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茂祥
【摘 要】創新教育是以繼承為基礎,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創設體驗創新的情境,在成功和快樂中去感受創新,開發學習的潛能,啟迪心智,增強后勁。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 創新意識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09
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是中小學生未來從事創造活動和取得創造成果的關鍵。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新事物、新產品,都是從思維的創新開始的。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創新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而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陣地。結合多年的高中化學教學,以及對新課改的理解,談一談看法。
一、興趣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興趣是構成創新動機最現實、活潑的心理成分,是形成學生好奇心的基礎,是創新動力最重要的源泉。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創新動力,而且也能促進智能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質量和形成個性品質的目的。要引發創新興趣,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創設新穎有興趣的問題情境,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內部創新動機,激發其內在的創新欲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利用現象生動逼真的化學實驗,曲折多變的問題情境來刺激學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探討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創造性解決過程中體驗創新喜悅和快樂。同時,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剖析毎一個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注意學生創新心理的狀態變化,及時解決心理障礙,使學生從內容上感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二、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開放的課堂環境,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有利于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1.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要淡化書本的權威和教師的權威,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打斷自己的話,允許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對老師的講話、觀點提出異議,師生互動和諧完成教學任務。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鼓勵個性發展和創新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以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
2.將課堂向外延伸,竭力追求開放的教育格局。創新就是超越和突破,它的特點是外向和開放。開放式的思維方式和個性品質是創新的基礎,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素質。例如,在學習“環境保護”一節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任務:收集網絡文字材料和數據、圖片,制作一份關于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多媒體文檔,通過網絡讓其他同學共享。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同學們從大氣、土壤、水體三個方面對有關環境污染的內容進行了匯報,介紹了本縣環境保護情況,提出了本縣在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而且還有了保護環境的實際行動:制作“廢舊電池回收箱”,并向全校發出回收廢舊電池的倡議書,及向環保部門提出進行垃圾分類的建議。通過網絡,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培養了他們開放的思維方式,喚醒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利用實驗手段,訓練創新思維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階段?;瘜W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設計探究性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能使他們創造性的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探究性實驗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常規實驗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學習原電池知識時,可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簡易原電池。又如學習乙炔的實驗室制法時,可要求學生根據乙炔的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和特點,自己設計一套制取乙炔的實驗裝置,這套裝置可以參考教材的設計,也可以與教材不同。學生完成后,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對好的方案特別是有創新的方案,進行表揚和獎勵。通過鼓勵學生創新,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次成功的創新實驗,可使學生產生自信、自我肯定等情緒體驗,這種問題探究——設疑解惑——誘發創新的過程,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
四、史料分析,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可使學生學知適用知識和探索知識的方法,啟發學生主動進行創造性思維。例如學習“原子結構”部分,我提供以下史實: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在19世紀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物質是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同種元素的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道爾頓的原子學說對化學的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現代的觀點看,道爾頓學說中的三個主要論點都是錯誤的。道爾頓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接觸的化學家,他的觀點怎么會有錯?現代的物質結構學說又是怎樣的?學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得到激發。學習酸堿指示劑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波義耳發現鹽酸使紫羅蘭花瓣變色的事例,學生都非常主動地去探究酸堿指示劑變色情況。學習燃燒的概念時,結合人們對燃燒實質探索的歷史,介紹從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的“燃素”,將瓦錫的物質與氧氣燃燒,到現在的廣義燃燒定義,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概念也會隨實踐的發展而得到補充或修正,即使是今天的概念,也可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大膽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五、開展科技活動、展現創新能力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總之,創新意識的培養,僅僅依賴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是難以實現的,需要教師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能,改變觀念,銳意改革,根據學科的特點,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方法,從“小”處著眼,將創新教育有機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