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俊杰 彭效明 于君英 劉際飛
【摘要】大學生期望作為大學生對自身、對家庭、對高校、對社會的一種認知性反饋,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14級新生期望值現狀進行問卷調查,考察大學新生在大學與理想、學校與專業、職業發展、學習與時間管理、休閑等多方面的期望值分布規律,分析評價,反哺學生培養,為大學生期望構建和學生工作的順利進展提供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大學新生;期望值;構建
引言
每一個人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對大學充滿了期待,尤其在得知自己被某個大學錄取的時候,在拿著通知書跨入校門眼望四周的那一刻,每一位學生都在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每位同學,拿著自己的高考分數走進了學校,而對于他們本初的愿望,是個怎樣的景象,我們很少去關注,或許學生本人也未必清楚。然而,不同的期望,相同的情景,不同的感受,帶來不同的狀態。若是每位同學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夠清楚客觀的知道自己的實際情況,了解自己的周圍環境,給出一個合理的期望值,那么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是不是更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正反饋和自我鼓勵呢?作為教師,作為學生工作者,如果能夠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學生那些最為本初的期望,是不是也可以促進師生的交流和教學互長呢?本工作擬從最基礎的部分做起,我們首先關注和了解大學新生到底期望著什么呢?也就是努力將學生進入大學生活前的期望初值的進行輪廓刻畫,將那些即使是模糊的愿景,描繪出來,讓我們更加立體的全息的認識學生,以利于更好的將學生工作和學生培養進展清晰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人文關懷,提升學生工作的溫度,促進學生成人成才。
目前關于大學階段就業期望值調查研究報道較多[1-5],但關于大學新生的大學期望值規律研究卻很少。文章采用問卷調查的調研方式,以本?;W院2014級大學新生為研究對象,考察學生在大學與理想,學校與專業,職業發展,學習與時間管理,休閑等多方面的期望初值與變化,獲得新生期望值的真實情況,整體分析,客觀評價,最后反饋到學生培養環節中。筆者組織人員于2014年09月和2015年03月分別對我?;瘜W工程學院224名在校本科新生進行問卷調查,兩次調查分別發放問卷225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208份和209份,回收率為92.44%和93.10%,覆蓋四個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制藥工程,安全工程),八個班級。抽樣調查樣本數占樣本總量的調查樣本中的比例為92.44%和93.10%,獨生子女的比例為61%,來自城鎮和農村的學生比例為 11:9。
1.大學新生“期望值”分布規律調查問卷結果
1.1關于大學與理想
在入學伊始之際,大部分學生對于大學還是有一個較為正面的認識,希望大學里能夠收獲知識,鍛煉能力(67%),但亦有較多的學生認為:大學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休閑娛樂(24%);學生對于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一定的目標,但沒有制定相應的規劃(52%),需要給予大學生活或者是職業、人生的規劃指導;當理想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有困難時,一半的學生(53%)會向朋友或家人傾訴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35%的學生會自己去獨立解決,大部分學生態度較積極,但學生對于自我的獨立思想建立還需要進一步增強。政治理想信念方面,有79%的學生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有15%的學生覺得無所謂,這與94%的共青團員和5%的群眾數量相比,相差較大,需要進行一定的政治思想宣傳和黨員帶頭模范作用的正能量引導建設;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最大的期待是:53%的學生認為是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就是期盼擁有和睦的家庭和平凡的生活(17%),只有1%的學生想到是為了國家和社會做重大貢獻,對于價值觀的取向培養方面還需要引導。隨著學校生活融合的深入,新生對于自己的大學生活開始有一定的目標,相應的做規劃人數也較剛入學時有所增長,但仍有33%的學生沒有制定相應的規劃,仍然需要給予大學生活、職業、人生的規劃指導。當理想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有困難時,一半的學生(56%)會向朋友或家人傾訴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26%的學生會自己去獨立解決,大部分學生態度較積極,但遇到困難悶悶不樂、不知所措的學生數量有增長趨勢,還需要對于學生的獨立思想建立加大力度。政治理想信念方面,有68%的學生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比剛入學時期減少了十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們的大學生入黨的政治思想宣傳工作需要加強,黨員帶頭模范作用的正能量引導建設有待提高。
1.2關于學校與專業
53%的學生認為現在的大學與自己期望的大學有一定的距離,一個學期之后學生百分比增長到了66%。對于學校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主要集中或局限在宿舍和澡堂環境方面,這可能是很多學生把現在的環境和自己家的環境對比或者和網絡上其他外地高校進行了對比的緣故,但對于宿舍和澡堂的環境或許確實需要進一步改進,特別是一些細節,因為畢竟我們也是希望給學生更多家的溫暖和人文關懷。
對自己現在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較多(59%),部分是父母意愿(15%),但對于目前自己的專業了解程度很欠缺,有81%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是不了解或只知道些微的信息,需要前期做好專業教育工作,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方向或未來,進而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設定目標,進行自我提高。在第二次調研時,雖然每個專業的課程導論課程已經完成,但學生對自己現在專業的了解程度還是很低,有62.7%的學生還是對于自己的專業不了解或只知道些微的信息,還需要學業導師在個別交流中加強專業認知方面的指導,或者學院需要組織一些活動以增加高年級和低年級的互動交流機會。另外學生對于本科生學習管理規定的各項政策了解較少(63%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學生對于目前的專業課程的課程體系多數較為滿意(73%),近一半的學生認為難度適中(47.8%),16.7%學生認為很難。
專業之外的興趣(選修課)方面,學生對于攝影,音樂,舞蹈等方面需求更多些,這說明我們學生對于自身能力發展還是多元化需求的,渴望在大學發展或“專業化”自己多方面的愛好。
1.3關于職業發展
對于之后的發展,有48%的學生期待著自己去讀研究生,但這個數字與每年的考研入學率還是有些差別;關于工作,學生更多的傾向于留在大城市(59%)和中等城市(24%),較好的生活條件(23%)或較大的發展機會(58%)是他們現在給出的理由,并且工作單位的性質則傾向于留在國企或事業單位(71%),這或許是因為家庭因素的影響或是社會總體價值觀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給出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對未來職業、留居城市有更理性的選擇。
第二次調研中發現,對于之后的發展,有34%的學生期待著自己去讀研究生,比開學初(48%)減少了十四個百分點,說明學生的考研熱情有減少趨勢,但這個數字還是比每年的考研入學率要高很多,還是要加強學術正能量的宣傳。值得一提的是,可能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學生選擇自主創業(8.1%)比開學初(3%)要多。對于職業發展的各種能力的自我評價,大于40%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藝術(42.6%),計算機(40.6%),英語聽說讀寫(40.7%)等方面的能力明顯較弱,其次是組織能力(24.9%),人際交流(21.5%),運動體能(23.5%),而學生自我評價在情緒管理(48.3%),視覺審美(32%),批判思考(36.3%),數理邏輯與分析(32%)等方面的能力儲備較好。建議學校針對各項能力組織相應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1.4關于學習與時間管理
開學初,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整體較為積極,期待著充實和改善自己(40%),并為理想工作打下基礎(47%),而對于自己的學習動力更多的傾向于對自己的未來和命運的考量(70%),只有1%的學生態度消極,這說明在剛入校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還是擁有比較積極的學習態度,如何在這個時候幫著他們養成一個好的大學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一個學期過后,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整體較為積極,學習目標較為正面,譬如以爭取獎學金(14.8%)、掌握專業知識(21%)、提高能力(22.5%)、考研(13.4%)等為目標的學生約占75.1%,還有近24.9%學生態度較消極,只是以考試及格(18.2%)和能畢業(6.7%)為目標,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有這樣的情緒,說明整體學風需要振奮,榜樣教育和目標教育需要增強。
有一半的學生(50.2%)對于自己的學習方式不太滿意,大學與高中的學習方式并不相同,進入大學后該怎樣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怎樣進行科學的學習,都是學生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建議學院組織各樣活動進行相關議題的討論,或者舉辦相關專題的講座。有47.3%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狀況稍有些焦慮和緊張,24%的學生是比較焦慮或緊張,這也充分說明學生是有意愿改變當前自己的學習狀況的,但還未找到方法。對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也只有27%的學生認為自己比較努力,說明大部分還需要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的時間分配方面,46%的學生在預習、復習或完成作業方面每天花費1-3小時,有38%的學生課后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小于1個小時;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較好,有76%的學生愿意花1-3小時的時間去讀書,而在打工,閑聊,娛樂方面的時間約占三分之一,學生對于自己的個人時間規劃和自我管理上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指導。
學生對于考試的態度中,有39.7%選擇了突擊復習,7.2%的學生對于考試采取不管不問的態度,這些現象的發生與單一的考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為了改變這樣的學習和心理習慣,建議加強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考核,避免一卷定通過的現象,正確的學習考試態度需要宣傳。
1.5關于休閑
不論是在開學初還是一個學期之后,70%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對于他們的休閑生活進行一定的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休閑生活并不滿意,通常能自己有意識有規劃的選擇自己休閑活動的只占18.7%。有70%的學生會打游戲或者經常打游戲,其中習慣在家里(22.5%),宿舍(30.1%)和手機上網(33.5%)的學生占多數,特別是宿舍和手機上網比較嚴重,應該會占據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只有28%的學生從不接觸網絡游戲,而且這其中大部分還是女生,這也說明游戲在大部分學生尤其男生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對于網絡游戲的態度支持(16.2%)和非常支持(6.7%)的比例較開學初有所上升,但十分排斥網絡游戲的比例(7.7%)卻也在上升??傮w來講學生對于自己的休閑時間的安排呈現出更多的無序性,也就是說有了休閑的時間,學生也不會去休閑,這樣在該學習的時候學習的效率和專注性也降低,學習和休閑都處于一種低質量的運行狀態之中。如何培養學生對于時間的支配能力,處理好學習與休閑,上課時間與課余時間,能力培養與專業知識積累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1.6 其他
在調查問卷的書寫的心聲部分學生期望自己在大學中能夠增強的能力按照需求依次有:表達能力 > 管理能力 > 社會活動能力 > 創新能力 > 自學能力 > 實踐能力 > 人際交往能力 > 團隊協作能力等。學生進入大學后最想克服的缺點:懶惰、睡懶覺,散漫 > 表達能力 > 內向 > 膽小、怯懦、不自信 > 交流 >時間管理 > 自我管理與規劃。學生自己對于大學四年中另一個新的自己的期望:充實,積極,陽光,腳踏實地,充滿智慧,較好的社交能力,善于交際,自強獨立,有朋友,勇敢,有用的人。
2. 大學新生期望值構建優化建議
對學生進行自立自強教育,宣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避免期望的功利性,激勵學生去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幫助學生樹立義利兼顧的大局意識,將個人期望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社會期望相融合,在統一磨合的過程中尋找到自己的地位和價值。加強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教育,包括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成就意識等方面的教育,遇到問題能夠正確的歸因,可以比較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還要及時開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服務,針對不同的家庭背景,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啟發誘導教育,使得他們學會心理調適的方法,克服心理缺陷,提高受挫承受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另外還要加強政治思想宣傳和黨員帶頭模范作用的正能量引導建設。
學校在學生入學后,要根據不同的專業,邀請各專業的專家、學者或者是已經有所成績的校友,對新生們就專業的概況,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企業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畢業后的任務和出路等情況告訴他們,專業老師也要利用各個接觸的場合告訴學生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和結構,專業的學習方法,后續課程與前期課程的關系,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專業期望。另外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攝取多方面知識的機會,特別是理工科學生,要讓其在學習到專業知識的同時又對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藝術等學科的嘗試有所了解,幫助學生在蛻變中發揮潛能,使學生成為處世成熟,關心社會,對社會有貢獻的專業人才。
要完善導師制度,促進期望指導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個體差異,大學的每一個年級學生的期望都是在動態變化的。在大學一年級的專業導論課完成之后,學生又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這時學業導師就是一個了解專業動向和發展的重要窗口,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會遇到思想,科研,學習,生活,心理,就業升學等各方面的問題,較好的導師可以協同學生一步一個腳印,一同進步,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知識結構的合理構成。因此要切實做好導師制的建設工作,明確導師在工作過程中的職責,范疇,指導方法,實施方法,評價方法等,不斷的建立和完善期望指導的相關制度和規定,確保期望指導在組織上和制度上 “全生命周期”的保障。
加強學生對于自己的個人時間規劃和自我管理上的指導,可以開辦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知識講座,或者可以選擇較優秀的學長學姐進行相關交流會,這樣更有實際借鑒意義。學風建設更是不能有一時的松懈,榜樣教育和目標教育需要加強,對于學習方式和學習心得體會要在朋輩交流,師生交流,跨校交流等方面加快速度。鼓勵教師在課程考核方面的多樣性,考教結合,教學相長。
充分的發揮讀書的力量,和交流的力量,多一些讀書會,多一些高年級和低年級的交流會,多一些講座,多一些培訓等等,使得他們慢慢學會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心態管理,行動管理,學習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不是說要是純粹的學習成績,而更多的是那種整體向上的學習狀態和整個學生成長的生態環境的構建。強制性約束與方向性引導相結合,專業精神建設與多元化發展相結合,整體發展,同步提高。
深化對健康休閑教育的認識,以學生會、共青團和學生社團為載體,通過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休閑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科學、健康休閑的魅力,并強化休閑知識和技能,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休閑,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休閑娛樂習慣,讓學生由 “要學”變為“樂學”,處理好休閑與學習的關系,讓大學生過得愉快、充實、輕松,促進大學生自由、和諧、充分、多方面的發展。
3.結論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從大學與理想,學校與專業,職業發展,學習與時間管理,休閑等多方面獲得大學新生的期望初值與變化,整體分析,客觀評價,梳理對應反哺策略,促進學生培養與成長清晰化。
(1)關于大學與理想,學生還需要自我的獨立思想建設,提倡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并逐漸加大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宣傳與黨員帶頭模范作用的正能量引導建設。
(2)關于學校與專業,學校的生活起居環境中的細節工作有待加強,專業發展方向與職業前景的介紹對于學生設定目標和自我提高具有必要的意義。加強導師制建設與朋輩交流和學校政策的宣傳是強有力的措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興趣(課程)選擇也有助于專業的特色建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3)關于職業發展,考研一直是學生較為傾向的上進選擇,但學生對于考研的了解很少,學術正能量的宣傳有待加強,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素質的分解工作有待強化,明確具體的能力大綱和培養方向需要更多有意義的學校活動進行支撐。
(4)關于學習與時間管理,良好的學習習慣、令人振奮的學風、榜樣教育、目標教育、學習方式方法專題探討、科學的時間管理理念和較優的考核機制建設都是學生擁有較好學習生態環境的有力措施和保證。
(5)關于休閑
大學生期望的構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學生個體,家庭,高校,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個方面應該充分的尊重和運用期望理論機制,激發實現期望的熱情,共同謀劃,努力消除大學生期望差異的不合理因素,為學生實現期望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關于期望可以說貫穿著大學生活的每一個階段,而如何讓學生尊重自己的期望,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教師又要如何去引導和關注等等問題,我想都還需要方方面面工作的進行積累推進。
參考文獻:
[1]張玲. 職場“后備軍”,你的薪情幾何?——大學生求職薪水期望調查報告. 中國大學生就業[J],2006,19,14-16。
[2]張斌. 2014屆管理學畢業生就業意向與期望調查報告及對應分析——以河北聯合大學管理學院為例,中國市場[J],2014,5,68-69。
[3]陳紅.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挫折分析及對策,安順學院學報[J],2010,12(5),78-82。
[4]張 思. 大學生就業期望值問題分析,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4,21(3),114-118。
[5]汪雙安,大學生就業期望值的理性思考,黃山學院學報[J],2006,8(5),109-111。
作者簡介:
辛俊杰(1987-),女,山東威海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生處,助教,研究方向為心理學;
彭效明(1983-),男,江蘇徐州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化學工程與技術,班主任,通訊作者Email:pengxiaoming@bipt.edu.cn
于君英(1982-),女,山東威海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輔導員;
劉際飛(1985-),男,北京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輔導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14年度學生工作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