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曼麗
【摘要】近幾年微課、慕課等新興教學形式在國外興起,迅速受到國內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國內知名高校率先行動,紛紛積極加入國外三大慕課平臺。同時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研發慕課平臺,“劃地規圈”搶占先機,開發一批優質課程,并通過平臺上大力宣傳,提高學校知名度?;诖朔N現狀,地方高校應緊跟步伐,通過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傳統教學模式改革、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建設,推動高校轉型升級發展,建立適合地方高校的“慕課”。
【關鍵詞】高校 微課 慕課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7-0030-02
一、基本概念梳理
1.微課的基本概念
微課(Micro-lecture)起源于國外,其最早雛形為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LeRoy A. McG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課程(60 Second Course),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在1995年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 提出微課(Micro-lecture)的概念。他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個步驟:①羅列核心概念;②介紹和總結(15-30秒);③錄制內容(1-3分);④設計課后任務;⑤上傳以上材料。國內首先對微課提出解讀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研究員胡鐵生,他對微課程的定義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的精彩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
2.慕課的基本概念
慕課(MOOC)即“Massive Open Course”,中文直譯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其起源于互聯網的開放課程,最早追溯到2007年,美國猶他州立大學David Wiley教授在wiki上開發了一門“Intro to Open Education”,全世界的用戶均可參與課程并分享課程資源。2008年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的Alec Couros教授又開設了一門名為“Media and Open Education”的網絡課程,并邀請全球的專家遠程參與教學。這兩門課程的開發為mooc的誕生奠定了基礎。2012年維基百科對MOOC的定義為:一種以開放訪問和大規模參與為目的的在線教育,較為準確地詮釋了慕課的概念。MOOC的四個基本原則:匯聚、匯合、轉用、推動分享。
二、使用情況分析
1.國內外微課平臺及使用情況
目前國外微課平臺主要有 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國內的微課平臺主要有中國微課網、微課網、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網。
從微課平臺使用情況來看,國外已經將微課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而且使用范圍較廣,教學成效顯著。平臺注重給學生提供學習結果評價,提供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之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及時的、有意義的反饋,得到有效的學習幫助。而國內對微課實踐與研究不多,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目前國內微課的推動,更多的是以微課比賽為手段,缺少對微課使用過程的管理與研究。
以微課在高校教學領域應用和建設的一個典型項目—“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為例,主辦方為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首屆比賽全國共有1600多所高校參與,12000多名教師參加,掀起了微課建設的熱潮。但比賽所拍攝的微課視頻,更多的是用于平臺展示,實際運用于教學,產生良好效果的微課少之又少。
目前高校的微課數量相對較多,但對微課實踐應用的探索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微課發展仍停留在與精品課程建設發展的模式類似的“以評促建”的階段。應該深化改革,堅持“以用促建”,以教學需求來引導微課建設的有序發展,避免出現“重建設輕應用”。如何處理國內微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將其與慕課結合起來,促進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是本文希望重點解決的問題。
2.國內外慕課平臺及使用情況
國外慕課主要有三大平臺:Coursear、EDX、Udacity。Coursera是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兩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創辦。Coursera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美國名校。edX是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于2012年4月聯手創建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堂平臺。它免費給大眾提供大學教育水平的在線課堂。Udacity是一個美國私立教育網站,主要從事線上學習,Udacity網站于2012年2月推出。截至目前,Udacity推出的課堂涵蓋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心理學等。
慕課在國外興起后,很快在國內也受到追捧。2013年5月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入EDX。北京大學于2013年9月與Coursear簽署合作協議,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先后也簽約加入了Coursear。國內各種慕課平臺也相繼開發上線。慕課在國內興起后,愛課程于2013年全面改版,中國大學MOOC版塊上線,新版的愛課程網作為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及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的共享展示平臺,同時提供完備的互動交流和在線學習功能,構建以課程為核心的在線學習社區。2011年12月,上海市教委發起成立上海高校課程中心,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自主學習討論、跨校大課堂直播互動、學分認證及學位支持,目前已有三十余所學校加入課程中心聯盟。清華大學在加入EDX平臺后4個月,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上海交通大學于2014年上線自主研發的“好大學在線”平臺,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線課程。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學校組成共享聯盟,共同開發在線課程平臺,如中國東西部高校共享聯盟。
不難看出,在慕課這一概念進入中國高等教育界的視線之后,知名高校立即采取了主動應對的措施,一面踴躍加入國際三大慕課平臺,獲取優質資源,另一方面積極改革,研發自己的慕課在線平臺,并向全球范圍開放資源,吸引國內外學生注冊學習。面對這一教學形式與方法上翻天覆地的改革,地方高校在辦學層次、師資力量、資金支持都不及知名高校的情況下,如何轉變思維,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逐步發展在線課程,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地方高校如何應對變化
不管是微課還是慕課,都是以名校、名課、名師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這對地方高校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地方高校應如何應對挑戰,在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團隊建設、在線平臺建設與應用等方面展開思考,以建立適合地方高校的特色在線課程。
從本文第一、二節的分析不難看出微課的實質是微型化的網絡課程,而一門完整的網絡課程(如moocs)可以是由眾多的與知識相關的教學環節緊密聯系的系列微課構成。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微課是慕課建設的“基礎”,對于缺乏優質課程建設基礎、課程校外知名度不高的地方高校來說,以微課程建設為基礎,逐步開發慕課課程是符合實際需求的建設方式。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
1.關注發展動態,改變教師觀念。
教學管理部門應高度關注在線教育發展動態,積極參加相關研討會,加強交流。通過校內研討會,網絡宣傳等方式,向教師灌輸新的理念與思想,改變教師觀念,引導教師接受微課、慕課、在線教育、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概念與教學方式。使教師有意愿與熱情參與到學校教學方式改革工作中來。
2.培養優質師資,拍攝制作微課。
加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選取一批校內優質課程,完善教學設計。首先要對學習者特征、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需求確定微課的拍攝內容和組成要素,拍攝制作微課程視頻。并通過校內外不同平臺的宣傳,加大課程的知名度。
3.改革傳統教學,實現翻轉課堂。
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教師單向灌輸式教學,學生主動吸收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視。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出勤率低,沒有學習激情,缺乏師生互動,學習效果差。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需要,將拍攝的微課安排在課前或課內,讓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學?,F有網絡教學平臺,鼓勵教師從單個知識點著手開展教學方法改革,如老師可抽出課程的一個知識點,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開展學習。然后逐步將單個知識點的翻轉課堂教學擴展到特定章節,從點到面,逐步改革傳統教學方式。
4.深化微課建設,建成優質慕課。
目前國內微課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應用不足。所以應加強微課的應用環境平臺開發,整合微課資源,使之形成群聚效應。單節獨立的微課難以形成效應,對一門課程開展連貫地、完整地微課建設,通過平臺展示給學生,并采取一定的互動教學。將微課程課程化、專題化、系列化,提高應用,通過完善平臺加強互動,最終建成幾門優質慕課課程。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4]胡鐵生.微課建設的誤區與發展建議[J].教育信息技術.2014,(5):33-35.
[5]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3):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