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 ?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首先需要了解學生閱讀習慣的基本特性,其次還要明確閱讀習慣的基本內容,最后還要學會適當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僅能夠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還能夠通過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知識并加深學生對世界的了解,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才能了解其章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習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49
巴丹在《閱讀改變人生》一書中這樣寫道:“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睆倪@短短的幾句話中,我們能看到閱讀的巨大作用,它能豐富我們的人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在葉圣陶看來,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然而,現實中的學生的閱讀習慣不端正的情況仍很突出,對于現今中國的初中生來說,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孩子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機械的選擇去閱讀,但是這并不利于孩子將來的發展。對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從思想和行動上引起足夠重視,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現如今的語文教學來說應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事情。而筆者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著手:
一、了解學生閱讀習慣的基本特性
習慣是指一種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它具有多樣性、本質差異性、時代性、穩定性和可變性等特點。每一個孩子都生長在不同的生活環境里,由于接觸的人和事都不一樣,也就造成了他們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習慣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習慣。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就應該善于在這些各種各樣的習慣中發現學生們的一些好習慣,同時也要杜絕學生不好的習慣來干擾學生的學習。
那么又怎么區別好習慣和壞習慣呢?好習慣往往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并且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而相反的,那些不好的習慣往往就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并且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很多時候都不能分清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帶給他們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幫助學生對好習慣加以繼承和學習,對壞習慣加以改正和摒棄。由于人們的生活習慣是經過常年反復的練習而逐漸累積下來的,因此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由于習慣使人們在后天的實踐中產生并形成的,因此又具有不穩定性和可變性。所以老師就應該充分抓住這一特性,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明確閱讀習慣的基本內容
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包含以下內容:第一,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的習慣。初中生不同于小學生,他們學習的知識已經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了,這時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時帶著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簡單的目的可以是“讀完這本書我要知道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想要表達的主旨到底是什么?”計劃性可以是“今天我要讀到第幾章或是第幾頁”等等。從一個簡單的目的和計劃開始,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強,也可以鍛煉學生完成任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第二,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在閱讀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思考問題,能夠使學生對文章中的情節印象更加深刻。第三,邊讀邊記的習慣。邊讀邊記可以讓學生用圈、點、劃、批注等方式在書本上做標記,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快掌握到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便于以后翻閱和查找。第四,邊讀邊寫的習慣。這個習慣對于那些同時練習寫作的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可以通過對在閱讀時看到的優美的語句進行仿寫或者摘抄,從而增加自己的寫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第五,注意閱讀衛生的習慣。很多學生都忽視了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殊不知這個習慣卻最能從細節上表現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因此在平日的學習中,老師應該經常提醒學生在閱讀前勤洗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注意自己的坐姿和采光,防止近視等。第六,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培養學生養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還能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加深記憶。
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習慣都是在潛移默化中,一天天悄然發生改變的,這就需要老師用心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改變,表揚進步的學生,鼓勵退步的學生,讓學生在一個適當寬松而溫馨的環境中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適當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第一,老師應該多推薦一些有意義的課外閱讀書目供學生參考,因為學生自己并沒有一個好的判斷去挑選適合自己的書目,有時又不愿意與家長溝通,這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給學生提出一些選擇書目的標準。同時,老師也不能總是局限于一些條條框框之中,應該對學生所喜歡的書給予必要的寬容,例如一些漫畫書籍或是雜志之類的,這些書籍也會對學生的思維也會有所幫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盡量維持學生閱讀品種的多樣性,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夠從不同種類的書籍中獲取更多更加全面、豐富的知識。
第二,老師可以圍繞課外閱讀組織一些活動。比如每周在班級里組織一次讀書競賽活動,評選出每一周的“閱讀之星”并加以獎勵,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們閱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其次還可以向學校申請為每一個班級訂閱一些報紙、月刊、雜志、文摘等,由班長統一保管,在全班借閱瀏覽,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社會上的熱點。最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一些學生們喜歡的文學作家到校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閱讀的魅力并從中受益。
第三,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并加深對世界的了解,他們很想通過傾訴和交流來展示自己的文化積累,這是學生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一心理特點,開辦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們在交流中學習新知識,獲得進步,提高閱讀的興趣。所以,我們每周都會利用一節語文課的時間來開設一次“讀書交流會會”,讓全班學生互相交流,全體學生在互相交流中都互相受益。因為每個學生所閱讀的內容都不同,他們都盡情地講自己的閱讀收獲,個個有說不完的話,有的談自己讀到的新奇內容,有的談自己的讀書體會,有的談自己讀書的方法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閱讀的興趣越來越高漲,學習語文的熱情也就越來越高。
我們要求學生多讀書,無疑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并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并不期望每個學生今后都成為什么大作家、大文豪,我們僅僅只是希望能夠使他們養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能在閱讀中不斷受到啟發、增長自身見識,提高自身修養。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摸索中慢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