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麗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的啟動,政治教師只有改變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采取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增長知識、增強能力、經歷過程,掌握方法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熏陶,提高升華,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享受,充滿活力,共同成長的好地方。
【關鍵詞】中職;政治;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一、更新教學觀念
1.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兩個基本要素,但在教學活動中應明確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認識活動和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來落實。所以我們的教學活動應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即只有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方可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我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童謠:現在的老師技藝高,人人都會扔飛標。現在的班規真是妙,不能說話不能笑,如果膽敢大聲叫,馬上把你家長找。學生也有自尊心,也有做人的尊嚴,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教師只有走近學生,真心實意地愛學生,善于觸摸學生的心靈,才能與學生心心相通,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學生才會樂學、善學。在我看來,和諧融匯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走向成功,學生走向成才的基石。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1.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使用自編自演的小品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講“價值規律”時,課前先由同學們調查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的經濟現象,然后自編出“賣水果”、“買電視”兩個小品從不同角度反映在市場上,商品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社會調查,班級集體討論,然后編成小品,互相合作、互相啟發,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成了學習的主人。
2.重視直觀,激發不同層次學生思考
在政治教學中,恰當適時的運用錄像,課件等手段把學生帶進一種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按邏輯推理從眾多組合面,配以動態背景、音樂,從易到難逐步推進。并借助文學,圖片等手段,即理解了內容,學會了表達,又有合理想象,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無形中得到了鍛煉,效果比老師干講要強許多。
3.動手操作,提高創新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將得不到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動腦動手的機會。我把教材中易混淆的概念、原理,進行兩兩比較,每一冊精心設計10多個表格,學生通過親手整理,使知識點清晰起來,學生理解記憶即省時又省力。
4.在課堂紀律中妙用競爭原則
學生的課堂紀律是最困擾老師的問題,一節課如果連課堂紀律都保證不了,那么這節課的質量和收效自然大打折扣。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生們開始注重同伴間的人際關系,好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同伴對自己的看法,不愿落在同伴的背后或被同伴所拋棄。因此,利用同伴集體的力量和學生好強不服輸的心理是促使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一個極好方法。將全班分為若干組,以小組為單位,記錄每個組的違紀情況,并進行相應的獎賞與懲罰。小組中某個人違反了紀律,整個組都會受到相應的牽連。誰都不想受懲罰,更不想讓別人因為自己而受懲罰;誰都不想表現比別人差,更不想因為自己而讓小組在競爭中丟臉,因此沒有學生愿意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去違反課堂紀律,即使個別特別調皮的學生開始搗蛋,他那組的組員們出于自己的利益也會即時給予干預,從而起到維護課堂紀律的有效作用。吵鬧的課堂一旦引進了小組的紀律競爭,立刻會有截然不同的現象出現,學生既活潑主動又有別于違紀搗亂,不但老師省心很多,學生也樂意接受,當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三、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
學生的年齡特點總的表明:他們似“成人”非“成人”,生理、心理矛盾較多;要求獨立,但又不能脫離對別人的依賴;英雄感很強,崇拜英雄,蔑視平凡,但知識不足,常常分不清英雄行為與魯莽沖動的界限;有強烈的自尊心,要求和成人一樣受到尊重,對于批評、訓斥極為反感;友誼感很強,卻分不清“友誼”與“幫派”、“哥們義氣”的根本區別;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但興趣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又片面化和絕對化。針對學生身心特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獨特認識、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巧妙進行成就激勵
從教育心理學上講,賞識就是表揚,就是對好人好事(思想進步)進行表彰和贊揚。廣義上講,賞識除了對已發生的事物表示贊揚外,還可對未發生的事物預先表示賞識——感興趣。在操作上,一方面,就是超越淺顯的表揚,通過對中職生的全面分析,去尋找和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或者挖掘某一潛能,再輔之以預先表示“賞識——感興趣”等手段,激發這些潛能釋放,成為一個又一個的閃光點,達到促其成才的目的。這對于那些調皮搗蛋但智商較高的中職生特別起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借鑒麥克利蘭的成就激勵理論,把賞識看作是別樣的成就激勵,或提供成功的楷模,或及時向學生說明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實現某一目標尚存在的差距,或賦予學生相應的權力(同時也會成為一種責任),再者就是賦予學生以挑戰性的學習目標,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努力表現自己”的過程中達到成才的目的。舉個例子:“職三”的班級常常是選一個表現一般的學生當班長,一年以后,這個學生由于面對挑戰性的任務而下苦功,刻意鍛煉自己的薄弱環節,最終會成為一個管理能力、交往能力都優秀的中職生。
五、傾注期待,關注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師傾注的殷切期待,會作用于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產生美好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力量,進而形成誘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內驅力,于是教師的“期待”就轉化為學生的“自信”。我們在中職生政治教學中要始終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確信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智能,個個會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贊賞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肯定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鼓勵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我的超越。這些對于在中考失利的中職生是非常重要的。
六、結論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已呈現多樣性,智商不等,性格、興趣、愛好各異,能力素質各有千秋,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所有這些差異。人的發展,特別是道德修養的發展,更多地靠自我的覺醒和努力,具有較強的內在性。思想政治教師應改革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實行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學生。新課程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主觀方式、新的內容、新的編排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創新和教學創新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參考文獻:
[1]龔玉霞.淺論網絡技術條件下的中職政治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 2009, (02) .
[2]鄧衍川.提高中職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 (04).
[3]肖高.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淺談[J].民營科技, 2007,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