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斯墨
摘要 近年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逐步加快,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也在不斷增加,隨著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園的現象相當普遍,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無法得到正常關愛、保護、教育和引導而產生心理障礙和行為偏差的現象已不在少數,其中,留守兒童的保障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重視。
關鍵詞 留守兒童 社會保障 心理健康
一、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經濟和社會在不斷發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卻一直是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全國婦聯2013年5月10日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與2005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五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特別是湖南、四川、河南、江西等省份留守兒童比例非常高。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較多,他們的分布非常廣泛,并伴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需要外界給予更多的幫助,由于父母長時間不能陪伴他們,監護人又往往力不從心,農村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匱乏,加之教育水平不高,造成留守兒童生活失助,學習失教,成長失護。
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往往很少有時問在一起交流、溝通,達不到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大多數家庭的隔代教育又存在很多問題,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也會受到影響。另外,農村留守兒童由于沒有父母的照顧和監督,很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家庭中,上一代人對于孩子的照顧,由于他們自身也有很多事情要去處理,往往沒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孩子,加上農村留守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偏弱,容易造成拐騙、交通事故、溺水等人身傷害。
留守兒童由于缺少親人的陪伴,心理上留存陰影,經常會表現出自卑封閉、對人冷漠、膽小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溝通的主動性,其中,問題嚴重的留守兒童還有脾氣暴躁、沖動易怒等情況,經常與其他的小朋友打架斗毆。
二、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政策的缺陷
制度上存在缺陷。目前,我國公民分為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兩類,戶籍上的不同,造成的義務教育、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相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社會身份上把市民和農民人為的區別開來,這樣造成農民及其子女排斥在體制之外,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政策上存在失衡。城鄉福利待遇等政策的巨大差異,造成農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里生活、學習等成本較高。教育政策的差異使農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接受教育的成本較高。一方面,公辦學校的教學資源較少,只能容納少部分學生,即便有多余的名額,其入學的門檻與其他學校相比一定較高,另外借讀生也要繳納一部分多余的費用,如“借讀費”“插班費”等,這使得低收入的農民工家庭生活更加艱難。另一方面,留守兒童進入打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由于缺乏基本的教育資金,教學環境艱苦,基本設備匱乏,甚至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面臨學校取締的問題。城鄉教育水平的不同,以及留守兒童社會適應性較低、很難融入城市等因素,使得農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生活更加的艱難。
社會保障政策上存在缺位。我國在法律上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而制定的法律、法規。原因很簡單,這一領域的相關問題還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重視,沒能進入政策議程,導致政策發展的滯后。我國留守兒童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存在,但是在2004年才開始被政府和社會逐步重視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問題仍然存在,而且表現的更為嚴重,情況也更為復雜,這也要求政府和社會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社會保障政策。
三、建立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體系
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政策。解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問題,首先,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應該積極制定有針對性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明確政府、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應負有的責任,使其基本的保障都有法可依。應該大力倡導建立以家庭照顧為主,以學校或其他監護人為輔,以社會政策支持為補充的制度。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我國針對兒童教育的基礎是九年義務教育,經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今后也更應加大對于兒童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監督學校不僅要不收取任何多余費用,包括免收學生的書本費和各種雜費,以踐行更廣泛的義務教育。同時,對大量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給與更多的政策扶持,同時財政上加以幫扶,提高其教學質量和基礎設施水平,使更多的留守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通過基本的檔案信息,了解留守兒童的人數和基本情況,更好的解決其社會保障問題。同時,社區、學校和家長之間應拓展溝通途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等各個方面進行跟蹤了解,為開展教育和管理提供基本的信息。
充分發揮家庭保障的功能。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政策正在逐步的完善,在其不斷改革的期間,更需要充分發揮家庭保障的功能來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應盡量不同時在外打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孩子帶在身邊進行更好地照顧,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帶在身邊,也應該將孩子托付給有責任心的監護人,從而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得到照顧。另一方面,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交流,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用更多的家庭溫暖來填補孩子寂寞的心靈,總之,通過家庭的溫暖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四、總結
關心、呵護每一位留守兒童,凝聚社會的力量,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給予每一位孩子心靈最大的安慰,也讓他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的生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