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金玲
【摘要】語用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有很多學者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很少研究教師的語用能力,尤其是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語用能力的研究。本文旨在結合預制語塊理論淺析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語用能力的現狀及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預制語塊 農村小學 英語教師 語用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自2001年起,城市小學生從一年級起就開始學習英語,農村則從三年級起學習英語。這給教師帶來不小的挑戰,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更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一、相關概念界定
1.預制語塊。預制語塊的概念最先由Becker年提出來的。它指英語中一種特殊的多詞詞匯現象,它介于傳統的語法和詞匯之間,是一種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塊狀結構。預制語塊具有預定性、整體性和約定俗成性。
2.語用能力。何自然先生認為:語用能力“可以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為使語言表達得體、合適,語言的使用者必須學會針對特定的語境,考慮到社會和文化因素,靈活、合理地使用語言。而要真正理解一門語言,僅僅懂得構成這門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匯是遠遠不夠的,還須了解語言交際的一般模式和原則。
3.預制語塊與語用能力的關系。由于預制語塊是以固定的或半固定的塊狀的形式存儲在大腦中,可以在交際是隨時提取。并且預制語塊具有一定的預制性、準確性和流利性的特點。在口語交際中可以在特定的場合選取特定的語塊來表達,這樣有助于提高語言的準確性、流利性和地道性,事實上,說話者隨時提取語塊并運用的過程就是對自身語用能力的提高。
二、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語用失誤現象的成因及建議
1.語用意識薄弱。小學英語教學內容較簡單,教師只關注的是小學英語教材和語法知識,很少關注自身的語言運用,在英語語用能力的提高上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事實也證明,部分小學英語教師較大學畢業之前的英語的語音、詞匯、閱讀以及語用能力都有所下降。因此,增強語用意識的培養。盡量多學習多了解文化間的差異以及跨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語用失誤現象。
2.語用能力石化現象嚴重。石化現象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還未達到目的語水平,在語言結構和話語結構方面出現語言停滯不前的現象。農村英語教師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教師經常用 “How are you?”然而學生經常是千篇一律的回答 “ 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教師很少采用其他說說法,則學生也會有新穎的回答。
3.缺少培訓機會。由于農村小學經費不足等一些客觀原因,教師很少有機會到教學質量更高的學校進行學習、進修。教師只是單純的依靠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也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這樣就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大多數農村學校教學水平落后,培訓機制仍處于之后狀態,因此要盡量安排多安排教師培訓的機會。
三、預制語塊理論在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語用能力中的作用
1.有助于記憶。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提高自身語用能力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另一方面由于年齡段不同,記憶力水平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語塊來進行記憶。心里語言學家研究證明,語塊的記憶符合人大腦的記憶規律,方便記憶。
2.有利于克服母語負遷移。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受母語思維的限制導致出現語用失誤。語塊以整體的形式存在大腦中,在說話時可以整體提取不需要臨時組裝,具有板塊性和真實的特點,如果教師能養成以語塊為基本單位來儲存、記憶和運用詞匯的習慣,根據不同的語境選取合適的語塊,可以有效的克服母語負遷移并降低語用失誤出現的頻率。
3.有利于語用能力的發展。語塊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勢,從而促進教師的語法能力和語用能力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之所以會在課堂教學中出現語用失誤,與其本身的語言能力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如果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認真學習過語塊理論的知識,就會對他們的語用能力有很大的改善。
綜上所述,語塊理論對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語言語用能力的準確性,流利性和地道性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筆者建議首先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多學習語塊理論并且應用語塊理論來提高自身的語用能力;其次,學校要經常組織關于語塊教學的講座及培訓,因為利用語塊理論教授英語,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語用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 Bolt & Newma,1975.
[2]戴煒棟,楊仙菊.第二語言語用習得的課堂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5(1):2-8.
【基金項目】1.2012年吉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吉林省農村小學英語師資隊伍現狀與建設問題研究”的成果之一(JLSJY2012G026);2.2014年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語用能力的調查與研究”的成果之一(cscxy2014009);3.2013年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基于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下的《語言教學流派》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成果之一(cscxj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