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海清
摘 要: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創造開放式的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情境,只有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每個學生才能把他們的思維打開,才能使得他們的思維不斷發散,思想不斷碰撞,獨立思考的品質不斷形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發散思維;培養措施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其特色表現在思維活動的多向性和變通性。也即是從不同方向來考慮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探討問題解決的各種可能的途徑;或者把命題適當變化后,讓學生探討有什么結論出現,這樣會有利于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培養發散思維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全面信息化的社會,是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開拓性、創造性,要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的人才,才有可能有所創造,有所發明,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都得益于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而發散思維又恰恰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而數學教學其實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數學思維過程中最高品質、最高層次、而又最可貴的是創造性思維品質。從學到用,中間需要一個知識的內化、活化的過程,這就是思。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當前社會創新理念不斷加強,而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基本組成部分,要培養創新思維,就不能忽視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二、培養小學生發散思維策略
1.鉆研教材,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創造思維的因素
首先要有可供學生訓練創造性思維的素材,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主要采取綜合,分析的形式將知識納入平格的邏輯體系,這種形式和體系對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無疑是必要的,但是一些利于學生發展創造性(發散)思維的因素,卻被這種體系所壓抑,因此,教師要從宏觀體系和微觀環節上發掘教材中的“創造”因素,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時,可改變教材中的先通分后加減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計算可約分的加減法,接著將其約分,變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讓學生思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因為,學生從非最簡分數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受到啟發,自己就能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這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強化基礎知識,為發散思維奠定有力基礎
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著小學生的認識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來說,數學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就如同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因此創新教學首先要從強化基礎知識開始,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好數學基礎知識,強化數學基本功,滲透數學思想,積累解決數學問題的經驗。小學數學首先要從最自然質樸的境界開始,在最利于學生數學基本素養發展的地方花大力氣,下真功夫,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才能使學生打好可以繼續向上生長的數學根基。強調通過練習,激發思維,掌握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只有在不斷地練習中學習,學生的各項數學素質才能得以激發、生成、躍進,進而解決新的問題。教師在練中講,就能根據學生練習的情況確切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找到最適合每個學生的引導方式和學習方法,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
3.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老師要善于激發、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由暫時興趣發展為長期、穩定的興趣。利用、調動各種外部因素,是學生感受數學的興趣和作用,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根據數學的特點,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味、掌握并能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課堂學習與實踐結合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就不能從內心深處喜愛數學,更不能在數學課上積極地思索問題,產生創造性思維。
4.營造平等、寬松的課堂氣氛,建立培養發散性思維的環境
教學過程中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最大限度地觸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想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給學生留下充分表現和發揮個性的平臺。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塊肥沃的土壤,只要擁有了這片土壤,學生的創新意識才得以萌發。教師要克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不同于別人的思路,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都是創新。每個學生都可以創新,也都具備創新的潛能,如何挖掘和提高這種潛能,取決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程度。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以平等、寬容、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更多地采取討論、探究等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始終,真正成為探索研究的主體。這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氣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5.享受成功,引發創造性思維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有創造性的成果,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強烈欲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無論如何不要使中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無濟于事。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水平、態度、情感要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新穎的解題方法或思路都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從而更能刺激他們產生創造性的思維。
6.誘導求異、變通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性思維要有敢于求異、敢于變通作為驅動力。教師要善于選擇恰當例題,創設問題情境,精心地誘導學生的求異、變通意識。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地出現的求異因素、變通因素要及時予以肯定和熱情表揚,使學生真切體驗到自己求異成果的價值。對于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教師則要細心點撥、潛心誘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使他們漸漸生成自覺的求異意識,并日漸發展為穩定的心理傾向。事實證明,只有在這種心理傾向驅使下,那些相關的基礎知識、解題經驗才會處于特別活躍的狀態,也才可能對題中數量做出各種不同形式的重組,逐步形成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各種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路,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