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合作學習,生本教育以及學案教學法等都將前置性作業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前置性作業成了這些課堂教學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前置性作業設置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前置性作業如何布置,布置多少,以及如何讓學生高效完成,前置性作業如何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等,許多教師并沒有搞清楚,弄明白。
前置性作業是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一種自主學習,這種學習與以前人們所說的預習有相似之處,但是卻有本質的區別。過去的預習課文是強調對文本的熟悉,而前置性作業的設置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種延伸,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前置性作業完成的好壞,前置性作業完成的質量如何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要十分重視前置性作業,將前置性作業納入到整個教學設計之中,統籌考慮,合理安排。但是前置性作業又和預習有聯系,前置性作業和預習一樣也是一種課前文本的學習,是預習的高級形式。本文的預習就是專門指前置性作業。
第一,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預習策略,形成使用一定的學習策略來閱讀文本的好習慣。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大部分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要真正的保質保量的完成前置性作業,使課前預習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十分重視方法上的指導、策略上的把握。比如掌握全文大概內容的策略,細節描寫體現出的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出的人物的內心世界等,都是需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另外,在學生閱讀文本的時候,還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人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目的是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閱工具書等方式自主掌握,以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帶著課后問題通讀全文。一般課后問題是本文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該通過前置性作業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學生課堂活動的發揮。
第二,要讓學生形成查閱字詞典以及資料的習慣。許多時候,教師形成了一種習慣,將字詞單獨提出來在課堂教學中學習,這樣做的效果并不理想,時間長了,會養成學生懶于動手的習慣。對字詞的學習,更多的要放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通過預習、通過查閱字詞典來自主解決。這樣不但節約了課堂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文本、思考文本,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篇文本涉及到許多知識性的東西,教師不可能拿出許多的時間將這些知識性的東西給學生講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有意識地將課文涉及到的一些知識性的東西通過前置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和文本涉及到的相關知識信息,為充分理解文本廓清了道路。同時,查找資料的過程,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探究學習的過程。
第三,要讓學生養成批注的習慣。俗話說不動筆不讀書。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許多感受認識,這些感受和認識如果不加以引導并讓他們及時記錄下來,事后也就忘卻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做批注的習慣。特別是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一番,待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后在前置性作業中適當布置,時間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良好的習慣就會養成。
一般批注的內容有:在閱讀某一段的時候自己想到了什么?學生對那些詞語中包含的信息有體會、有認識,把真實的想法認識寫出來,批注在旁邊,以備課堂交流合作的時候使用。
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就整個文本的內容作批注。比如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把內容寫具體的?這些都可以作為批語,在預習的時候做出來,這樣不僅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要真正做好批注,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品讀文本中的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內在含義。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習慣。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自己欣賞的字、詞、句,哪怕是一個標點的使用好處,都可以用簡潔的文字批注在書的空白處。時間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提高,預習的效果就會明顯,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的品味大有幫助。
同時,有意識地在預習的時候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彼^學問就是學與問的融合,學而不問就難以長進。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首先讓學生從不懂的詞語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再到句子,再到文本的結構,由低級到高級逐步提高提問的層級,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思考文本。
許多時候,教師總是將提問的權力包攬了,不給學生提問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的問題意識淡薄,思維處在一種惰性狀態。如果把提問題的權力交給學生,就會大大的激發他們探求文本的欲望,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去思考文本,這樣對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后,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學會理清楚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意脈。盡管這樣的預習是高層次的,對于一些低層次的學生來說有點難,但是只要教師在預習前給學生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和策略上的支持,就一定能起到效果。
總而言之,“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在這一過程中,預習者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效果,減輕教學的負擔,更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趙紅霞 ?甘肅省山丹縣清泉鎮中心校 ?734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