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沁
【摘 要】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實施“交流-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重利用有效的任務,激發和促進學生交流和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英語;交流;互動;效果
實踐證明,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開展“交流-互動”模式,能最大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主動交際。本文結合牛津高中英語教學實例,分析交流-互動模式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營造交流-互動環境
在交流-互動模式教學中,環境的營造非常重要。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其與學習內容的關聯度;要豐富情境創設的方式方法,利用新穎的情境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主動交流互動,從而優化英語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2中的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這一單元時,教師利用情境,營造交流-互動環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非洲著名的景點以及風景人情圖片。有太陽城;有埃及金字塔;有歐洲的后花園-阿加迪爾;有美麗的紅海海濱和雄偉的阿斯旺大壩……學生跟隨著幻燈片,仿佛游覽了一遍非洲,但是意猶未盡。其次,等欣賞完畢,教師繼續出示非洲歌舞視頻,利用特色的非洲歌舞,帶動學生的情緒,讓課堂氛圍熱鬧起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此時,學生的交流-互動欲望逐漸膨脹。最后,教師設計輕松的話題,讓學生一起圍繞話題大膽交流。師:Do you want to go to Africa? Why? 交流-互動環境成功營造起來,學生開始漸入學習狀態,紛紛利用英語與其他人交流起來。有學生說“想親自目睹獅身人面像”;有學生說“想去非洲大草原,近距離觀看各種野生動物”;有學生說“想去非洲,看一看非洲人民到底膚色有多黑”……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優化情境創設,以情境誘發學生交流學習,從而營造互動環境。
二、引導自學,奠定交流-互動基礎
“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大前提是學生具備自學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再去與其他學生互動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自學,教師要設計一定的自學任務,引導學生完成,讓學生在自學當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交流-互動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中的Unit 1 Advertising這一單元時,教師設計自學任務,引導學生展開自學,并用筆記錄發現的問題,為學生高效地交流-互動奠定基礎。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廣告”??梢哉f,當今的生活,廣告無處不在。圍繞單元主題,教師設計自學任務:1. What is advertisement? 2. What is a good advertisement? 3.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這樣的導學任務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學生從不同程度了解“廣告”。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提醒學生可以利用字典、課外書籍等作為輔助學習工具,再結合自己平常對廣告的認知,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學生個體具有差異性,因而對于什么是“a good advertisement”也會有所不同,當然這也自然成為學生互動-交流的重點。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發現很多學生用筆圈起這個問題,寫下自己的想法,同時又想與他人分享交流,看看是否一致。由此可見,自學引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圈起疑問、不同之處,能夠為有效的交流-互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設計任務,促進交流-互動開展
交流-互動的主體是小組討論形式,為了促進學生有效地進行小組討論,少不了一定的任務作支撐。首先,教師要做好的工作是引導學生組建不同的小組。對于高中生而言,各方面已經逐漸發展成熟,可以由學生自由組建小組,尊重學生學習和興趣需要。其次,教師要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交流互動,從而高效完成任務。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的作用是“幫助”與“調控”。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7中的Unit 2 Fit for life這一單元時,教師設計任務,引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次任務的設計是在閱讀結束之后,為了全面鞏固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師所設計的任務,如下:Suppose you are aspirin and penicillin: 1. Tell us your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2. What influences do you have on your liv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小組學生圍繞這個任務進行交流-互動,從而得出任務的答案。在這兩個任務中,學生需要在深化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出色完成。在討論結果呈現部分,學生可以自主發揮想象,自主安排如何呈現結果。有小組學生倆倆合作,兩人模擬aspirin,兩人模擬penicillin,融入角色,呈現發展進程。對于第二個任務,則由小組剩下的兩人完成。在這個案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交流互動,還必須融入創意,思考如何才能以生動的形式呈現結果,強化學習印象。
四、練習評定,檢查交流-互動效果
在交流-互動學習中,教師還必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檢查學生的互動效果,以及時做出調整方案和策略。其中,練習評定的方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英語練習,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習的語言知識,再引導學生互評、點評,最后師評,全方位掌握學生的交流-互動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7中的Unit 2 Fit for life這一單元時,教師以練習來檢查互動效果,取得很好的成效。1. 請學生自主制作表格,將aspirin 和penicillin 的功效以表格形式呈現出來。2. 請列出本單元所學習的醫院部門以及對應的purpose,如:operating theater: where operations are carried out。學生從本單元中總結出類似的有關醫院的詞語,再將對應的purpose填到表格當中。在規定時間內,學生需要獨立完成練習。在練習結束后,學生交換自己的練習,由他人互相評定,最后教師再評定,從而綜合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交流-互動情況。這樣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學生主體得到突出,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從而實現自我發展。
總之,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實施“交流-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取得喜人的成果。教師要注重利用有效的任務,激發和促進學生交流和互動;再定位好自己在交流-互動中的角色,從而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第四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