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

【摘要】對專業課程進行合理化設置,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為一體,促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可持續發展,將有利于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或相結合的教學過程改革,實現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目標。本文根據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對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做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探討
1.課程設置改革的必要性:
1.1職業教育的要求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高等職業教育更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以掌握專業技術技能為重點,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基本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職業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包括遷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識應用于新的情景和環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務技能、任務管理技能、應急處理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等。課程設置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改革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是否能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
1.2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職業教育較明顯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地方性、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等方面。課程設置體現人才培養以市場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掌握行業技術技能特點。合理的課程設置可促進專業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2. 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2.1課程設置的內涵。
課程設置是指學校教學單元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主要規定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的設立,及其各課程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并規定各類各科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是指學校各專業對本專業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主要包括開設的課程門類、合理的課程結構和合理的課程內容。課程門類的開設指各教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合理的課程結構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合理,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合理,前、后置課之間銜接有序、能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2.2高職教育合理的課程設置
課程內容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職業教育認知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職業教育要求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教學方法及時代發展的要求與前沿。課程設置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它對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和就業起關鍵性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是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設置
3.1課程設置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是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針對機械加工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及為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操作方法和協作能力;能從事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制訂及機床夾具的設計、機床操作及維護、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的編程及操作、應用繪圖軟件進行機械零件設計、機械設備的裝配、安裝、調試及維修等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并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對人才培養規格提出要求。根據該人才培養目標,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設置了通識必修課、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和集中實踐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每項要求都設置相對應的課程。根據素質結構的要求,在通識必修課程里,設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和體育、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素質。根據職業技術能力要求,在專業核心課程里,設置了機械制造工藝與機床夾具、機械設備裝配與維修技術、數控編程與操作、Pro/E技術等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設置了相應的專業實踐課程和集中實踐課程,如,數控加工實訓課程、機械工程產品3D設計與制造實訓課程和頂崗實習,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崗位技能。
3.2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設置
為了更好的適應企業實際工作的崗位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真實操作技能,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課程設置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與嘗試,構建符合與職業標準對接,根據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課程體系。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構建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分為4個課程模塊,即通識課、專業課、集中實訓課和頂崗實習課等課程,其中,通識課程分為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又分為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課程體系如下圖:
圖1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
其課程體系體現了職業教育和工學結合的特點。
通識課程是職業教育要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基本素質。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基本素質。
專業課程開設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平臺課程是指由若干個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緊密相關,表現為具有共同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對應于某一行業或服務領域的崗位群,由若干個專業組成的一個集群。根據行業背景、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自身的辦學條件和專業發展過程等開設,為專業課程學習打基礎。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主體之一,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
選修課是指一個教育系統或教育機構法定的,學生可以按照一定規則自由地選擇學習的課程種類。選修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勞動就業的需要而開設的,可供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選擇的課程,是致力于“個性發展”的課程,選修課程的設立突出基礎性、新穎性、實用性和獨創性的結合,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具有等價性。
頂崗實習是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前必要的專業技能訓練課程。
4.課程設置服務于專業學生的就業要求。
學生就業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地方性,是指就業的地區;二是行業性,是面對機電產品設計和制造。根據學生服務的地方特色和行業進行課程設置。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主要是在機械行業和其他與機械相關的行業內面對機電產品設計和制造,根據職業教育的要求,在課程安排上,應從就業的崗位技能要求出發,開發相應的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和崗位技能要求的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上,既要做到面向行業崗位,面向地方特色,主要專業技術課程針對性強,為學生提供對口的崗位技能訓練的機會,使學生在學校掌握對應崗位的專業技術技能和具備相關的職業素質,從而能更快地進入工作崗位的角色。
參考文獻:
[1]馬如宏,工業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探討,教育與職業,2006年35期;
[2] 呂巖榮;王宏啟;李光宇,試論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6年32期;
[3] 陳新,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合理化設置探究,《廣西教育》2012年 第39期;
[4] 韋瑋 俞建偉 陸開宏,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實踐類型與課程設置探討,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5] 鄭春燕,普通高師院校GIS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高師理科學刊,2006年02期;
[6] 包蕾,鮑吉龍,余輝晴,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思考[J],寧波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7] 林淑清,高等職業學校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基金項目:《高職教育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建設研究》,編號:Hngj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