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選林
摘 要:近年來,借助于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主持人開始作為一種典型形象出現。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以播音員主持人為傳播主體的節目形態逐漸成為電視新聞傳播的主流形態,而媒體競爭的加劇和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也使播音員主持人面臨來自社會、體制、觀眾、技術及個人素質等方面的挑戰。廣播電視從業者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選拔好、使用好、管理好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對于持續推動新聞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文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歷以及對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長期思考,分析當前播音主持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包括加強科學管理工作、專業培養、自身素質提升、人才結構優化和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等建議。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策略的實施,播音主持隊伍會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
關鍵詞:播音員主持人 隊伍建設 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253-02
30多年前,節目主持作為播音工作的分支功能開始在電視傳媒中出現,借助于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主持人開始作為一種典型形象出現,這也造就了播音者的兩個名字:播音員與主持人。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快速發展,播音員、主持人開始成為新聞的主要傳播主體,這一形態也構成了當前中國電視新聞傳播的主流形態。
隨著媒體競爭的加劇和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更大。播音主持隊伍面臨著社會的、體制的、觀眾的、技術的以及自身的多方面考驗。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識到,管理好和使用好播音員、主持人隊伍,在整個媒體戰略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將結合筆者對于播音主持隊伍建設和發展的思考,就當前播音主持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建議。
1 播音主持隊伍的現狀
當前,結合我國電視從業人員的現狀,播音員主持人主要來自于3個渠道:(1)編輯和記者改當主持人;(2)社會招聘的播音員主持人;(3)演藝明星改當主持人。從實際表現來看,演藝明星改當主持人的成功率較低。
在基層電視臺,播音員改當主持人和社會渠道招聘是主要的來源,這種來源的主持人在鏡頭前表現較為自然,但由于節目制播的特點,前期采訪由記者完成,節目的主題由編導確定,鏡頭前的主要串聯詞由編輯完成,容易陷入“提詞器”思維中去,在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2個:一是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素養問題;二是節目制作和傳播的機制問題。部分主持人對于節目內容生疏、語言生硬呆板,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表現出與節目內容相悖的情感。特別是在地方臺,由于播音主持人員數量少,部分主持人需要為多個節目串場,不同節目間的性質差別大、內容也不盡相同,播音員對于節目了解和參與的程度較低。
當前,在播音員主持人隊伍中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重視和解決:一是部分年輕主持人閱歷不足、缺乏主持經驗;二是文化素養、知識水平較低;三是業務能力難以滿足節目需要。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首要因素是錄用主持人時較多注重外在形象、語音條件和表達能力等外部素質,而對于內涵的考察較少。同時,在工作中,部分播音員主持人沒有用高標準、新觀念來要求自己,業務能力和文化功底難以適應節目的變化和發展。部分播音主持人不能正確使用普通話、順暢簡明表達內容、業務素質較低也是制約播音主持隊伍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2 播音主持隊伍建設與發展的主要建議
2.1 強化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
我國的電視事業起步較晚,對于人員的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由于電視行業專業性強,地方臺領導對于播音主持隊伍的管理往往感到棘手,在播音員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常見問題,如,隨意客串、制度約束缺失、人才跳槽現象較嚴重、紀律性差。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在工作中努力理順機制,強化管理,建立起全面的激勵考核約束機制。在人才的選拔上,應當轉變觀念,在注重形象與個人條件的同時,還要關注主持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和個人閱歷的拓展。在人員的使用上,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優勝劣汰制度,通過嚴格的考評制度,保持隊伍的流動性和成長性。在隊伍的建設上,應當對管理、聘任和考核等細節作出明確規定,使播音主持工作更規范、更專業,也使人們工作目標更明確。
2.2 注重人員業務能力培養和人才選拔使用
目前,全國的許多大專院校都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但由于教育師資等方面的原因,培養出的人才難以滿足播音事業發展的需要。為此,地方臺應采取措施,調整人才培訓結構,加大教育投入,培養新人和業務骨干;加強崗位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可以將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集中起來強化培訓、重點教育培養,而對于專業性較強的欄目,可以請專家或專業對口的業內人士擔任主持。
2.3 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當下,由于大眾傳媒覆蓋范圍的拓展,播音員主持人具有越來越廣的感召力,許多人把這些在電視上“出聲露面”的人當成自己的偶像。對此,主持人自身應有清醒的認識。在新的發展時期,在除了注重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樹立全新的形象外,也要在技術層面、觀念形態、知識結構和心理品格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2.4 持續優化人才結構
在當前的電視行業出現了一種典型現象,播音員主持人崗位,在達到一定年齡后,或是獲得某種職稱、擔任某種職務后,就很少出現在工作一線。在工作一線的播音主持人員,多數是年輕人,外形條件較好,但在工作經驗和個人閱歷上存在局限性,雖然頻頻出鏡,卻難有上乘之作。針對這一現象,應當做好主持隊伍中不同年齡的搭配,多多培養年齡在三四十歲、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業務能力高、素質全面的工作骨干,悉心培養年輕人中的突出代表。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員選拔,提升節目的豐富度,使隊伍建設更加地完善。
2.5 建立起科學規范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地方臺播音員主持人隊伍中,雖然多數人安心做好自身工作,但也有部分人由于個人條件或外部因素不能充分發揮才干,出現人員客串現象嚴重、人員流失現象突出。這就需要在提升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同時,加強人員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一支作風硬、業務強、素質高的主持隊伍,提升廣播電視機構和節目的競爭力,獲得更長久的發展。
3 結語
隨著電視媒體傳播理念的進步和運作機制的完善,特別是媒體產業化、市場化的持續發展,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播音員主持人隊伍中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引起電視從業人員的重視。在發展策略方面,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工作、培養業務能力、提升個人素質、優化人才結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而地方臺的管理者和領導應當將發展策略聚焦在德才兼備,事業心強的播音主持隊伍的培養上,推動高品質節目的制作和傳播,強化工作紀律。提升管理的嚴謹性和必要的流動性,在培養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的基礎上,提升節目質量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馬博雅.電視新聞與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比較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2(4):36-39.
[2] 祁芃.播音主持心理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3] 劉想如.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應對與思考[J].電影評介,2010(12):83-84.
[4] 童兵.新媒體時代輿論表達和輿論引導新格局[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