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珂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信息技術課程逐步成為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小學信息技術的教育任務和教學目標提出,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更新教育觀念、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創新人格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在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學習興趣;自主探究;主體性;創新性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兒童心理學研究也指出: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活動方式。這就表明:“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應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又有廣泛的實用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習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主動學習方式。老師不僅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起指導、啟發的作用,還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探索“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有效教學?”談幾點實踐和經驗。
一、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是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探索追求知識的重要手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發現,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挖掘教材內容本身的內在樂趣,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導入一定要新穎,有吸引力,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精心設計的課件,演示各種與教學有關的文字、圖片、聲音、表格與動畫等等,并且內容盡量讓學生感興趣,如有關國家大事、媒體熱點焦點、名人資料、美麗的家鄉、校園文化等等,讓學生欣賞,使學生處于優美的想象空間,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最后順勢導入新課。例如在《鍵盤指法》一課教學中,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二、精講多練,熟練學生的操作實踐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要加強學生的上機實踐。為了提高上機實踐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我主張“理論+實踐”,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充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探索課本沒有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例如在上機操作中,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我都采用計算機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一定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制成幻燈片并配上優雅的音樂在屏幕上播放,在詳細講解操作技巧后再耐心給他們講解相關知識。在“文字編輯”練習時,我采用了使用多種文字編輯軟件的功能對比,使學生對word2000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為了增強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軟件,接著就進行文字錄入比賽,使他們在玩中練,練中學。同時,要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創作電腦作品,并適時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測,公開贊揚每位學生作品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個別指出不足之處。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培養協作精神。通過這樣的上機實踐,必然使學生信息素養不斷進步,從而提高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此外,在每節課前3-5分鐘,我都會講些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信息新動態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會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于終身受用無窮。”達爾文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這就告訴教師應以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為出發點,探索學生的學習規律,教給學生靈活的學習方法。在知識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方法必將被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所取代,教師應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獲得新知,就會主動參與創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展示自我。例如在教學《用計算機畫圖》一課動手環節,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自由想象,設計想象的作品,通過畫圖工具描繪各種喜愛的圖畫,慢慢摸索畫圖工具的使用。若學生在畫圖過程中發現問題,教師加以引導和指點,最后進行成果展示,評選出最優秀作品,并鼓勵其他同學向其學習。這樣通過探求新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總結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鼓勵創新,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信息素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
主體性和創新性密不可分,創新是主體性的最高體現。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創設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把他們智慧的火花盡量激發出來。在課堂中,由于時間有限,傾向于訓練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課外則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揮,教師要有意識的加以引導,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外,把課外這個第二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課外成為課內所學知識有益的鞏固、補充,從而促進課堂教與學,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除了進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還要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尤其在因特網發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進行計算機使用的道德規范教育。在教《規范使用計算機》時,教育學生應負責任地規范使用計算機,使用正版軟件,從小樹立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要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傳播,不能仰慕電腦“黑客”。在教《遨游因特網》時,教育學生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不瀏覽不良信息,不進網吧,不沉溺于虛擬空間。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想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必將逐步走向成熟、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1]閻立欽.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23-29.
[2]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1-14.
[3]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