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的學科,它注重在獲取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對人性的理解以及體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道德發展是受教育者領悟道德規范、獲得道德情感體驗、形成道德習慣、養成比較穩定的道德品質的過程。義務教育階段的德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社會道德規范“內化”為智障學生自己的行為方式和信念的過程。一個人理想信念及價值觀的形成和建立、基本道德規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經驗知識的積累,而語文教學能夠給學生提供感性經驗知識,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并使學生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所以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
對正處于義務階段的智障學生來說,正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遠勝于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特教中心學校使用的實用語文課本是為適應智力殘疾學生教育、教學編寫的教材,本教材的構建建立在奧蘇博爾提出的課程組織應遵循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原則的基礎上,以人為本,根據弱智教育大綱由淺入深,由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補償弱智學生的缺陷,挖掘其潛能,幫助他們生存于社會,適應社會生活,成為一名能夠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用語文課本中的內容都緊密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具有豐富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有識字、寫字、聽話、說話、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教學和訓練。課文中有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教師節》、《元旦、春節》等方面的文章讓學生知道這些節日的時間和應該怎樣做的知識;有講衛生《洗手、刷牙》和吃飯不浪費《愛惜糧食》方面的文章;有《要是你迷了路》、《野生動物園》等為學生展現自然現象和科學奧秘的文章;有《鋤禾》、《詠鵝》、《靜夜思》等蘊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優美詩歌。這些文章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中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各篇課文的內容和特點,探究教材,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從而使德育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滲透、交融,幫助學生道德規范的形成。例如在教學《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時,一遍一遍地反復教學生多讀,認真思考孔融和他爸爸的對話,課堂上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尊長的習慣。通過學習《孔融讓梨》這篇文章學生們懂得凡事應該謙讓的禮儀。
二、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作文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論作文主題是什么、作文要求是什么,學生寫作的材料均來源于生活,學生應具備正確的道德準則,才能從眾多材料中選擇恰當的例子來用。在作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寫作選材
作文離不開材料,而材料來源于生活。因此,學生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但素材是否可以用于作文中,還要進行分析和選擇。如指導學生寫以“寬容”為題的作文,在選擇素材時,應讓學生恰當地使用,如“負荊請罪”、“宰相肚里能撐船”等這樣的歷史典故。也可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來論述寬容的重要性。在從生活中汲取素材時,要指導學生認真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辨別真、善、美、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寫作主題
主題是作文的靈魂,它貫穿文章的始末,包含著對事物的看法與評價,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想立意正確,就必須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準則,具備對美的感受力,從事物的本質出發,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歌頌好人好事,鞭撻假惡丑。
(三)作文改評
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僅要注意語言文字、層次結構等問題,還要注意學生在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認識。表揚學生作文中體現出的美好心靈、對生活的獨到見解,讓好的思想品德發揚光大;糾正學生作文中可能體現出的對生活的片面理解,甚至消極錯誤的思想,教師應通過正面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分析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
三、情感體驗及文化傳承中的德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師根據社會的一定要求,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其良好的情感品質、積極的情感傾向和高尚情感。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指向學生情感的體驗和豐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在情感體驗中滲透德育。如在教學《國慶節》這篇文章時,課堂教學教師要帶領同學們一起朗讀句子,使學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內涵,應給學生講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英雄英勇奮斗得來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所以中國人就把每年的10月1日作為祖國最重要的節日:國慶節。每一位中國人都要學習革命英雄英勇奮斗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一定要牢牢記住每年的10月1日是紀念我國國家成立、勝利的日子,不管在哪里都要以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智障語文教材選用了部分古代優秀的詩歌和故事等,如《鋤禾》、《早發白帝城》、《狼來了》等等,這些課文積淀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鋤禾》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作者杜甫;《過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弘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勵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結語: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過:“我們經常懷著無限的贊美和敬畏心來看待的東西有二:一個是高懸在上空的星斗燦爛的天空;另一個是內心的道德規律?!边@恰恰說明了道德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除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養的培養,教師更要注重德育的滲透,在日常教學及生活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塑造健康人格。
(邵秋香 ?山東省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 ?2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