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亞
摘要:低年級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雖然受先天的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大,但是在其成長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練習來得到改善和提高,而在兒童6~9歲的時候是協調性身體素質發展的最敏感時期,所以作為一名低年段的體育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一時期,給與適當的練習,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
關鍵詞:低年段 協調性 練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222-01
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上,無論哪個班總有那么幾個學生只能在及格線上徘徊,雖然不排除什么都差的,但也有個別孩子個別項目差的毫無道理的,有腿長的卻跑不快的,有有力的卻投不遠的,有聰明的卻怎么跟他說動作也做不好的。其實這些孩子大多都只是差了身體素質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協調性身體素質。
協調性身體素質指身體作用肌群之時機正確,動作方向及速度恰當,平衡穩定且有韻律性。協調性身體素質在學習技術動作的過程中可從靈活性、平衡性、穩定性,空間定位能力和節奏感等方面表現出來。所以想要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可以從學習技術動作時的表現著手。
1 著力提升小學低年段學生協調性身體素質的原因分析
1.1提升興趣,機不可失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相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來說,協調性身體素質對于他們來說更加重要,原因在于,低年級的孩子身體素質的其他各方面能力都相對不高,有較好的協調性身體素質,那么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并達到最好的效果,讓他們能在體育課中有成功的情感體驗,即使是在付出了努力后獲得的成功的快樂,也能提高他們的體育練習興趣,讓他們樂于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1.2抓準時機,失不再來
另一方面,一般協調性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正是6~9歲,正好是小學低年級的時期,抓準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協調性訓練,在時機上就已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旦過了這個敏感期,想要再來發展他的協調性那么就會很辛苦,而且效果也不佳。所以作為體育老師,一定要抓住這一黃金時期,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
2 提升小學低年段學生協調性身體素質的方法
2.1節奏練習法
節奏感作為協調性身體素質的其中一個方面,既是評定協調性好壞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協調性的重要的練習方法。在教學中,以單雙腳交換跳為例,可以指導學生單腳為“1”,雙腳為“2”。然后按一定的口令節奏1-,2-,1-,2-……來進行練習,慢節奏的口令便于學生掌握節奏,連貫動作。也可加快口令節奏1,2,1,2……來進行練習,快節奏的口令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動作。另外我們也可以變換口令節奏,在快慢穿插的口令中讓學生鞏固動作。而在掌握單雙腳跳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以及不同的節奏帶來的不同的身體感受,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
2.2循序漸進訓練法
從簡單的動作入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必須的,而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除了能讓學生掌握動作外,也能同時提高學生的協調性。以廣播操的教學為例,在踢腿運動的教學中,由于動作繁,難,所以我把動作分解后,將1,2兩拍動作進行重復的連貫練習,然后加上3,4兩拍動作,進行4拍動作的重復練習,直到一個八拍的連貫練習。而對于較簡單的動作,例如廣播操第一節,一個八拍才四個動作,那么我們可以進行由慢到快的連貫練習,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同時也能增加練習的樂趣。
2.3平衡訓練法
在平衡訓練中,低年級的孩子可以通過平衡練習協調身體各部位在不同的身體位置,不同的用力,以此來維持身體的平衡,確保自己不會從器械上掉落。例如,我讓低年級學生進行的走輪胎平衡訓練,將汽車輪胎排成各種圖形,要求學生從輪胎上向前行進,由于輪胎有一定的軟度,所以必須做到步穩,身穩,才能保證從輪胎上穩步前行。練習之初,可以以直線為主,讓學生扶墻前進,幫助他維持平衡。當學生熟悉練習后,可以擺成復雜的圖形,并離開墻壁,自己進行練習。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平衡身體上下肢或左右肢協調用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
2.4空間感訓練法
空間感訓練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感知動作方向以及動作位置的訓練,空間感的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動作的精確度,并由此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身體素質。主要練習方法就是前后左右各個方位以及側前方的認識并精確到位,例如在立正,以及三面轉的練習中,很多協調性較差的孩子矯健的方向都會有所偏離,不是朝著正前方,那么此時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確方向,在地上的十字格上進行練習,或劃傷十字進行練習,以便他能明確方向并精確到位。
另外動作位置的練習體現在廣播操的練習中。就手臂動作而言,上舉,斜上舉,側平舉,前平舉等動作,除了讓學生知道,上舉手臂伸直貼近耳朵,斜上舉直臂與身體成45度角,平舉直臂與身體成90度角外,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能在聽到動作名稱后精確到位。通過這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的協調性得到提升,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也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例如“你跟我這樣做”,“誰反應快”等游戲。
3 提升低年段學生協調性身體素質的效果分析
通過一學年有目的的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協調性身體素質的訓練,學生的協調性普遍得到了提高,以跳繩為例,及格率由62%提高到了97%,良好率由10%提高到了54%,優秀率從0提高到了10%。雖然仍有1人跳繩不及格,但是協調性身體素質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來自先天的遺傳因素的影響,也有來自后天的大腦皮質中樞神經的支配技能和感官系統機能的靈敏性的影響,以及其他素質的發展水平和智力的理解能力的影響,所以體育課堂的練習對于提高不同學生的協調性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參考文獻:
[1]及化娟,梁月紅.青少年身體素質敏感期測定及其體育課程設置探析.河北工業科技,2011.
[2]魏安奎. 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上海體育學院,2010.
[3]毛偉民.淺析身體協調性在運動中的作用.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