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托學校學科專業創建學生社團組織,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學生社團建設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幫助學校更好的實現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和科研育人,推進應用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關鍵詞:依托專業建社團;五育人機制;積極作用
大學生社團是在校大學生在共同興趣愛好基礎上,自愿結合在一起,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群眾性團體。學生社團不僅是學生興趣發展、能力培養和實踐鍛煉的良好平臺,也是高校校園科技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社團在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依托專業建設的大學生社團作為學生社團的一個分支,是以傳播與專業相關的知識信息,結合有關課題、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研討、交流,并深入社會實際進行實踐探索為主要目標的學術活動型大學生組織,對深化課堂教學、優化學校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學術課題的能力都有著重要作用,建立以學科專業為依托的大學生社團組織對學校發揮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和科研育人有及其特殊的作用[1-3]。
一、依托專業建設社團情況
新疆工程學院是新疆境內唯一一所工科類本科院校,學校擁有多年的工科教育教學經驗,全院采礦工程、電氣與信息工程等11個系擁有露天開采等76個專科專業和采礦工程等14個本科專業。學校于2010年開始進行大規模學生社團改革,取締學生擅自組織的非法社團,將各系學生自發組織的小型學生社團進行整理合并,將學校原有的43個社團依據其專業類型分配到相關專業系部管理,共組合成了依托學校專業特色的學術科研、文藝體育、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等五大類別學生社團27個,擁有社團成員5500余人,占學校總人數的43.2%,其中科專業型社團成員人數占社團總人數的67%,形成了依托專業建設的大社團體制。同時,學校社團實行校團委主辦、各系(部)承辦、學生會社團部協助管理的三方管理模式。既高效、合理的利用了學校現有的教學、實驗設備資源,提升了指導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同時也更好的發揮了學校工科類院校的專業特色,增強了學生對學科專業的興趣。
二、專業型學生社團發展現狀
學校27個學生社團中,共有依托系(部)專業建設的學生社團12個,社團質量逐漸提高,規模逐步擴大,影響力快速提升,充分擔當起了第二課堂的角色。以機械工程系承辦的機械設計與創新協會為例。機械設計與創新協會是由機械設計協會和大學生創新協會合并組建,由機械工程系承辦,以系內創新實驗室為載體,廣泛開展社團活動,并舉辦了首屆校內機械設計與創新大賽,大賽前兩名的作品還成功申請的當年的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社團發展至今,已有15項國家級新型實用發明專利,連續多次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慧魚”機器人大賽等多種國內科技發明類賽事,斬獲了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五項。社團成員動手能力、自主研究能力普遍較強,參與科研實踐的比例達到100%,學生就業率比同期學校平均就業率高4—5個百分點。
三、專業型學生社團建設對發揮五育人機制的積極作用
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和鍛煉的重要途徑[4]。依托專業建設的學生社團對教學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和服務育人發揮了積極作用。專業型學生社團主要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和特點進行成員招募,對同一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社團活動中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填補了課堂教學的定式和單一性。學生社團的特點之一是自我管理,通過將興趣相同或相近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使社團組織不斷成長和發展。專業型學生社團能夠結合實踐教學的需要,將系統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以學生社團組織為基礎,擴大實踐教學的橫向和縱向范圍,充實實踐教學內容,并通過實踐操作補充理論應用性的操作。專業型學生社團,以專業教研室、專業實驗室為平臺,給學生提供更為理想的科研場所,幫助學生開展廣泛的科學研究,培養學生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專業的指導老師隊伍、標準化實踐場所促進專業型社團快速發展,使學校教學育人資源的功能得到全面發揮,做到了全方位服務育人。
四、相關思考
專業型社團建設對學校教學、科研、實踐等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在提高大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獨立科研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單純的專業型社團發展并非萬全之策,根據當前社會和高校發展形勢,對學校學生社團建設有如下思考。
(一)在辦好專業社團的基礎上,兼顧多種類型社團,確保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理工類院校大多理工專業強,文史類專業薄弱,但學生需要全面發展,因此,大力扶持相應的學生社團發展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同時,多鼓勵公益服務類、文化藝術類社團發展,起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作用。
(二)提高學生社團社會化程度,幫助學生更好適應社會。高校的重要作用是要為社會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走向社會是在校大學生的最終方向,因此,提高學生社團的社會化程度,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曾慶均,曾曉松.以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多層次全方位學科競賽體系構建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5).
[2]王志,張進生.完善創新實踐教育與競賽體系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0(06).
[3]付興鋒,張常年,肖秀玲,等.以大學生競賽活動為契機推進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1).
[4]隋金雪,楊莉,朱智林,張鑫,張巖.依托專業型社團組織大學生實踐創新競賽的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02).
作者簡介:敬珠瑪,大學本科,新疆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