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趙三強
隨著近年來中小學布局調整撤點并校,加之教師編制緊張,數量有限,特別是人們對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加大,在中小學特別是高中形成了一些“大班額”和“特大班額”。
高中“大班額”現象的出現,導致學校校舍、師資及相應的配套設施滿足不了教學要求,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也相對減少;因為教室太擠,一部分學生要么離黑板太遠,要么太近,造成學生近視眼越來越多;由于教室人數太多,造成教室空氣質量下降,有的學校連學生做課間操的場地都沒有:更直接的結果是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由于班額過大,一是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對全班學生把握不過來,造成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二是由于部分學生課堂聽講不專心,精力不集中,對所學知識弄不明白,理解不透徹。三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不夠,不少學生得不到較多的表現與發展的機會。由于受教學時間和教學模式的限制,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堂課指名回答的學生人數很有限,班里絕大多數學生只能當陪客。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大班額環境中,高中語文課堂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創意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能有效增加每個學生參加教學活動的機會,也就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在大班額背景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明確新課程理念,強化小組合作學習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規定,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各國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其具體形式和名稱上不甚一致。如歐美國家叫“合作學習”,在前蘇聯叫“合作教育引”。我國古代教學理論中也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等等,這都說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綜合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活動。
具體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組織方式,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科學合理分配小組,積極主動團結協作
高中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教學中需要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但長期以來,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一直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在傳統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很少有合作行為,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課堂的空間形式,所以應有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組織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根據大班額的特點,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進行“同質”分類,再進行“異質”組合,使其成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并以4人(一組即前后兩桌4人)為一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再對“同質”人員進行組與組間的互換,盡可能地使合作學習小組達到組間“同質”,從而使分組逐步科學、合理。對于大班額條件下的課堂教學而言,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顯著好處就是,學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動即可實現小組互動,從而減少合作前的準備時間。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不能出現組內個別成員無所事事,搭便車,共享別人的成果,要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團結協作。教師在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中,一是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要善于傾聽別人的發言,而教師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二是要求學生學會表達,要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摒除自卑心理,引導學生討論,把問題補充完整,用活動和比賽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表達。三是要指導學生學會互助合作和質疑。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成員間相互幫助、支持和鼓勵,共同進步,進行互助合作必須照顧其他同學的感受和需要,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對小組負責,對人寬容。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引導學生善問會問。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讓學生從語文課題、關鍵詞語、重點典型段落、文章結構和中心進行質疑。
三、創設和諧教學氛圍,抓住重點難點設疑
大班額由于人數多,學生思維活,路子廣,點子多,小組合作學習會產生教師始料不及的知識火花,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首先要了解學生,把學生當作能動的人來看待,尊重學生的人格,還學生以自尊,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高中學生思維敏捷,反應快,但好面子,自尊心強,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學習困難生,總擔心自己問得太簡單或是問錯了,怕被同學、老師取笑。因此,教師必須創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真誠親切的微笑,和藹可親的教態,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造成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能使學生進入角色,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受到感染,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膽發言。即使錯了,也不會傷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勵,使其精神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設疑。如果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不是學生所關注的,不是課文的重點難點,就很難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小組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合作伊始,就應圍繞課文內容抓住重點難點。交流的內容要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主題要明確、合理、必要、清楚,要有思考價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再合作交流。如在教魯迅的小說《祝福》時,筆者給學生的問題是“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自殺還是他殺?誰是兇手?”祥林嫂的死是小說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引導學生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從祥林嫂接觸的人物開始分析討論,看起來魯四老爺、四嬸、小伙計、柳媽、“我”都和祥林嫂的死沒有關系,而正是這種“無主名無意識的集體”(錢理群語)構成了殺人團伙,大家都在有意無意地維護著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最后把祥林嫂推向了死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最終明白了魯迅這篇小說的反封建性以及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四、適時轉變教師角色,及時指導多元評價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引領者、組織者,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講解者、命令者、檢查者、在教室里走來走去的無所事事者,教師要及時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適時點撥、指導、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是要多給學生幫助指導。當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及時點撥、指導;當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時,及時發現制止;當小組完成任務時,及時表揚獎勵,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二是要鼓勵不同的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想說就說,說不清楚的允許補充,說錯了允許改正,有不同見解的允許堅持,保留看法。三是要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合作學習倡導“人人進步”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把對個體的成績評價改為對團體的積分評價,把對一個人的孤立考評改為在同類人的背景中考評。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把自評、組員互評、組際評比、師評多元評價方式相結合,憑借這些評價方式,激發學生更有力的合作行為,充分發揮評價應有的教育功能。
高中語文課堂是復雜多元的,小組合作學習也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盡管研究的證據都支持小組合作學習,但總不能讓學生一直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仍然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教師來講解,保證學生有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在大班額下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果次數過多,時間過長,或者次數過少,時間過短,都達不到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精選那些有必要、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堅決杜絕大班額下有合作之形、無合作之實的現象,這樣才能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目前大班額無法改變的現實下,要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大班額環境下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大有裨益。
(項目名稱:本文為“2014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階段論文,課題號:GS[2014]GHB1453)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雒興萍.如何提高大班額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1).
[3]陳國鋒.淺談大班額環境下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
(吳 ?飛 ?趙三強 ?甘肅省莊浪一中 ?7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