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冬
【摘 要】新課程改革在當今素質教育中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主動與教育新理念承接,積極更新教學模式,開發多種教學手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大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生;思維
新課程改革在當今素質教育中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主動與教育新理念承接,積極更新教學模式,開發多種教學手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大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構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意義下的師道尊嚴,使得師生關系長期處于緊張、沉悶的氣氛中,師生之間存在一定隔閡,缺乏真誠而有效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與學生向學呈兩條平行線緩慢前行,無法形成一定的契合,教學效果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在施教時,首先要做到態度和藹,語速平和,為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真誠,鼓勵學生大膽發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設計和管理,凸顯學生的主導作用,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向學、善問求知的主陣地,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積極動腦、拓展思維,主動獲取知識。
二、啟發獨立思考,強化小組合作,推進思維互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創設一定的問題供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苦苦思索中尋找靈感,直至頓悟的生成。對一些發散性思維或具有較高難度的問題,在放任學生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還要提示學生群體性互動討論,變課堂教師的單邊活動為師生相長的雙邊行動,可以是小組討論,也可以是自由辯論,加快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互動頻率。通過討論,大家之間的相互啟發容易將問題引向深入,使教學條理更加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學生對知識的領會更為系統化,學習更有方向感,知識學習更為扎實了。通過討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偏差被撥亂反正,教師的教學設計瑕疵被撫平、完善,在彌補教與學的不足時更有針對性。此外,學生之間的暢所欲言,擴大了知識的流通量,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為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思維活動
長期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證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是誘發學生思維活動的有效方法。在課堂中,教師應廣施啟發式教學法,可以采用談話、討論、激辯等多種形式進行,結合生物學科特點,通過體驗實物、插圖及實驗等直觀手段將問題呈現給學生。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
四、增加直觀教學場景,打開學生想象力的匣子
直觀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效果非常顯著,其本質就是將理論性的知識具體化,通過一定載體形象的表現出來。直觀教具作為常規媒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在教學目標達成,學生學習實效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直觀教具的使用,學生對多種生物的內外結構、生理現象、生理實踐操作有了更為深刻的印象,對明晰生物個體之間的關系,探尋生物世界的普遍規律,找到了恰如其分的突破口。直觀教學的廣泛推進,有助于學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認知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五、注重實操技巧,提升實驗水準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做實驗或巡回指導學生做實驗時,要重視實驗技巧和操作要領的規范,在此基礎上,還可誘導學生創新思考,發展發散性思維,在對實驗常規操作流程耳熟能詳的基礎上,大膽對實驗進行改造優化,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增長。在具體實行中,可嘗試將大量的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實驗,以分組的形式進行。由于教師對實驗操作的細節、內里都十分了解熟悉,所以在演示實驗時能駕輕就熟,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如果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組長負責制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掌握不夠,實驗結論有時會出現與已知結果不相符的情況,這樣學生的質疑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促使其對實驗流程進行必要梳理回顧,從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探索求知水平,教師在此過程中再進行適時適度的點撥,學生的思維“湖面”霎時被攪動,其創新思維空間被無限放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漲船高。
六、以思維訓練為教學主旨,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潛滋暗長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辯證觀和邏輯法是生物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思維方法,是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和感性信息進行有效整合、抽象概括、系統總結的有效利器。誘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是鍛煉學生合理判斷、正確推理的前提,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強力的拉動作用。
總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則欲速不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必須投入穩定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在實踐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深入思考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定勢思維,使自己的思維運行更為多元化,最終形成自己固化而又靈活的漸進式思維模式,從而促進學生自身整體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路亞枝,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略談[J],快樂閱讀,2012年03期
[2]夏海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探究[J],教師,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