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增君
新課改十分強調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相應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豐富而完整的體驗和經驗,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構建能力。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呢?在《氯氣的性質》的教學中,筆者嘗試通過創設學習情景來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情景教學的概念由Brown,Collin,Duguid在1989年首先提出。他們認為:“知識只有在它們產生及應用的情景中才能產生意義。知識決不能從它本身所處的環境中孤立出來,學習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景中進行。”情景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創設的一種適教和適學的情感氛圍,它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奠定基礎。在《氯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我運用歷史事實、設置問題、設計組織化學實驗,從三方面創設學習情景,營造了良好的探究性學習氛圍。
一、運用史實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運用歷史事件、自然現象、新聞等,把學生需要掌握的化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情景的誘發下,激發起探究知識的欲望,引入新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史實情景的創設可以是影視片斷,也可以是事件的文字描述等,通過讓學生耳濡目染,獲得體驗,在情景體驗的基礎上產生疑問,探究問題,獲得知識。例如在化學必修1《氯氣的性質》一課的教學中,一上課我就先投影以下一段內容:
1915年4月22日黃昏,德軍對英法聯軍踞守的比利時伊伯爾鎮的炮擊停止,硝煙漸漸散去。春天嫩綠色的田野在暮靄中顯得格外迷人。一陣陣和煦的春風從德軍陣地方向吹向聯軍。
暮色中,聯軍驚異地看到從德軍陣地升起一團團黃綠色的濃云,云團緊貼地面悠悠地向陣地飄過來……一分鐘后一士兵嗅到氣味:“啊,這怪味真嗆人!”話沒說完,士兵就倒地了。
5分鐘共放出18噸氯氣,造成法軍15000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野生動物傷亡不計其數;大炮步槍瞬間生銹,銅紐扣也變成了暗綠色,山坡上的綠草地瞬間泛黃。這就是“世界第一次化學戰”。本次化學戰使用的化學物質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一種新物質:氯氣。
通過這個情景的描述,氯氣的物理化學性質全部包括進去了,學生被引入了化學的殿堂,激發起求知欲望,他們的內心非常想見識一下這種神奇的物質。
二、設置問題創設情景,讓學生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問題情景是指學生察覺到的一種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適時的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能很好地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前面歷史情景的調動下,學生的內心充滿了疑問和好奇,求知欲望強烈。筆者抓住這個時機向學生展示出一瓶氯氣,讓學生觀察,同時拋出問題:結合觀察的氯氣和以上的文字描述,同學們知道氯氣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嗎?
學生從上面的文字敘述和對氯氣的觀察后踴躍回答,說出自己的答案。如:由“黃綠色的濃云”得出氯氣具有黃綠色;由“云團緊貼地面”得出密度比空氣大;由“這怪味真嗆人”可知氯氣具有刺激性氣味;由 “大炮步槍瞬間生銹”“銅紐扣也變成了暗綠色”可知氯氣化學性質活潑,常溫下可以與金屬鐵和銅發生反應。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回答不完整的再由其他學生補充,同學之間交流討論,從而輕松地掌握了氯氣的性質。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他們的感官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對氯氣的性質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對氯氣的化學性質進行實驗驗證,進入到下一個教學環節。問題情景的創設在接下來其他內容的教學中還有多處得到運用。
三、通過實驗創設情景,讓學生體驗知識,掌握知識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要充分運用實驗進行探究學習而掌握知識。化學實驗能引發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達到在做中悟、做中學的目的。
針對前面提到的“大炮步槍瞬間生銹”“銅紐扣也變成了暗綠色”,對課本中演示實驗的順序進行調整,先引導學生探究氯氣與鐵的反應條件,分組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1:取兩只干燥的試管,充滿干燥的氯氣,分別放入光亮的鐵釘,其中一只放入濕潤的棉球。(為保證氯氣的干燥,在集氣瓶中加入15毫升左右的濃硫酸)學生觀察得到實驗現象:干燥的氯氣中的鐵釘表面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在另一支濕潤、有棉球的試管中,鐵釘表面失去光澤,并有棕褐色的物質生成。
實驗2:鐵絲在干燥氯氣中的燃燒反應。學生觀察得到實驗現象:鐵絲與氯氣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大量棕褐色的煙。
通過讓學生進行以上兩個分組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充分地體驗,針對觀察到的現象、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可以輕松地掌握鐵與氯氣反應的知識:常溫下干燥的氯氣與鐵不反應,所以可用鋼瓶貯運液氯;在潮濕的環境中,氯氣與鐵反應生成棕褐色FeCl3;在加熱的條件下,鐵在氯氣中能夠燃燒生成棕褐色的FeCl3。學生認識到:反應物和生成物都一樣,但由于反應條件不同,導致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反應現象。體會到反應現象與反應條件是密切相關的。
我又設置了一個問題,前面提到“大炮步槍瞬間生銹”“銅紐扣也變成了暗綠色”,應該說明氯氣不是干燥的,那可以反映什么問題呢?學生思考后可以回想到“空氣中含有水蒸氣”。這樣既鞏固了鐵與氯氣反應的化學知識,又回顧了空氣組成的有關知識。
氯氣其他化學性質的學習也可以通過相關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知識,形成知識。
在這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要盡量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到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之中,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廣東大埔縣虎山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