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
【摘要】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交往愈來愈頻繁,具有較好外語口才的人也愈來愈受歡迎,人們對英語加倍重視,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已日益突顯。但在農村地區的英語教學,特別是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相對來說比較低。
【關鍵詞】農村 初中口語
一、推進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說到底是用來交際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聽和說。在我國,很多學生經過數年的英語學習之后,仍存在著聽不懂、講不出,難以與人交流的現象。因此,大力推進英語口語教學,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交際水平的需要。
《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英語課程的終結性評價必須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地、全面地考查學生在經過一段學習后所具有的語言水平。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口語考試直接檢測學生講英語和在給定語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是比較理想的語言考試形式,同時也對英語教學有正面導向作用。新標準關于口試的規定,明確提出了英語教學的新動向,強調了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目前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 農村地區多數學校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可是在考試中,英語并不要求考口語。所以學校和家長對此的重視也不夠。
2.學生有“恐講”心理。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規范,詞匯、句型、語法不夠熟練、朗讀、背誦等基本功不到位等,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以致形成怕說錯,說不好,遭人譏笑,被批評的心理,而不開口說英語。因此學生開口難,連貫敘述更難,越怕越不敢說,越不說就越不會說,直接導致惡性循環。
3.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我國目前大多數中學教師,平時很少有機會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又是在國內土生土長,口語不是很地道,有些教師知識面不夠廣,有的甚至隨著教齡的增長而知識面日趨狹窄,知識結構單一,手里拿著新教材,用的是老方法,幾乎完全排除了對文化、背景知識的考慮,造成教學單調死板,教師管教,學生管背,以致變成了“啞巴”英語。
4.缺乏語言環境。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生活水平低下。大多數家長是初中或小學畢業,有的甚至是沒讀過書。雖然知道現在英語很重要,但也是心有余而人力不足,不能進行輔導。很多家長都外出打工賺錢,把孩子托給家里的老人代為照顧,而老人這一輩中幾乎是沒人讀過書,只能在生活方面對孩子進行照顧。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的都是方言,沒有英語口語的語言環境。
三、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對策
1.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英語教師,自己必須不斷地接受繼續教育,以防知識老化,教師應大力加強口語訓練,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主動接受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法的培訓,認真鉆研課程標準,精心細致地設置語境,使教學內容在具體的情景中呈現,培養學生在所學語言范圍內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2.端正教學指導思想,將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第一位。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工具。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法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語言。有些人擔心注重聽說訓練會影響筆試成績。其實,學生的聽力能力增強了,也能加速讀寫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走出為應試而學習英語的誤區,明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聽說活動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語言環境,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一個學生都樂于用英語來說,這是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
3.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口語訓練的最大困難是學生的心理障礙,怕自己說錯而被人笑話,不敢開口或不愿開口。因此,教師首先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交流,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教師有一種親近感和信任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大多數的中國學生缺少學習英語的環境,所以作為英語教師就要在課上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每個人腦中所形成的表象都來源于生活,學生也是一樣。其次,教師要面帶笑容,以先入為主的態度,用標準的語音語調吸引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說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受到英美標準發音的熏陶,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動聽、自然、悅耳、充滿激情,進而產生想開口說英語的欲望。當學生積極參與口語訓練時,教師應及時投以鼓勵的目光,并給予表揚,使他們心中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榮譽感,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時,教師可采用分排、分行、分組等操練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創造一個人人參與、個個愿意開口的主動參與的課堂氛圍。對說話靦腆、開口略有困難的學生,要不斷增加他們的鍛煉機會,以增強他們參與的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被這濃厚的英語氛圍所感染。
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訓練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年齡、實際水平、學習進度及時布置難易適度的層次性練習,開展一些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興趣活動,使學生思維敏捷,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取新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產生一定的成功感。
堅持課前五分鐘的值日報告。為了使每一位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口語,每堂課前五分鐘可安排學生做值日報告。報告的形式要多樣,如講故事、復述課文、日記、演講、新聞、采訪活動等等。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口語訓練。這既可以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起到英語課堂的“熱身”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四、朗讀和背誦課文
學生在朗讀與背誦的過程中,要動員視覺、聽覺和發音器官等同時參與。長期堅持,不僅使學生克服了膽小怕開口的心理,還會形成英語語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把握語速、語流的連貫性和流暢性,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經常開展朗讀與背誦,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推動口語能力的發展。
1.分角色表演對話。在進行對話課型的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創設情景來呈現新句型,再由教師和尖子生進行示范,這樣,好學生得到了進一步鍛煉,中差生也從中受到啟發,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示范之后即要求學生模仿教師所說的例句、對話等,讓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扮演,引導全體學生上口操練。在學生能準確模仿對話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仿照書本上的內容編新對話,在練習的基礎上抽部分學生拿著實物到教室前面表演。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復述課文。學完一篇英語文章或聽完一篇英語材料后,教師把反映課文主要線索的關鍵詞語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這些詞語的提示復述課文大意。學生復述的材料最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如果材料太長,可分段復述。對在復述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可由教師或學生給予及時幫助。對完成復述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充分調動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
3.學唱英語歌。唱歌對訓練節奏感有很大的幫助,而且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要唱好一首歌,首先要有良好的模仿能力,要有正確的語音語調,要掌握連續、弱化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對英語歌曲的學唱,學生的語言與思維引起共振,增強了流暢感、節奏感,口語更加自然流暢、準確地道。因此,在課前課后可以教學生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英文歌曲,通過對歌曲的反復吟唱,記住它的語法結構和行文習慣,從而了解歐美語言的句式特點,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4.成立課堂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合作學習能喚起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的主動性,使每個人都在課堂上得到發展。因此,我們把教學班按4人1小組,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為混合編組,每周隨班級座位調換而變動。其中優、中、差比例是1:2:1。這樣就能保證優生發揮其“小老師”的輻射作用,形成組內互助的良好的內部環境。學習小組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參與諸如戲劇表演、問題討論、課本劇改編等語言實踐活動。
5.教師必須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英語教師的責任是教英語,老是把漢語掛在嘴邊,使學生在學英語的同時先在腦海中把它轉化為母語再去理解它的意思,這樣勢必影響學生英語口語的發展。因此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能力素養、有精湛的專業水平和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課堂上要用英語組織教學,為學生起英文名字,讓學生耳濡目染,創設用英語思維的環境,營造用英語交流的氛圍,潛移默化,達到進步的功效。
6.難免的,也是正常的。在課堂上,對于學生在口語中出現的并不妨礙交流意義的正常進行且不至于影響意思的表達或在以后的語言積累中可以自行改正的錯誤,教師不應中斷學生的發言給予糾正。否則的話就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受到傷害。有時意會更勝于言傳,只有能暫時容忍學生的錯誤,才能促進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
7.加強課外語言實踐,提高口語的應變技能。在語言信息的復現率極低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必須充分珍惜和利用課余空間進行交際活動,使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使語言技能逐步發展。如開辟英語角、召開英語主題班會、開展英語演講,講故事比賽、定期進行英語口試等等。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也豐富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也說:“教育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課堂教學只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就能為學生創設一個主動探究、自主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教師除了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教學構思,還根據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課的狀態,注重調動學生的情緒,牢牢吸引住學生。
英語教學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讓學生在自然的意境和情景中,發展能力;以學生為本位設計教學,注重英語環境系統的營造,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練習活動,多給學生開口實踐的機會,并通過訓練不斷消化、吸收、運用和發展,徹底杜絕“啞巴英語”的現象,那么我們的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定能煥發出新的活力,我們的農村初中口語之花定能勃發生機。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徐霞.新課標初中英語教學實例.2004.
[3]劉力,徐曉霞.中國教育實驗與改革[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