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晨露
摘要:通過腦科學對孩子學習鋼琴中的情緒化進行研究分析,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完成從情緒化到理性的轉變,促使孩子不僅學習鋼琴,還得到了智力和理性的培養。
關鍵詞:理性 情緒化 鋼琴學習 教學方式
人剛出生時,大腦中保持和管理人體生命系統的腦干和產生喜怒哀樂情緒的大腦邊緣層巳完全發育,其中維持生命和發生情緒是人類和哺乳類動物都有的一種求生本能,所以人腦中的腦干和大腦邊緣層又可稱為動物腦。而人類特有的大腦新皮層卻是在出生以后從一片空白開始發育,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不斷成長和發達,成為有理性和智力的人。所謂理性是在人類社會中求生的規則,理性培育主要是培養能承受各種社會約束而努力融入社會的能力。而智力則是對世界的認識,智力培育主要是學習在社會中求生的各種技能。理性和智力是后天培育成的,人從零歲到二十歲接受教育,這段時間的理性和智力成長程度將決定人一生的命運,其中理性教育的程度又將起到主導作用。試想我們培養出一個不能融入社會但有高智力人,可以說只是培養了一個高智力的動物,對個人和社會都是有害的。
從教學中可以觀察到,剛開始學習鋼琴的兒童都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的喜怒哀樂直接表露在臉上和行動中,這和小狗小貓是一樣的,因為他們的行為主要受動物腦的影響。他們離不開親人,不愿單獨走進課堂,還不知道將來進入社會,要獨立和各種各樣人打交道。他們天性活潑,喜歡好聽的音樂,但要自己去學習產生音樂的鋼琴時就太容易表現出畏難情緒、甚至產生厭惡情緒。情緒化是本能,是人的動物性的一面,是將孩子培育成人首先要遇到的障礙,可見理性和智力的培育是多么艱難。
理性和智力的培育是強制性的,否則我們的孩子就不能區別于動物成為一個在人類社會中有求生能力的人。但是在我們的教育觀念中有不少傾向是在培養高智力的動物。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重智力輕理性的教育傾向就是一種比較容易看到危害性的傾向。有些傾向我們還很少意識到它的危險性,例如我們不少家長和老師只重視知識或技能教學,忽視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反映出的學習態度、思維方式等直接和理性教育相關的教學。重知識輕過程的教育實際上是放棄了理性教育。
其實,理性教育處處都體現在智力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是人類大腦新皮層創造出來的,是智力的產物。音樂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所以在人的理性和智力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積極向上的音樂對理性和智力的培育都有正面的作用。鋼琴之所以被稱為樂器之王,是它寬廣的音樂表現力能極大地影響和感染人喜怒哀樂的情緒,使之上升為人特有的情感,所以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面向孩子的鋼琴教育。由于鋼琴和鋼琴曲都是人類高度智力的產物,所以鋼琴教學也是一種高級智力教育。但鋼琴復雜的結構和高難度的表演技巧,學習鋼琴的過程不是件容易的事。學會演奏一首鋼琴曲不但需要用大腦新皮層的理性和智力去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情感,還要用十個手指再現這一情感并在黑白鍵盤上作反復的高難度練習,最后成為記憶在小腦中的肢體語言。這一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遇見的真正困難,但也是學習做人的最完整的一次機遇。作為老師的我們和學生家長也要學會在這過程中不斷鼓勵和幫助他們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首先要提供適當的方法讓他們懂得只要開動腦子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同時要讓他們享受演奏好每一首鋼琴曲帶來的心靈上的震憾,使之成為努力攀登一個又一個音樂高峰的原動力。做好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孩子們才能在學習鋼琴的同時學習到情感的表現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和判斷能力、人際情感交流和互動能力、自主的行動能力及高度的責任性等和理性和智力相關的基本求生能力。最終孩子們會懂得學習是自己事,一切成功都離不開刻苦努力地奮斗。
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在學了多年的鋼琴以后,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因為不少家長只是將鋼琴學習簡單地看成是一種技能學習,沒有很好地面對孩子在學習鋼琴過程中產生的情緒化問題,錯失了一次對孩子進行全面的理性和智力教育的機會。例如有一個孩子已考到了鋼琴十級,但是進入大學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家長將鋼琴賣掉。這些孩子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無奈和被迫,很少從鋼琴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這樣,被壓抑了的“怒和哀”的情緒一旦條件合適就會總爆發出來,學習鋼琴的經歷反而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痛苦的回憶。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小學的班級從一年級開始學琴的人數多達30人,但堅持到小學畢業的只有2個孩子仍在學琴,這不僅僅是孩子的不堅持,也是家長的不夠堅持,從而放棄學琴,放棄正面面對困難的一次機會。
孩子的鋼琴教學要明確提出兩個需要達到的目標:通過鋼琴學習的過程,讓孩子具備在社會中獨立生存的能力;通過鋼琴的技能教學,使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傳遞對美的追求。為達到這兩個目標,鋼琴教學的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境等都要有利于孩子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化,進而上升為積極向上的生活動力。
理性培育的核心是培養克服困難追求目標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具備在社會中獨立的生存能力,理性培育的主要障礙是情緒化。為此,老師和家長都不能忽視學習過程中孩子情緒的變化,特別是表現出不想學鋼琴或不愿進行艱苦的鋼琴練習時,要了解其原因,幫助孩子解決他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情緒轉換工作。絕對避免簡單訓斥或放棄學習,否則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很難會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向著確定目標努力奮斗的精神。同時,孩子在不同年齡和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情緒變化,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有一個叫Kin的小朋友,由于畏難情緒,他在學琴半年后出現過1個半月左右的消極期,不愿意彈琴。但是他對音樂還有興趣。為此在1對1時,指導老師采取先不強迫他彈琴,而是給他彈他喜歡的兒歌,讓他跟著唱音符,來調動他的興趣。在課下練習中,又讓他在家長指導下上網觀看配有該曲的動畫片視頻,既加深他對該曲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又提升了他的興趣。這樣他畏懼練琴的情緒出現好轉,重新激發了他彈琴興趣,學習速度也變快了。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情緒的轉換工作不光是老師和家長的事,必需要和孩子一起尋找情緒轉換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慢慢懂得學習鋼琴是自己的事。
4-6歲孩子的性格行為主要還是受動物腦的控制,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行為情緒化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情緒自控能力都比較差。4歲半左右大腦新皮層處在特殊的發育階段;一是要扔掉出生以后多余的腦神經細胞,孩子顯示出好奇心強,但精神不容易集中,情緒波動比較大的特點;二是新皮層運動區對手指指揮還不是很靈活,特別是4歲的孩子還很難按老師的要求進行鍵盤活動。但有目的和有規律的手指運動反過來也能促進新皮層的發育;三是新皮層的聽力區處在最佳發育階段,對音高和節奏很敏感。這年齡段孩子開始學習鋼琴時,要用比較長的時間對他們進行適應性訓練,目標是使孩子從不排斥鋼琴到習慣每周上鋼琴課,幫助孩子從情緒化開始向理性轉換。所以這一時期的鋼琴教學形式可以考慮采用4-5個孩子在一起學習的小班教學,進行互動式教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彈一些孩子喜歡的樂曲,讓孩子圍著看老師彈鋼琴,認識鋼琴和認識音樂,讓孩子開始有追求美的習慣。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一次課堂教學應有多種形式變換。教學內容不應刻意追求指法和能學習多少鋼琴曲目量,而應該將學習重點放在聽力和節奏訓練上。回家練習時盡可能由家長陪同,養成規定時間練習的習慣,讓孩子把練琴變成同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的事,一旦養成習慣將產生良好的影響。
鋼琴學習不僅是技能訓練,若能注重過程教育,必會對兒童的成長起到巨大的作用。使鋼琴學習不僅實現了鋼琴夢,還實現情緒化向理性的轉變,最終實現智力和理性培養。
參考文獻:
[1]梁筱妹,方冰.兒童鋼琴學習中的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音樂大觀,2013,(07).
[2]許堯.視唱練耳和鋼琴學習的結合運用探討[J].黃河之聲,2012,(17).
[3]黎松濤.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技能教育思考[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4]杜曉兵.鋼琴教學中貫入音樂理論及鋼琴教學法的重要性[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07).
[5]李聰.淺論培養和掌握鋼琴基本功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