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霞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合作能力、與人共事的能力是普通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基本理念。那么什么是合作學習,怎樣進行合作學習以及在學習中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重要性
1.合作學習的特征
合作學習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任務有明確的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1)異質分組,建立學習的“多元世界”。小組成員在性別、學業能力、學習階段和其他品質上必須是不同的、異質的。這樣才能夠共同發展、寬容他人,使學習不好的同學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和自信。
(2)積極互助。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
(3)分工合作。建立小組成員的行為規則要求,強調個人責任感,各自的義務,對其他成員的激勵和幫助。
(4)資源共享。互相體諒和彼此幫助。
(5)獎勵體系。集體的榮譽就是每個人追求的共同目標。
2.合作學習與小學語文的聯系
在言語的生成過程中,孩子們將復雜的內心感受通過手寫或者口說的形式表達出來且這種內化的過程必須通過人與人交流獲得和生成。合作學習可以為孩子們創造更多交流的實踐機會,讓孩子們盡情的參與到大集體中來,提高孩子們交際能力以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目前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伴隨著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卻出現了一些問題,社會道德問題突出。例如碰瓷事件、強買強賣、獨生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心理素質差等問題。小學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小學教育基礎的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將來孩子的價值取向。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與合作學習的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總的來說,合作學習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是時代的召喚,順應了社會的的發展潮流,倆者的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能培養孩子們與人共處的能力,因此合作學習在語文學科中,甚至教育的領域中大放光彩。
3.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 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陪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的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2)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學習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自身與集體共同成長的過程。
(3)在合作學習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會得到認可,其潛能也能夠得到挖掘;有助于滿足學生身心發展張揚自己個性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合作學習活動能使學生深深的感受到彼此間的關心和幫助的重要,使得學生之間更多的互動、相互激勵、共同成長達到一種彼此共同進步的和諧局面。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成長的過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態度。
(4)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過去那種反復強化或外在因素來維持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效的教育,其后果不僅使得學習成效與學習質量沒有得到提高,更壓抑了學生本身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能動性與個性的發揮,會影響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形成。正如俗話所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人。”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喜歡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給學生創造有利于培養學生喜歡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前后桌同桌學習、小組學習、集體討論、學生講課和情景表 演等多種形式學習,一句話,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喜歡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獨學無友,孤陋寡聞”,通過自主合作的討論,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得到分享,語言上的交流,可以引導學生對語言更深的感悟,對文章字里行間隱含的道理也有所感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做帶來的樂趣,也使學生認真學習每一堂課知道應該怎么去學習。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之間建立一種積極向上的相互學習的關系。所有的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目標也緊密的聯系起來,每個成員都有自己所應該完成的環節,成員之間直接的接觸,以彼此了解的方式進行交談,非常親近體貼。不管有沒有天分,他們都能夠昂著頭挺著胸,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顯得尤為自信,無憂無慮,他們非常相信自己,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值得別人尊敬。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都非常積極的參與著,自愿學習,沒有被被動的感覺;整個學習過程都是通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認真聆聽、積極探討來實現的。因此成功的合作不僅使得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學生學會應該怎么去與同學交流交往,學會參與,學會聆聽,學會尊重他人,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4.總結
合作學習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系,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由于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小組活動可以起到極佳的催化劑作用。我常常用小組探討的模式讓學生先就語法現象進行討論總結,然后各組代表發言,介紹自己組的結果,教師再根據情況進行補充和歸納,這樣一來,學生先經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再來接受知識就顯得水到渠成,極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正所謂“實踐出真知”。通過活動,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提高說寫的能力,發展良好的品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滄州青縣金牛鎮小牛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