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瑤 汪文靜
【摘要】眾所周知,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與否,對國家實施國民經濟宏觀管理和調控,對企業外部各有關方面了解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影響。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嚴重影響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給國家和投資者帶來了重大的損失。本文對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從法律制度層面規制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欺詐;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法律規制
正文
一.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原因
1.上市公司急功近利,為追求“一夜暴富”不惜造假欺詐
上市公司的好壞往往涉及到部門或地區的利益,這成了上市公司造假問題產生的根源。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為了賺錢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和手段,在利益驅動下可以不考慮任何道德標準和社會責任。
2.利益沖突與惡性競爭導致會計事務所參與造假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過多,行業惡性競爭嚴重。會計師事務所為搶奪市場份額,經常采用低價收費、拉關系、給回扣等不良手段進行惡性競爭,并采用減少審計時間、省 略必要程序的方法以降低審計成本、追求高額利潤。這必然導致審計質量的降低,從而在客觀上助長了上市公司實施財務欺詐行為。
3.對欺詐造假的上市公司及會計師事務所,缺乏有效的懲戒和追溯機制
我國的實踐中,對有關欺詐的違法違規行為一般都采用行政處罰的辦法予以解決,致使受害的投資者難以得到應有的補償。與此同時,對造假者的刑事和行政責任方面的處罰力度也同樣非常乏力。
二.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表現手段
1.虛擬資產,隱藏債務,以虛增所有者權益
利用虛擬資產,不及時確認、少攤銷已發生的費用和損失。虛擬資產的主要手段有:虛增庫存存貨,不良增產長期掛帳。隱藏債務的手段多種,最常見的是到期應付費用不予確認。其結果是虛增了本期利潤,少記負債虛增了所有者權益。
2.掩飾重大交易或事實
掩飾重大交易或事實有兩種做法,一是利用報表項目進行掩飾,在會計報表項目中,以“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作為調節器。二是在表外披露中掩飾,通常是對重大事項如訴訟、擔保事項等隱藏或不及時披露。
3.虛構交易事項
虛構交易事項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造假手段,包括虛構交易事項和制造經濟業務兩種類型。其主要手段:一是簽訂銷售合同,物權尚未轉移時確認收入;二是將庫存商品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同時增加應收款項,使主營業務收入虛增,形成白條利潤,又通過應收款虛增了資產。這類造假不僅違反了會計法規而且也違反了合同法、稅法等重要經濟法規。
4.運用不恰當的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是公司編制財務報告時所采用的具體原則、基礎、慣例、規則和實務,不同的會計政策能夠產生不同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由于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對公司的財務報告有很大的影響,從而為管理層操縱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提供了機會。公司往往借助多種多樣的會計政策選擇來實現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后果。
三.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危害
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手法多種多樣,防不勝防,屢禁不止,使境外投資者對中國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打折處理”,投資B股市場的興趣近年來“有減無增”。同樣是被“假賬”所害,國內證券市場上不僅投資者信心受挫,而且巨額流通市值蒸發。例如,僅銀廣夏造假曝光后的暴跌,就使其流通市值的損失多達70多億元。可見,財務欺詐給我國經濟生活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四.法律規制
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屢次發生,對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它不僅使廣大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嚴重地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而且也動搖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誠信的要求,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加以規制。具體有如下幾個方法:
(一)完善公司內部約束法律制度
1.確保獨立董事真正地獨立并勤勉盡責
使獨立董事真正地獨立并勤勉盡責,等于從公司內部構筑起了防范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第一道防線。為了更好地實施該法律,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監控,上市公司對獨立董事做出了如下要求:
(1)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獨立董事必須占多數;
(2)獨立董事不能受雇于其擔任獨立董事的公司,其家屬也不能在該公司管理層任職,獨立董事本人及其直系親屬都不能接受該公司超過10萬美元的直接酬勞;
(3)獨立董事也不能擔任同其任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關系密切的另一家公司管理層的職務。
2.確保審計委員會獨立地行使職權
從法律制度上確保審計委員會委員的獨立性,并賦予其選聘或改聘外部審計機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權力,對防范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確保審計委員會獨立地行使上述職權,該法規定了如下一些內容:
(1)審計委員會的成員除了職務收入外,不得收受來自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顧問、咨詢或者其它報酬;
(2)委員會成員不得擔任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任何職務;
(3)委員會隸屬董事會,全部由獨立董事組成,有權獨立聘請或解聘審計機構,不受高級管理人員的干預。如果上市公司不能確保審計委員會獨立地行使上述職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有權命令全國的證券交易所及全國證券協會禁止該公司上市。
3.明確內部審計各部門間的關系
我國上市公司中涉及內部審計的部門有監事會、公司內部審計部及上市公司按照證監會的要求設立的審計委員會。明確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部門之間的關系,能防止內部審計部門被公司管理層操縱,有利于防范財務欺詐。劃清審計委員會與監事會在監督方面的職責。
(二)加強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
加強外部審計的獨立性,使其能夠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進行獨立的審計,能有效地防范財務欺詐的發生。為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作法,實行強制執行審計師定期輪換制度。依據美國《公眾公司會計改革和投資者保護法》的規定,審計事務所主要合伙人和初審合伙人擔任該公司的外部審計師的時間不得超過5年;如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財務總監、首席會計官等高級管理者在前一年內曾在會計師事務所任職,該事務所則被禁止為這家公司提供法定審計服務。我國也可以規定,一個審計項目的負責人主審會計師每5年要換一次。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的對某一公司的審計小組需要定期輪崗,單個小組不能建立與客戶過于熟悉的關系。此外原則上還可以要求公司相鄰年度的審計報告不能由同一事務所出具,或要求兩家以上的事務所共同出具同一年度的審計報告。
另外,建立由審計委員會直接負責聘用和監督獨立審計師,決定獨立審計師的報酬,并由獨立審計師直接向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這樣的法律機制,使審計委員會成為外部審計和管理層之間的隔離帶,也有助于維護獨立審計師的獨立性。
參考文獻:
[1]2002年1月,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聯合出臺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設立審計委員會。
[2]該法由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奧克斯利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薩班斯聯合提出,又被稱作《薩班斯——奧克斯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