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云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建構主義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文章首先簡要闡述了建構主義的內涵,然后又進一步分析了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即:溝通協作、以學生為中心以及情景設計原則。并在全文分析的基礎上就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中較為普遍和較為關鍵的兩個問題(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分析和掌握;教師作用的有效發揮)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構主義;體育教學;高中
一、建構主義的內涵
建構主義最初源自于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教學過程存在密切的關系,因此,利用建構主義能夠較好的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律,能夠清楚的揭示學習活動是如何發生的、意義是如何建構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理想的教學環境應包括哪些相關的因素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并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也就是所謂的一定的教學環境下,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通過對學習資料的學習,利用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因此,建構主義所囊括的內容,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概況:首先,知識不是純客觀的,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得到的,而是通過自身的建構獲得的;其次,學生的知識不是獨自形成的,而是在與外部的教學環境進行交互和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再次,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灌輸的對象。
隨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建構主義的理念和相關內容也在高中體育教學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溝通協作的基本原則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知識不是獨自形成的,而是在與外部的教學環境進行交互和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說,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之間只有通過有效的溝通協作,共同完成對所學習的知識的意義構建,才能夠高效完成整個學習活動。因此,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注意遵循溝通協作的基本原則,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途徑,如:小組合作、任務教學等,來構建一種有助于學生群體合作解決問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更為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
由上述對建構主義的內涵分析可知,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被灌輸的對象,這一點在學生的體育學習活動中也不例外。因此,建構主義視野下的高中體育教學活動同樣也必須明確并遵循以學生中心的基本原則。具體來說,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要遵循以學生中心的基本原則,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能動作用;其次,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最后,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情境設計原則
情境設計的原則,指的是任課教師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將所開展的教學活動與一定的情境聯系起來,實現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助于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教學活動中所出現的新知識,并據此賦予新知識某種意義,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順利的完成教學活動,從而避免了傳統教學活動中,因課堂教學不具備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而導致的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障礙的問題。因此,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遵循情境設計的基本原則,通過構建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效。例如:在開展耐久跑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抓小偷”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成效。
三、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問題非常多,而且根據學校不同的情況,也會有所差別,本文就針對其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普遍的兩個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首先,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分析和掌握。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體育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意義的構建者,通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能夠更好的把握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因素,如: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學生現有的體質水平、體育運動能力等等,并據此確定教學活動的起點,有針對性的做出教學安排,實現對教學活動的有效控制。通常來說,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分析和掌握時,主要應關注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育學習動機、體育學習期望、體育學習能力、現有的體育運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幾個主要的方面。
其次,建構主義視野下高中體育教學應重視教師的作用的有效發揮。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但是也并沒有因此而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知識的建構者,而教師則是教學互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活動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對體育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情境的創設等等,均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因此,建構主義視野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在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同樣也要重視教師的作用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美]萊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美]杰里·蓋爾(JerryGale)主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林.建構主義觀與自組織觀的有機融合——構建高校自組織體育教學模式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02)
[3]郝海濤.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