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
【摘 ? ?要】高中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在于高中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一個特殊的生理發育期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使得高中學生情緒多變、焦躁不安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因此,解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迫在眉睫,本文將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54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各種壓力逐步增加,精神負擔變重,以不合理的方式解決心理問題將會影響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了許多教師、家長等關注的重點。怎樣才能幫助高中學生以健康、積極的態度生活,是本文主要描述的內容。
一、為什么要加強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時期,是學生生理與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觀逐步形成,學生又開始擁有了辯證的思維觀,自我評價能力也得到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得到發展,高中時期所交的朋友甚至可能會影響一生。高中時期對于學生整個人生導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一旦走偏,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校期間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
判斷學生心理是否健康可以通過下列幾項標準進行初步判斷。第一,學生的思維能力、注意力、記憶力等是否達到同齡人的平均水平;第二,是否能夠以積極地心態解決各類問題;第三,在高中時期,是否將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第四,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等能否建立較為親密的聯系;第五,是否用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自己也有較大的認同感,能夠自信的解決自己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第六,對生活是否充滿熱情,對自己是否有信心,性格是不是較為開朗;第七,是否能夠正確的處理與異性之間的關系,能否了解與異性有關的一些基礎的心理和生理知識。
三、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一)生理現象
高中時期恰好是學生青春發育的末期,學生的身體發育成大人模樣,身體的成熟并不代表著學生心智的成熟,許多學生還無法接受這突然的變化,進入無限的糾結和自卑過程,尤其是女生,走路時甚至不敢抬頭挺胸。性器官的成熟也導致學生希望增加對異性的吸引力,希望在異性面前更多的表現出自己的優點,希望引起對方的支持與肯定。有的學生因為心理上不夠成熟,還會做出教師與家長并不理解的行為,如早戀。青春期的戀愛大多不成熟,可能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也有的同學只要和異性在一起,就會莫名緊張、臉紅、不知所措,這也會影響學生之間的正常交流。
(二)學習壓力
應試教育加大了學生的精神壓力,也是導致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畢竟高考成績的好壞,將決定學生是否能夠進入高等學府繼續學習,對一個家庭今后的發展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生將面對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有相關報道指出,高考結束后是學生整個高中生涯里自殺率最高的時期,學生背負著多大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過多的學習壓力會導致學生出現情緒暴躁、學習效率逐步降低、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因此,必須時刻關注學生所感知的壓力情況,當學生壓力過大時進行安慰、輔導,學生壓力過低也需要為學生適當增加壓力,畢竟有壓力才有動力,過低的壓力可能會讓學生對學習略有松懈。
(三)性格形成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性格逐步形成,學生自我意識能力顯著提高,從“無我”走向“唯我”的狀態,開始炫耀自己的身上的各項優點,有的甚至開始炫耀自己所穿的名牌衣服、鞋等,更關心自己生活品質。高中時期的學生重要的一個性格特點就是擁有較強的自尊心,認為自己的自尊心神圣不可侵犯,過度的自我保護也是學生與教師、家長等關系不和諧的主導因素之一。中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整個性格就已經是趨于穩定,也就是學生是外向還是內向已經可以在高中時期大致看出。學生的各項性格處在一個成長的階段,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四、怎樣加強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辦心理健康課程或講座
由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許多高中學校都專門開設了心理課。在心理課上,既可以通過各種小游戲幫助學生放松心情、緩解壓力,也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有關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擴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讓學生有能力直接審視自身情況,并進行自我調整。另外,學校可以邀請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專家開辦心理學講座,以更加專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
(二)建立咨詢室
心理健康課程或講座都是面對整個學生群體,學生在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往往羞于說出自己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因此在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情況,與心理教師進行交流,共同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
(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活動時間
高中的課程較多、學業繁忙,盡管如此,也一定得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活動時間,如早操、晚操、眼保健操、自由活動等等。眾所周知,運動有增強人民身體素質、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釋放心理壓力等好處,這也是國家在高中時努力推行陽光體育運動的原因。
在學生做體育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順勢加入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比如在體育課上在愉快的課外活動時間,也是教師和學生建立友好關系的重要時刻,教師應該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近況,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等等。
(四)定期收集學生的心理狀況信息
學生在高中時期的心理變化往往不愿意直接透露,學生不說出口的心理問題不代表不存在,學校應該主動收集這些信息,比如通過教師在與學生交流后所做的記錄,也可以制定心理調查問卷,給學生做心理小實驗等等。比如學校可以在心理問卷上附上一些測試學生壓力的圖片,由學生作出判斷,然后收集學生的答案,對所答問卷進行分析,并給測試出壓力大的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減緩壓力,調整學習狀態。
在學校,不僅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格,讓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否則就可能出現學生“高才低能”的現象。青年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每個個體上的表現仍有差異,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幫助學生解決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