節課的交流與學習效果,因此前置性作業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便于學生操作。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完成前置性作業的方法指導。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效交流,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構建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師要多多預設課堂出現的“可能”,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
生本教育倡導“全面依靠學生”,教師應“無為而為”,處于“幫學”地位。事實上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存在,而且教師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傾聽學生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去解決學生主動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把工夫花在鉆研教材上,花在預測學生的“可能”上,做到心中有數,從容的應對學生的生成問題。如《圓的認識》一課,我給學生布置的前置性作業是想辦法畫出一個圓,并介紹畫圓的方法。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畫圖方法做了預設:學生可能會用實物畫圖,也可能會用圓規畫圖。在交流中,如果學生提出用實物畫圖的方法,就做為一種方法簡單介紹;用圓規畫圓是本節課要解決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中要把它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學習??傊魏我粋€教學環節的預設,都要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盡可能多地把學生考慮在內,多多預設學生的“可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
三、構建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師要善于抓住動態生成的教育資源
生本教育的課堂模式開放了課堂,釋放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間,課堂上也因此生成了更多的動態教學資源。教師如果能及時抓住生成的動態教學資源,就會讓這些動態資源成為課堂的精彩之處。在《圓的認識》第二次試講中,在畫圓這一環節,有一名學生畫出了同心圓。我認為可以利用它來解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這兩個知識點。于是我抓住這一契機引發學生思考,他為什么畫出的是同心圓,這兩個圓為什么大小不一樣?從而引導學生把交流的重點轉移到這兩個問題上。又如一名學生在利用實物投影匯報什么是直徑時,用手比劃,但卻說不清,看到這種情況,我問他:你能用你的手勢告訴大家什么是直徑嗎?他把兩只手放在了直徑的兩端,見此情景,我把手放在了圓心上,這樣直徑的概念以肢體語言的方式生動的展現在了學生面前,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破了教學的重點。
四、構建生本課堂,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交流,突破教學重點
生本教育模式下的課堂,更多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很多老師認為“生本”以后,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變得無所事事了,聽聽學生交流交流就夠了,既輕松又簡單。如果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解讀“生本課堂”,我想是淺薄的,更是無知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勞動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也更加具有挑戰性。學生能不能真正的將自己的思想與他人分享和交流,并質疑發問,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傾聽、思考、從而有效引導交流的內容。
如在《圓的認識》這一節課,我在前置性作業中布置了讓學生嘗試畫圓的作業,課上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畫圓的方法。我在巡視時表揚畫圓比較規范的同學說:你畫得真好,你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說一說。從而引導學生把圓規的使用方法作為重點來交流,突破了學習用圓規畫圓這一教學重點。
五、構建生本教育的課堂要開放問題的設計,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過去我們習慣性地用一個個小問題牽著學生走,甚至是強迫學生按照教師自己預先設計的線路走,于是課堂的學習沒有活力,沒有張力,沒有生命力便接踵而來。在以生為本的今天,勿庸至疑,我們需要開放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就需要教師設計具有研究價值的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與交流活動。如在《圓的認識》一課的前置性作業中,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剪下一個圓,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看看你能發現什么。這一開放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機會,學生不斷發現同一圓內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半徑,直徑是半徑的二倍,同一圓內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問題的開放,放開了學生的思維,使得課堂呈現了精彩的發言,彰顯了課堂的生命力。
不敢說我理解了什么是生本教育,更不感說我在實踐著生本教育,但我真實的感受到數學知識不一定都由教師來傳授。只要我們敢放開自己的手腳,就放開了學生的頭腦。我們為什么不放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學生的空間有多大,學生的能力就有多大”。我愿意從每一節課開始,以生為本,給學生以更大的空間去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嬌.淺談生本教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評價促進有效教學,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1
[2]遲雪.生本教育課堂視野下的師生關系探究,鴨綠江,2014.12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興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