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德真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標對一線教師提出了“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度和評價方法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創新評價手段,努力實現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多元化,并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此文與廣大同行交流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評價;多元化
一、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現狀
1、作業評價方式傳統單一
調查表明,目前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方式主要采用“精批細改”和“全批全改”兩種方式。“精批細改”是將學生作業中的每一錯處都一一予以更正,這樣批改,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讓學生看到了錯在哪里,正確的應該是什么,學生就馬上知道,在頭腦中留下正確的印象。“全批全改”是對學生的每一份作業所出現的錯誤缺點都能進行認真地改正,對學生的每一份作業都給予一定的評價,或對或錯,這樣可以使學生大面積受益。雖然“精批細改”和“全批全改”都足以體現教師的認真負責,但這都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作業評價方式,都是十分消耗精力和時間的,因此這種固守傳統的作業評價太過單一,急需改革和創新。
2、作業評價客觀性和公正性有余,人文性嚴重不足
目前的作業批改大多只是在作業本上畫勾、打叉,近幾年雖然很多老師開始給學生的作業打等級,但事實上也是“治標不治本”。教師辦公室經常有這樣的情景: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拿著紅筆,一臉怒氣,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劃著紅紅的叉或者是大大的圓圈兒,有時氣得難過,把那個不爭氣的學生叫來,劈頭蓋臉地訓斥著。可見,教師唯一注重的是作業的錯與對,只尊重了作業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沒有把作業批改當作是一種師生之間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動。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會蕩然無存,作業也成了學生的一種包袱、一個枯燥而又不得不去投入的活動,大大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性,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二、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弊端,小學數學作業評價要實施多主體評價,加強自評和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這樣的評價才顯得和諧、民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就要打破作業評價“老師一人說了算”的怪圈,讓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成為作業評價的主體,讓學生除了得到教師的評價外,還得到家長的評價、同伴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
1、自我評價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作業評價中積極進行自評,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能力。
2、同伴評價
學生間的評價比老師說的更實在,大家互相進行作業評價,思維一次次碰撞,容易激起交流的欲望。因此同伴間的互評不但可以使學生在評價中互相激勵或互相幫助找出不足,還能促使學生主動加強對學習的體驗與感悟,加深理解。所以在檢查作業時,可為學生搭建互相評價、交流碰撞的橋梁,通過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等手段實現作業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3、家長評價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也參與到學生的作業評價中。這樣不但可以讓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識水平與學習情況,而且也做到了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互動。實踐證明,有了家長的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業完成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作業拖拉、愛擺弄小動作的學生在家長的督促下,養成了良好的作業習慣。
三、小學數學作業評價載體的多元化
1、口頭語言作為評價載體
口頭語言作為評價載體是一種快捷、方便、靈活、及時的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它沒有固定的模式,評價內容十分寬泛,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和運用能力以及表達和溝通能力、合作與分享意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努力的程度和進步等方面都可以納入到口頭語言評價的范疇。特別是對于課堂作業,教師一定要有適當的語言評價,評價時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2.書面評語作為評價載體
作業評語增設了師生對話的平臺,讓作業本成為師生交流的紐帶,成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它不僅可以反映學生解題的正誤,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但目前,許多教師并沒有養成在作業本上寫評語的習慣,即便是有的老師寫了評語,但寫的評語太過隨意,教育效果不夠明顯。因此,我們應合理應用書面評語,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的激勵、引導、養成和交流功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每次作業的具體情況,在等級邊上寫下一句或幾句評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3.圖形、符號或者卡通圖案作為評價載體、
我調查收集了部分數學教師對學生作業評價的方式主要有如下這些:①用“√,×”評價,對的打“√”,錯的打“×”;②用分數評價,如100分、95分、90分等;③用等級評價,如A、B、C、D或優、良、中、差;④用圖案評價,如星星、太陽、笑臉、動物圖案等;⑤用“?”評價,在錯題旁打“?”意為“為什么”,待學生改錯后再打“√”;⑥用“○”評價,在空著沒做的地方畫“○”,待學生做后再打“√”。筆者認為對于低年級學生,用一些圖形、符號、卡通圖案作為評價載體鼓勵表揚學生,會產生良好的評價效果,在作業評價中把一些美觀可愛的圖形符號獎勵給學生,學生非常樂于接受,而且會對下一次的作業評價充滿期待。
四、小學數學作業評價功能的多元化
1、讓作業評價誘導學生思考,自我改錯。
當學生在數學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分析、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教師在錯誤的地方作上了記號,寫上“運算順序對嗎?”、“想清計算方法了嗎?”之類的商討性評語或“請仔細再算一次結果”等提示性評語,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改正。這樣就會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也不會打擊他的信心,同時又引起了學生對錯誤的重視,明確了錯誤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讓他們印象深刻。
2、讓作業評價肯定學生的獨特見解,激活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中,對學生的巧解、靈活解答、一題多解,教師會加注一些“這種解法真妙”、“你的方法真多”等稱贊性的評語,這樣可以鼓勵他們敢于標新立異,大膽探索。
3、讓作業評價關注非智力因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頑皮、最活潑好動的階段。他們往往在解題時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抄錯計算符號,有時上行抄了下行,就引起題目全錯。如果教師簡單地打上一個大大的紅“×”或寫上醒目的“你真粗心”等批評性的評語,就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后做作業可能會更加不認真。為此,教師在作業評價時要注意方法,對癥下藥,如果換成“再細心點兒,你會更棒!”或“希望你能與粗心告別,與細心交朋友!”等人文性、期待性更強的評語,對于一些智力因素相對較弱而非智力因素較好的學生,這種鼓勵性的評價語言有助于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激發他們的斗志,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進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培養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