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探討品管圈活動在身體評估教學中的運用,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2013級普護專業(yè)兩個班學生,將普護1班設為對照組(41人),普護4班設為實驗組(42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品管圈活動的教學方法。教學完成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和技能考核,實驗組采用問卷法對應用品管圈活動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實驗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多數學生對品管圈教學評價滿意。品管圈活動的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關鍵詞:品管圈 身體評估 教學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a)-0140-02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工作性質相近或相關的人共同組成一個圈,本著自動自發(fā)的精神,運用各種改善手法,啟發(fā)個人潛能,透過團隊力量,結合群體智慧,持續(xù)從事各種問題的改善,使每位成員有參與感、滿足感、成就感,從而認識到工作的意義和目的[1]。身體評估是健康評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獲得客觀資料的重要手段,可為正確的護理診斷提供重要依據[2]。身體評估教學內容多,難理解,實踐性強,由于課時和條件的限制,怎樣更好完成教學計劃,感覺比較困難。鑒于身體評估教學的特點,筆者將品管圈的理念應用教學實踐當中,效果比較滿意。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授課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夏惠麗主編《健康評估》中第五章 身體評估,30學時。2013級普護專業(yè)隨機選取1、4兩個班共83名學生。
1.2 方法
(1)分組:普護1班41人為對照組,普護4班42人為實驗組。比較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認知、基礎知識、既往成績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先讓學生預習,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再安排學生到實訓室進行操作練習。
(3)實驗組:以品管圈理論為指導,42人自愿組成5個QCC小組,每組8人,推選出圈長,自行設計組名。根據教師的布置,圈長組織成員每次課前根據課程目標設定活動目標,根據講授的內容設計主題,做出活動計劃,由教師審核,修改完善。在課堂上,5個QCC小組分別實施活動計劃,圈長帶領利用頭腦風暴共同分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尋求解決途徑。教師運用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等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1.3 效果評價
1.3.1 考核評價
設計以提高臨床工作技能為導向的身體評估技能考核評價標準,在身體評估學完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統(tǒng)一評分標準(理論考核成績占50%,技能考核成績占50%)。
1.3.2 問卷評價
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實驗組學生對教師在身體評估教學中應用品管圈教學的效果評價。共發(fā)放問卷42份,回收有效問卷4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 結果
(1)兩組學生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2)實驗組學生對教學中應用品管圈教學的效果評價。(見表2)
3 討論
(1)QCC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QCC小組是同學們自愿組成的學習小組,經過討論形成自己的圈名,擬定共同的目標,課程的學習中,全體組員積極參與,一起面對新的學習問題,組員分工合作依靠書本知識、利用網絡資源和教師講解討論學習,加強了組員之間、組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QCC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變被動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
(2)QCC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QCC是采取頭腦風暴的形式尋找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然后針對遇到的困難進行討論。參與的組員必須通過認真觀察、學習才能找到困難所在,分析如何解決,找到解決辦法。因此,整個過程每位組員充分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通過QCC的過程監(jiān)控,突破了身體評估教學重難點,同時也培養(yǎng)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QCC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課程的學習中,每次解決面臨的難題,都是QCC小組組員共同參與集思廣益的結果。
(4)QCC活動有助于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有研究表明,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效果密切相關[3-4]。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以QCC小組的形式進行小組討論式學習,不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死板的教書,而是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氛圍十分輕松,可以暢所欲言,小組之間、組員之間相互影響,大家都處于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從而有效地挖掘組員的學習潛能,大家精力集中,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QCC活動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教師在QCC活動中不僅是一個專業(yè)教師,還應是高效的組織管理者、職業(yè)操作的教練員、有問必答的咨詢師、探索創(chuàng)新的引路人。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要有組織QCC活動時駕馭課堂的能力、隨機應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恰當、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QCC活動加以引導。教學相長,教師在QCC活動中為組員解決各種各樣問題時,也會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學習與全面素質的提高。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在身體評估教學中的開展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嘗試。
參考文獻
[1] 李海燕.QCC活動在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單元的推廣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0(23):94-95.
[2] 夏惠麗.健康評估[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
[3] Boulay CD, Medway C. The clinical skills resource:a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J].Medical Education, 1999(33):185-191.
[4] Gibson DR, Campbell RM. Promoting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spital consultants identify their needs[J].Medical Education,2000(3):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