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摘 要】目前信息化已經引起我國教育教學的思想、方法、內容、觀念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因此,就需要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又合格且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教師隊伍。
【關鍵詞】計算機 信息技術 培訓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20
當前教育部十分重視對教師進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培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當前信息化已經引起教育思想、觀念、方法、內容等的深刻變革,因此,國家就需要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又合格的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教師隊伍。二是,我國教師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經調查發現,電腦在教師家庭的普及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1%,但是很多教師承認自己還處于電腦啟蒙階段,對電腦硬件基本沒有了解,對于信息化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Word、PowerPoint等工具不能熟練應用。在21世紀這樣信息化的時代,如果一個老師連最基本的文字處理軟件或簡單的課件制作類工具,都不能熟練應用,那么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難免遭遇被淘汰的后果。
之所以對教師進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培訓工作,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所謂的信息素質,就是教師對信息進行檢索、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那么,目前,教師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培訓效果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培訓現狀又是怎樣的呢?經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教師認為,目前的信息技術培訓實際效果一般,甚至很差。具體說來,表現為:有些教師認為目前的培訓方式課程時間太緊,自己完全沒有消化、吸收的時間;有些教師認為目前自己在學校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壓力又大,導致自己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出來參加全程的學習;還有些教師認為目前培訓太過于注重技能和理論,與自身的教學實踐聯系太少。
我國的教師隊伍中,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教師所占的比例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在小學任教的教師,絕大多數教師的計算機知識來源是自學,而不是在大學里接受過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目前,很多教師表示只能完全依靠學校或有關機構來組織培訓。經過這兩項調查結果表明,信息技術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是很低的,我國的教師計算機信息技術技能嚴重缺乏,信息技術的培訓任務艱巨,信息技術的培訓內容、課時安排、模式等值的探討。
首先,目前的信息技術培訓太過于重視技能與理論的訓練,培訓內容過于單一。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應該與教師本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使培訓內容能夠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得到,為此,可以把培訓內容分為幾個方面:
1.注重訓練教師對基本信息科學技術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這是培訓的第一步。信息科學技術知識,是指教師對信息學的基本知識的了解,以及對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識的掌握。這些知識主要包括:第一,掌握一些基本原理。比如,計算機原理、多媒體技術原理。任何知識都是以理論作為支撐的,如果老師連這些基本的原理都不知道的話,想要學好這些知識恐怕是不可能的了。第二,了解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三,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能夠熟練運用Word等辦公軟件,PowerPoint等課件制作軟件等,掌握網上學習資源的搜集方法,并了解除計算機以外的其他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
2.注重對教師進行高效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訓。所謂的信息能力,主要指的是教師能夠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設備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信息的能力。加工處理信息與創造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各種軟件的使用能力;二是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三是對教育信息的采集、組織、表達及加工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四是充分利用電腦對學習資源的搜集與研究能力。
3.任何領域都要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教師在使用計算機時也要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因此,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時候,要注重培養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甚至危害社會;不得向他人傳遞不良信息,尤其是向未成年人。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為學生樹立做人的榜樣,那么,作為一名信息時到的教師,如果沒有信息道德修養的話,不僅不能維護信息系統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培養學生的信息倫理道德。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老師的不良行為,會成為學生養成同樣不良行為的借口,因此,教師首先要學會遵守一定的倫理道德。
其次,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要解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對教師進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培訓并不是以信息技術本身為中心來開展活動的,實際上,它是一個教師本人與培訓指導者合作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科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研究過程。很多教師在接受計算機信息技術培訓時,都是帶著自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的,他們希望培訓的內容比較有實用性,能夠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想將信息技術技能與教學應用達到一定的層次。
正如有些教師反映的那樣,有些培訓太過于注重對技能與理論的培訓,而不重視解決教師本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教師對信息技術培訓失去信心和興趣。因此,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指導者要圍繞教師的實際問題來設定一系列的具體任務、教學內容等,這種以教師本身的教學問題為中心的任務訓練模式能夠極大提高受訓教師的興趣與實踐能力。
再次,在培訓的過程中,受訓者與培訓指導者一定要實現信息互動與交流。如果培訓指導者沒有實現與受訓者的交流與互動,就不會知道受訓者學習的實際情況,也就不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培訓策略、培訓內容等,那培訓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目前的培訓,大都是培訓者單向灌輸,課堂上直接把信息技術技能傳授給受訓者,采取滿堂灌的教學形式,把受訓者集中在多媒體教室里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無法滿足不同受訓者的要求和發展。實際上,受訓者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都是需要引導與啟發的,需要及時與培訓指導者交流的,如果培訓指導者不能因材施教,不與受訓者交流、協作,那就不能滿足受訓者的問題和個性需求。
最后,利用網絡可以將受訓者之間、受訓者與培訓者之間聯系起來,同時又能有效地解決教師沒有充足時間參加培訓的情況。很多教師反映說,培訓的時間太密集,自身本身在學校里的教學任務重,壓力大,沒有充足的業余時間來參加培訓。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采用網絡的形式來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能夠很好地解決教師時間不足的問題。同時還能把受訓者之間、受訓者與培訓者之間聯系起來,從而打造一個三者之間相互交流與反饋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