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此“預”當指預習。就是在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做好知識準備的過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要強調(diào)預習,預習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驟。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中,學生預習存在放任自流和干涉過度的兩種不良現(xiàn)象。如何避免這兩種不良現(xiàn)象呢?真正有效的預習設(shè)計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
一、明確:預習的明確目標是有效預習的指向
在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時,首先要對學生提出預習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具體的;這個目標應該是學生可獨立操作的;這個目標應該要簡單一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這樣可幫助學生在預習中抓住重點、難點進行自學,有效地避免學生在預習時摸不著頭緒、抓不住重點的弊端,也有利于學生生成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學生圍繞明確的預習目標自主學習后,每一個同學會掌握一些基礎(chǔ)知識,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可能有的同學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自行解決,有的同學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他聽課時的針對性、目的性、聽課的重點才更明確,聽課的效益才會提高。例如,筆者在設(shè)計《松鼠》的學生預習目標時,制定了如下的預習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馴良、帽纓、橡栗、矯健、蟄伏”等詞語。
2.了解文章思路,知曉說明松鼠的順序。
3.勾畫準確生動的詞語,體會形象語言的妙處。
制定合理明確的預習目標是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授漁”作用的初步體現(xiàn)。制定預習目標應該注意以下一些問題:學習目標的內(nèi)容要全面體現(xiàn)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將學習目標問題化、系列化是引導學生預習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呈現(xiàn)目標的方式應該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用語,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
二、具體:預習的具體任務是預習的抓手
預習任務是教師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在課外或課始完成自主學習任務而設(shè)計的層次性或指令性任務。預習任務要簡要明確、難易適度、因型而異。仍以教師指導《松鼠》預習為例:
1.查字典,為下列的詞語注音、解釋,并每個詞語寫5遍。
馴良 ?帽纓 ?橡栗 ?矯健 ?蟄伏
2.大聲朗讀課文4遍,第一遍讀的同時,要勾畫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第二遍讀,找出體現(xiàn)松鼠總特點的語句。第三遍讀,畫出認為寫的精彩的語句。第四遍讀,為文章作注解,寫出自己的疑惑或發(fā)現(xiàn)。
3.查閱資料,了解布豐。
這樣的設(shè)計好比是一個活動清單,讓學生心中有底,手中有數(shù),能夠有的放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抓手。學生可以根據(jù)預習任務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實踐活動。他們根據(jù)預習的目標、學習方法的指引展開自學,把學習中的收獲及困惑隨時記錄下來。
當然,預習的任務不能設(shè)計的過于呆板,既要能指導學生更好完成學習任務,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同時要考慮課型的不同,設(shè)計朗讀型、注解型、質(zhì)疑型及模仿型等預習任務。使課前預習目標更明確、操作性更強、效果更明顯。
三、得當:預習的得當措施是有效預習的保障
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說:“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xiàn)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語文預習的整個進程,教師不是成為“甩手掌柜”,而要成為學生預習的“幫手”和“推手”。要能夠采取得當?shù)拇胧┲笇А⒏深A、反饋,使學生的預習能夠有次序、有組織地進行。
(一)要有激趣措施,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
興趣是每個人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的促動,預習效果會事半功倍。因此,必須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興趣,學生的預習興趣是預習效果的關(guān)鍵。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預習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為了激發(fā)學生預習興趣,可采用多樣的預習方式,既有個人預習也有小組合作預習或全班的預習比賽。通過多樣的預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
為了激發(fā)的預習興趣,教師利用學生敢于挑戰(zhàn)的心理,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讓學生挑戰(zhàn)質(zhì)疑,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引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多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形成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的評價機制,對于優(yōu)秀者或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或在課堂教學中讓預習效果較好的學生進行匯報,此種教學學式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預習對于學習的作用,進而轉(zhuǎn)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通過對全班學生的預習進行評價,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方法。
(二)巧用反饋機制,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
要使學生長久的保持堅持不懈的高效的預習習慣,就必須適時建立健全反饋評價機制,反饋預習任務,評價預習效果,讓學生享受預習的快樂。學生預習效果如何,需要教師及時制定有效的評價體系來予以檢測,否則,只是布置預習任務,而不去及時檢測和鼓勵,學生對于預習這項工作就會懈怠,也會慢慢失去興趣,使預習這項工作流于形式,在教學中,筆者借鑒融合了以下幾種方式來評價學生的預習效果。
1.課堂抽評:在上課的前幾分鐘,把頭天布置的預習內(nèi)容展示出來,有針對性的抽查學生口答、板演、閉卷考試形式來檢測,及時予以評價,對預習好的同學頒發(fā)小紅花之類的獎勵品。
2.小組互評:有些預習內(nèi)容一個人完成起來有困難,所以可以利用課外時間,以小組的形式來布置,特別是有些內(nèi)容需要學生相互合作學習,此時可在小組內(nèi)實行任務分工和合作來布置,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當完成預習任務后,讓他們及時互評,小組長把評價結(jié)果反饋點評。
3.老師點評:每周老師在收集掌握每個同學預習評價的基礎(chǔ)上,匯總學生家長反饋的信息,在周五進行一次集中的講評,并讓預習好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經(jīng)驗交流,集中對獎票高的同學頒發(fā)獎品,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正誤析評:為了把預習工作落到實處,讓學生準備一個改錯本,將課堂抽評、小組互評、老師點評后每次預習中出錯的或有疑惑的部分,修改補充在錯誤和疑惑旁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夯實每一個知識點,并把學生的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不管采用何種措施,教師都要時刻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絕對不能當“甩手掌柜”,要及時發(fā)現(xiàn)典型予以表揚和引導,同時對學生預習中的錯誤和疑惑加以突破,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保持預習的積極性和正確性,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整個閱讀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預習的效果是好是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預習的習慣,會終身受益。
(魏建利 ?江蘇省宿豫中學 ?223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