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新課改在我國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進行,因此當前的教學活動已經不再向從前那樣只有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是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本文從“參與式”教學的內涵、“參與式”教學對初中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三個方面簡要進行論述。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初中數學;應用
一、“參與式”教學的概述
“參與式”教學方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中心地位,以學生為主導,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
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具有明顯優勢。第一,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宰者,具有權威性,而“參與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地位平等,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與組織者;第二,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主要是以灌輸式方法為主,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而“參與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教學任務拋給學生,由學生探索解決,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第三,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只能通過定期考試來檢測,但是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檢測,學生在完成問題探索之后,教師會進行及時評價,并了解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能力。
二、數學課堂上“參與式”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1.對初中生參與能力的培養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對概念、定理的掌握與運用,很多學生會覺得枯燥。而“參與式”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能力,使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課,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因此,當教師采用“參與式”教學時,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與同伴共同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2.對初中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而數學學習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參與式”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的運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動腦思考問題,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逐漸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3.對初中生實踐性的培養
初中階段的數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很多內容都是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參與式”學習方法,積極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種習慣就無形扎根于學生思維中,促使學生在自己平日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理論知識發揮出指導實踐的作用。
三、“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
1.學會自主性學習
教師將“參與式”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中,就能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比如,“平方差公式”這節內容比較簡單,學生自己理解比較容易,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觀察課本例子有什么特點以及每個例子運算結果有什么特點;根據自己的觀察,你能總結出平方差公式有什么規律以及你對平方差公式結構的認識。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自學這節內容時就會更有目標性,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這節內容的理解。對于課本中比較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來做,并向同學講解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教師適時進行補充,從而完成這節內容的教學。
2.學會探討性學習
教師將“參與式”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中,就能讓學生學會探討性學習。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高”時,教師可以將三角形高的定義告訴學生,即“從三角形一個頂點向它對邊所在的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線,簡稱為高。”有的學生就會困惑:“為什么不是對邊,而是限定對邊所在的直線?” 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己在全班巡回,聽聽學生的觀點。如果學生還沒有得出結論,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鈍角三角形,并讓學生做出鈍角三角形的高,此時,學生就很容易發現鈍角三角形的高不在對邊上,只能在對邊所在的直線上,這樣學生對三角形的高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3.學會舉一反三的方法
教師將“參與式”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中,就能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初中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完平方差公式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1998×2002,學生就會聯想如果用該公式計算,那么就必須把1998與2002轉化成兩數的和與兩數的差,這樣計算的過程就變得很簡便了。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轉換為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還提升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只有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主動地學習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呂哲.淺談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
[2]陳小燕.對數學參與式教學法的思考[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