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云峰 唐昌容
【摘要】我國正處于偉大社會變革時期,國家的教育事業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境界。和諧師生關系的提出、探索、建立、豐富也正當時,為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并建構好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懂得這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方法與過程,狀態與作用,對于培養合格的新世紀人才,富民強國意義非凡。
【關鍵詞】新型;師生關系;探索
在教育史上,師生關系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變化著,歷代教育家對此進行了不懈研究和著書立說。而今,我通過研修,并結合自己的工作見聞,對和諧的師生關系作一番探討,以供廣大同仁參考和指正。
一、社會和諧是師生關系和諧的根基
我國正處于和諧社會的創建時期,和諧社會關系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師生關系作為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現今,國家為了實現教育的和諧,一方面提高了教師待遇,解除了教師的后顧之憂,增強了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心,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學問,研究教育教學方法。教師群體的社會地位有了改觀,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也逐步落到了實處,社會也漸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教育部加強了教師對教育教學法律法規的學習,讓教師懂法,自覺守法,規范了教師的執教行為,禁止了歧視學生,體罰學生的不和諧行為,為和諧師生關系奠定了根基。
二、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師生關系和諧的前提
現階段,經過深入調查分析,師生關系仍存在著諸多不和諧因素,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師生間的矛盾突出,年級越高越,明顯報刊雜志多有報道。雖有法規制裁,卻屢禁不止。探其究竟,就在教師所處的校園文化不夠和諧。校長、教師、學生關系就是校園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所學校,只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切實改善和創設溫馨的教學育人環境,在校園內形成和諧的民主氣氛,師生關系才能走上和諧之路。試想一所學校中,校長處處讓教師唯命是從,老師時時讓學生唯命是從,或者校長與教師、教師之間不和諧,他們就易把自己受的“氣”,或多或少地發泄到學生身上,這樣就直接導致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心理。有教育家指出:“一所好學校,必然有一位好校長”。這樣的好的校長,不敢說德藝雙馨,但至少德高望重,平易近人,關愛師生,與教師、學生之間一定的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有了這樣一個好校長,就會帶出一群對學生無微不至關懷的好教師,有這樣好教師,就一定會創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校園文化就易形成。
三、提高教師素養和職業道德水準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
《教育學》指出:“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職業道德的水準。”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教師素質和職業道德培訓力度,加強考核,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養和水準,讓他們懂得教育規律,熟悉教育教學技術,會理解、尊重、熱愛和寬容學生,毫無保留地向學生獻出自己的精力、才干和知識,從而真正做到愛生如子的境界。
四、“尊生”是師生關系和諧的核心
一位教育家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里的“愛”是廣泛的,指教師不僅在學習上“愛”學生,而且在生活上、情感上也要“愛”學生。這種“愛”的實質表現就是當今教育界里提倡的“尊生”。所謂“尊生”意味著尊重學生人格、人權和尊嚴,關心學生疾苦,以禮相待,信任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尊生”所凸顯的則是一種社會認知和常識,其中所彰顯的是“地位平等、相互依存、同舟共濟”。首先,“尊生”可使學生感受到被接納和理解,從而信任教師,敢于向教師袒露自己的情感和要求,樂于與教師交往,因而有了“好教師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提法。其次,“尊生”可為學生創造一種安全和溫暖的氛圍,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能最大限度地表達自己,在群體中敢于表現自我,展示自信,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最后,“尊生”可以讓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其潛能。對學生有了這樣的尊重,學生沒有不熱愛尊重自己的老師的,師生關系最終才會走向和諧的美好境地。
五、公平公正地處理學生間的問題是有益的補充
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應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平等相待上。教師情感或行為上的偏頗,都是對和諧師生關系的破壞。要公平公正地處理好學生的問題,就必須了解個中原因。
首先,教師易產生心理定勢。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相當大,他們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智力,不同的行為習慣,不同的處事方式,很容易讓教師對他們產生不同的程度的喜愛與討厭,心理上不自覺就會形成一種定勢看法,不自覺就會產生不公正的態度,滋生不和諧的因素。
然后是教師重謹慎的處理行為。幼稚的學生之間也最易產生矛盾和磨擦,雞毛大的小事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大事,一旦他們之間發生糾紛,他們就需要教師的指導、調解與呵護。此時,教師就應當謹慎地處理,行為適當就會有失去學生的信任的危險,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難以從心理上建立。即使平息了矛盾,學生的心中仍有難以彌補的裂痕。教師只有公平公正地處理好這些矛盾,才能讓學生信服,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處事公正無私,作風民主,不偏愛,不偏聽,師生關系才能在信任中發展,達到和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萬詳.《班主任工作創新藝術100招》[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2
[2]程正芳.《學校管理心理學》,ISBN978-7-304-0373-8
[3]劉海民.《現代教育原理》,ISBN7-304-02242-6/G313.
[4]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