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接受正規教育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開一扇“明亮的窗戶”。小學階段的教育,與初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怎樣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呢?這是筆者此篇論文寫作的目的所在。
【關鍵詞】小學階段 語文 小學生 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57
小學階段的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這個義務幫助學生為語文的學習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特別是在新課改之后,面對著新的教育教學形式,作為語文教師,如何以更加新穎而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有興趣的學習語文知識,已經成為教師們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
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并爭取讓學生能夠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新的教學任務。眾所周知,當下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努力培養更加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如何根據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特征,更好地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為有利的幫助,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呢?接下來,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從語文教學的角度淺談一下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首先,努力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語文教學氛圍。一個好的教學氛圍不僅僅是針對于語文學習,它對于所有課程的學習具有普適性。對于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而言,一個比較舒適的學習氛圍,對于他們的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如果自身所處的學習環境比較滿意,那么,他們就會在學習中更加自愿的選擇投入其中,繼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然而,當學生對自身所處的學習氛圍感到厭惡時,他們就會表現出對學習的厭惡,在這種環境下,教師要想讓學生自愿地加入到自己的教學中來,這是非常難的。特別是小學生尚且年幼,對很多事物的判斷,都是比較偏向于主觀判斷。那么,這個教學環境給學生帶來的舒適度高低對學生的學習來講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為了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繼而使得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努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讓學生能夠自愿的加入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
其次,努力培養和諧而友善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好壞也是能夠影響到教師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同時,也是能夠影響到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培養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策略”,想方設法的努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小學生尚且年幼,對很多事情的判斷缺乏理性的思考,他們往往會從感性的角度思量問題,這就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我們可以充分地運用這一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通過贏得學生對我們的信任感,促使學生能夠以比較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
一般來講,師生之間關系若相處得好,學生就會因為對教師的喜愛,而樂意加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力度,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會被慢慢地建立。當然,如果學生與教師之間有距離感,那么,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是否能夠給予足夠的關注,這就要完全依賴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高低了,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肯定不如在師生關系友好的情況下學習態度積極。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繼而養成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對語文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在師生關系的培養這方面下一些工夫,以便于能夠更好地為我們自身的語文教學服務。
再次,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以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好語文教學工作。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與其后的初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正式接受語文教育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更要注重為語文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謂地基打好了,高樓大廈才能拔地而起,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說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要,但是鑒于學生的年齡普遍比較小,教師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要比在初高中階段更要追求靈活多樣。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習興趣能否建立,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有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總結和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的特征和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個人愛好等方面的情況,努力為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造出一套最為適用的教學方法,努力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只有建立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最后,組織語文詩歌朗誦比賽或者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好習慣,這些都是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關鍵所在。小學階段,我們的教學重點既要放在幫助學生有感情的學習語文知識方面,同時又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努力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這個問題上。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不能采取類似高中或者初中那樣的教學方法,鑒于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能要付出的精力會更多一些,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樣式要多一些。因為,這一階段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否被養成,語文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能否被養成,關鍵就在于教師的教學能否讓學生感到樂趣和新奇,以及教師本人能否獲得學生的信任等方面。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繼而養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就要盡可能地想辦法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和鍛煉方法。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關注度,我們可以采取詩歌朗誦比賽或者是講故事大賽等比較有意思且具有競爭性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參與意識,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培養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說,我們選定一些比較有營養價值的經典詩歌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當然,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讀書習慣,選擇一些自己比較擅長的書目來進行朗讀,教師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盡可能地給學生一些比較積極性的鼓勵,以便于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另外,講故事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辦法,學生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或者聽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小故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地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講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故事,以便于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為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比較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