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摘 ? ?要】幼兒園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環境中較為重要的一環,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生活及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層次的發展需要,幫助他們渡過有意義的童年。”區域活動是一種教育游戲,在幼兒園中頗受幼兒喜愛,區域活動重在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一種豐富的材料。這種個別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滿足幼兒個體發展。
【關鍵詞】區域游戲 ?幼兒發展 ?重要性 ? 游戲材料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92
一、 區域游戲中投放材料的重要性
幼兒年紀較小,自身缺乏正確的生活認知,他們所做出的一些反映源自于自身環境,可以說,幼兒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是個人對自然、自發的活動。因此,區域游戲能夠激發幼兒的動手欲望,進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區域游戲能夠為幼兒提供較為豐富的、適宜的活動材料,這些材料的選用有助于幼兒手腦并用進行操作。區域游戲能夠滿足幼兒活動愿望,增強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意識。
二、 區域游戲中幼兒材料投放的指導
1.善于挖掘材料功能,激發幼兒操作材料的興趣。
在區域游戲的活動中,游戲材料僅是游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倘若游戲材料沒有指導作用,其游戲材料自身不會存在教育的意義及可解釋性。幼兒因生活閱歷較淺,缺乏生活經驗,當面對游戲材料時,多隨意擺弄,并且玩法比較單一,對游戲的興趣持續時間較短。基于此,幼兒教師應當對提供的每一種游戲材料進行分析,盡可能的探究出材料的多種玩法,并在觀察幼兒材料操作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指導,以期能夠持續保持幼兒的興趣。
2.增加新材料,豐富游戲內容。
在區域游戲中,幼兒因年紀小,不可能對一種材料保持長久的耐心,因此需要適時地增添一些新的活動材料,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幼兒的探索、發現及提高。如在單一的橡皮泥游戲中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加入一些木棒,瓶蓋,可以用木棒將橡皮泥壓扁,用瓶蓋上刻出大小不同的原型圖案,在瓶蓋正面的凹凸不平的圖案上蓋上橡皮泥,刻出多彩的圖案;加入繪畫材料,印刻下來的圓餅圖上各種色彩,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
3.及時選用材料,幫助幼兒解決困難。
幼兒在區域游戲的活動中,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并且在這些困難的阻礙下,幼兒很難使得游戲能夠持續下去,此時,教師應當及時地利用相關材料對幼兒進行暗示,可以說,幼兒在相關材料的暗示下會豁然開朗,如在體育區域游戲中,教師提供了用娃哈哈牛奶瓶子作為拉力器,幼兒試圖用拉力器瓶子豎立著擺放在地上,其中間隔的距離在擺上一對,然后連續兩次跳過瓶子,剛跳過瓶子就倒下,接二連三的倒下讓幼兒很是苦惱,看到這一情況就幫助幼兒在瓶子內灌上沙子,然后用布條封緊,此時,瓶子就不會隨意倒下,其他幼兒看到這一情況蜂擁而來,紛紛往瓶子內灌沙子。可以說,這一做法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需要解決的難題,還能夠使得材料得到有效的用處,進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正確對材料進行投放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幼兒每天需要玩的之一,所以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可以通過游戲隨意的去表現、探索、學習等等,而材料的正確選擇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如何正確的投放材料呢?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身邊資源,融入游戲
1.利用廢舊材料與自然資源,投放到區域游戲中。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因此在區域游戲設置中應該有環保的理念,通過讓幼兒收集、制作和玩,充分鍛煉幼兒的創造力與動手能力。
(1)廢舊資源,變廢為寶。
在建構區中,幼兒最喜歡的就是搭建。因此充分利用家長的力量搜集一些旺仔罐、薯片罐以及牙膏盒等等。通過這些材料充分發揮創造的能力,讓幼兒從中獲得自我的滿足感。有個小朋友看到旺仔罐他就在那兒說:“希希,我可以用這個瓶子疊得很高很高不倒的哦!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我也會啊。”“那我們進行比賽吧!”于是兩個人小心翼翼的疊。看著兩人認真的表現我忍不住笑了,小小的一個東西居然能夠讓這兩個小家伙如此的興奮,我在那兒感慨瓶罐的魅力。其實這些東西還能像變戲法似的制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如樓房、大橋等等。只要通過讓幼兒動手,再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作品一定會更出色。所以把一些別人覺得不行的東西變成行的東西,挖掘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投放到我們的區域游戲中,讓幼兒綻放出其光彩。
(2)自然資源,百變多用。
陳鶴琴說:“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身處于農村教育事業的我,充分利用農村資源,把這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東西搬入區域游戲中,讓幼兒從中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成功。從而讓幼兒不由自主地產生“我想要去玩一玩、我想要去看一看”的想法。形狀各異的種子在農村中是比較常見的東西,但是對于幼兒來說可能認識的較少。于是我帶領幼兒去搜集這些種子把它們放在科學區、植物區,每天去認識一種種子,觀察它的生長并記錄。通過觀察讓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趨勢以及對植物產生一定的興趣,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而在美工區也擺上了種子,種子可以擺成各種各樣的圖形。寶寶說:“這個可真漂亮,我也要玩。”使幼兒產生好奇心,激發了求知欲,同時在材料的具體操作中,不僅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與自主性。其實還有樹葉、麥稈都可以制作很多的東西,只要你想要玩的,沒有你不可以玩的。
2.注重幼兒個體發展,正確投放材料。
(1)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材料。
小班幼兒的控制力相對比較薄弱,模仿能力較強。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對缺乏因此我在這個年齡段開設了娃娃家,娃娃家里有娃娃、廚房用具等等。在一次游戲 ,有個幼兒模仿現實中快遞員送貨的情景在那兒喊:“快來收快遞。”于是我想到是否利用一些空盒子制作一些快遞投放到區域活動中。所以幼兒在游戲中起著主導作用,能提供學習的區域游戲的材料,而教師則是通過對幼兒的觀察,發現其中的奧秘。使之能夠投放相應的區域材料,讓幼兒從中獲得更多的經驗與知識。
根據小班幼兒的生理特征,此時的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發展較弱,動作能力得加強。因此在我們的手工區設置了“給小動物喂食物”,這個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手臂肌肉能力,而且還能讓幼兒學到知識,了解生活經驗。通過提供小動物、豆子、房子等等游戲材料,讓幼兒能夠根據不同動物喜歡不同的食物,讓活動變得游戲化、趣味化。充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正是這樣一種一物多用的游戲,對幼兒起到雙效應。材料的投放更是突出了趣味性,也能滿足他們的愿望。所以投放好的材料能提高幼兒的能力。
(2)依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投放材料。
正如皮亞杰提出的:“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只要幼兒的興趣被激發,那就會給幼兒帶來無窮的樂趣。也就是所謂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則是孩子的親密伴侶。而在一次的手工課“糖葫蘆”中發現幼兒對于水粉顏料畫很感興趣,于是在此基礎上我又開展了手印畫,隨之又開展了各種蔬菜的印畫,幼兒的興趣點達到了極致。在活動中,有個幼兒對著老師說:“老師我的畫漂亮哇?像不像一棵樹啊?”哇!原來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幼兒的想象力也有所提高了,幼兒的討論聲不斷。而我的內心卻是一種欣慰感與成就感。原來幼兒是多么的喜歡這個啊!接著我又利用各種輪印讓幼兒進行印畫,帶給幼兒卻是歡笑與興奮。這就符合了幼兒的發展需要,幼兒喜歡什么我們就帶給幼兒什么樣的樂趣。各種材料的投放不僅僅給幼兒充足的材料,而是給幼兒充分的滿足感。
(二) 幼兒發展,滲入游戲
1.幼兒在幼兒園中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個體,其區域活動及內容應當依據幼兒的年紀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說明,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需要每個區域的活動內容與材料盡可能的貼近幼兒現有的知識經驗,但是在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還應當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進而使得材料的教育能夠被最大限度地進行挖掘。如在飲料瓶在美工區中可以做花籃、樹木;在音樂區可以做樂器;在建筑區可以做建筑材料,可以說,一個簡單的飲料瓶可以在不同的區域內扮演不同的材料工具,使之發揮不同的功能,進而提高幼兒探索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
2.幼兒雖然生活經驗少,但是他們仍舊是一個鮮活獨立的個體,也會因人而異,因此,幼兒教育應當允許幼兒以自己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及探索,基于此,幼兒教育者應當看到幼兒之間的差異,依據個體的差異投放不同的材料。如拼圖游戲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提供多種難易不同的拼圖,讓幼兒依據自己的水平主動選擇拼圖,通過拼圖游戲,能夠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學習和發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還激發他們對更難任務的挑戰能力。
在幼兒的區域游戲活動中,應該根據實際需要正確的投放材料,為幼兒搭建一個自主平臺,積極提高幼兒的主動性,使得幼兒學會有效地運用材料進行游戲,進而提升游戲水平。
參考文獻
[1]顧程程.架構幼兒與材料的橋梁——淺談中班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1).
[2]邵靖.有效區域材料投放培養幼兒創新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2011(8).
[3]孟小雅.潛能挖掘的搖籃——淺談區域材料的投放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9).
[4]歐為丹.幼兒自我價值的實現——幼兒園區域游
戲材料投放的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