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溶君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它不僅為我國社會的各個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讓傳統企業的誠信倫理問題成為了社會市場關注的重點。20世紀80年代以來,無論是小到個人還是社會的企業,抑或大至政府部門,失信問題頻發讓整個社會的信任度不斷下降。盡管社會各界都對失信行為深惡痛絕,但這并沒能減緩失信行為向社會日常生活各個層面不斷滲透的速度。長此以往,不僅僅會影響到社會工作和生活,甚至會嚴重阻礙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發展。所以,立足于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從我國當前企業經營管理的誠信倫理機制的建立入手,提出相應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企業;經營管理;誠信倫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2-0023-02
不同于以商品為核心的商品經濟體系,我國當前實現的是市場經濟,顧名思義是將市場作為側重點的。市場是保障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的決定性因素,而它又是建立在市場中各個經營主體不斷進行交換行為的經濟活動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想保障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則務必加強作為經營主體的企業誠信倫理建設,通過誠信為市場經濟行為提供順利開展的空間。不僅如此,企業也只有將經營管理的內容延伸到誠信倫理建設上,才能讓企業發展跟上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腳步,提升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誠信經營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應有的收益,營造出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而這一切都與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息息相關。為此,政府應該加大工作職能的深化力度,將宏觀市場經濟管理和完善市場經濟環境作為當前工作的核心內容,從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自身需求出發,不斷對市場交易的規模和范圍進行擴展,全面杜絕工作過程中出現部門或地方保護主義,讓每個企業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競爭機會。與此同時,還要在市場上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誠信信用體系,并保障誠信考評標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對企業進行涵蓋資格認證、信用評估、法律服務、審計、會計的綜合性誠信測評。不僅如此,法院、公安、銀行、稅務以及工商等部門應該對企業誠信檔案進行聯網管理,保障企業誠信檔案信息的及時更新,定期通過網絡平臺、大眾媒體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提高企業經營誠信的透明度,為企業提供誠信查詢服務,從而幫助企業決定是否進行相應的市場經濟活動。另外對于企業誠信評估過程,還須建立起嚴格的法律監控體系,確保企業誠信檔案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對于其中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懲。
二、政府加大對企業失信的懲處力度
政府對于企業的失信問題,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措施。企業失信問題從層次上可以分為個別企業的誠信缺失問題和多數企業的誠信缺失問題。其中,前者指的是通過非法手段諸如欺詐消費者、經營和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傳銷等謀取經濟利益的企業。后者則是指那些嚴格遵循社會誠信倫理建立經營理念的公司,但由于企業誠信管理理念薄弱,為了快速獲得經濟收益而發生的失信行為。對于這兩類不同誠信缺失的企業,政府應該采取不同的懲罰措施。
政府處理以非法經營手段盈利的企業時,需要大力增強他們的誠信文化建設工作,定期開展誠信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以往非法經營手段對社會大眾和市場經濟的危害,從而逐步建立起誠實守信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政府還要不斷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條例,讓我國企業的誠信原則能夠從法律上獲得強有力保障,使債權人的利益遠離非法經營手段的危害,做到企誠信經營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懲。同時提高對企業誠信缺失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并依據相關法律追求企業責任人和相關管理人員的法律刑事責任,增大企業的失信成本,沉重打擊非法經營者。
在管理正常經營企業的失信行為時,政府應該先確定該失信行為是對內還是對外的。如果是企業內部的誠信缺失問題,則應該對企業的經營理念進行引導式教育,幫助企業建立起健全的內在誠信管理體系,依據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確立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經營理念。而在處理企業對外的誠信缺失問題上,政府應該加快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和經濟體制的建設進程,通過外部市場加強對企業經營行為的法律約束效力,保障誠信經營企業的利益的同時,讓投機取巧分子無路可走。
三、企業加大自身誠信建設
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從本質來說是為了實現企業自身的經濟最大化,而一般員工的努力工作也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收入,所以在日常生產管理過程中,企業應該對員工以誠相待,保障員工的付出能夠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做到言而有信,遵守雙方之間的合同承諾,增強企業與員工的信息溝通力度,尊重每個員工的個人價值。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降低人才的流失,還能讓企業以良好的誠信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的加入,從而促進企業的全方面快速發展。除此之外,企業還要秉承為客戶負責的服務理念,緊抓產品的質量并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消費者的信任,進而通過品牌誠信增強企業產品的附屬價值,維護客戶忠誠度,不斷提高企業的品牌誠信度,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品牌價值與經濟效益。
四、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期時代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誠信倫理機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龐大有機體系,它的建設工作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僅僅靠企業或者政府的單方面努力是不夠的。要想保障企業經營管理誠信倫理機制的順利建立,則務必要調動起全社會的積極性加入到該工作中,讓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中的每一個人都認識到誠信對于我國經濟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誠信缺失問題,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嚴小慶,何鵬程.政府誠信: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政府誠信的合法性探究及初步建構[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4,
(24):55-57.
[2] 嚴清華,劉窮志.市場秩序的誠信維系及其路徑依賴偏好[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5):28-33.
[3] 邊一民,梁琳琳,薛文華.我國傳統商業活動中的誠信理念及其價值判斷[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3,(43):44-46.
[4] 韓勇,陳戈,肖娜.誠信倫理與市場經濟互動論[J].邵陽學院學報,2009,(26):30-34.
[5] 張蕾,左小明,左偉光.略論企業誠信與商業倫理[J].價值工程,2013,(8):36-39.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