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欣
【摘 要】“樂學”是求知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樂學”的境界,首先要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學生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童話故事,能有效規避學習中所出現的枯燥、乏味等問題。本文將結合具體案例,談一談如何使童話故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起到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
【關鍵詞】童話故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樂學”是求知的最高境界,要達到“樂學”的境界,首先要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即“學樂”。數學抽象性、邏輯性、規范性的學科特點,時常讓課堂顯得枯燥、乏味,而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學生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筆者認為在數學課堂中,如能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把數學知識寓于故事之中,讓枯燥的數字和公式更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這樣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文將談談如何將童話故事引入數學課堂,使其起到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一、借助童話故事拋磚引玉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創造“有效課堂”“高效課堂”,那便要從課堂導入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以最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課堂中。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更直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整節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借助童話故事導入新課,能夠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例如教學《認識平均分》一課時,在教學開始時先講一個故事:“孫猴子來到天庭當差,結果發現被玉帝騙來當了個弼馬溫,一怒之下大鬧天庭,然后便回了花果山繼續當他的美猴王。孫悟空回花果山時給小猴子們帶了很多的蟠桃,你想知道孫悟空怎么將這些蟠桃分給小猴子嗎?學習了這一課,你就知道了。”
用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導入新課,學生們都被其中的情節深深吸引,都急切地想知道后來怎么樣了,孫悟空到底是怎么來分桃子的。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被這一個帶有懸念的童話故事點燃了,由生動的童話故事,引入到了新知的學習中。
二、借助童話故事穿針引線
在教學數學的算理課或復習課時,時常會因為教學內容較多、較分散,或者大部分是純計算題,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這時,借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借助童話故事,將分散的練習內容串聯起來,使環節間的過渡更自然、順暢,起到穿著引線的作用。
比如教學《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練習課時,口算、估算、筆算、驗算等內容會顯得相對枯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小朋友們,羊村發來了求救信號!小羊們被灰太狼抓住關起來了,等著大家去解救它們!但是灰太狼在前往牢房的路上設置了重重關卡,大家有信心闖過關卡救出小羊們嗎?”“第一關是口算關......大家成功闖關了第一關,救出了一只小羊!還有好多小羊等著我們營救,趕緊進入第二關......”(在每一個關卡設置要復習的不同內容)
通過這樣的童話故事,把分散的練習內容自然地串聯成一個整體,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并且在童話故事的背景下,學生很容易融入故事情節中去,為故事中人物的命運所牽掛,對故事中設置的“難關”也會全力以赴,更積極地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課題教學的效率。
三、借助童話故事畫龍點睛
生動的故事,不僅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讓孩子融入故事情境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時常能將問題“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從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認識米》的課程中,進行帶厘米、米的不同單位的長度間比較:
師:嗯,小朋友們今天表現得真棒,為了表揚大家,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好不好?(學生很開心,認真聽講)從前有對數字寶寶兄弟1和99,數字寶寶1一直很傷心,因為99比它大了好多好多,而它自己只是很渺小的1,有一天,數字寶寶1在路上遇到了長度單位米,米問它:“你為什么不開心呀?”1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米,聰明的米想了想說:“不要傷心,我來幫你!”于是米找來了它的兄弟厘米一起幫忙,米走到了1旁邊,厘米走到了99旁邊,米對1說:“現在,你就比99大啦!”唉?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現在1比99大了嗎?
生:因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比99厘米大。
師:小朋友們真棒,看來當數字寶寶和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做不同的組合的時候,長度大小的比較情況會有很大的不同呢!那下面還有幾組這樣的比較,你能正確判斷他們的大小嗎?
(生完成比較,說明判斷依據。)
師:通過這幾組題目,有沒有細心的小朋友想要提醒其他小朋友做這樣類型的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什么呢?
生:比較時要注意看清數字后面的單位是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厘米與米之間的聯系,學會不同單位間的轉換和長度比較。而單純地進行比較,課堂就容易顯得枯燥、單調,學生注意力、積極性也不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把1米與99厘米的比較設計成一個小故事,借助故事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體會到進行長度比較時,首先要注意到單位,正確地進行單位間的轉換后再進行比較。
綜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童話故事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借助童話故事穿針引線,能將分散、零碎、枯燥的知識點串聯成整體;借助童話故事畫龍點睛,能促進理解,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刺激學生的創新意識。總之,教師要能活用童話故事,激活數學課堂,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有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