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摘 要】語法教學對于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中學語文的學科特點,重點選取相關的語法知識,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介紹了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歷史與現狀,進一步提出了將語法教學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語法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60
語文主要包括語言、文字和文學等方面的內容。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以文學教學為主。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主要講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和文章脈絡。對于課文中的語言學知識的講解很少,嚴重影響了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不,也利于培養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漢語語法學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對中學語文教學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語法是語言符號的組合規則。語法對于正確運用語言、組詞造句、選擇合適的修辭方式有著指導性作用。所以,教師應重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
一、中學語文語法教學概述
(一)語法教學的歷史
我國語法學研究的起步較晚,直到十九世紀末,才有了第一部專門研究漢語語法的著作。而且中國的語法學研究一直受外國語言學的影響,在形成初期沒有理論上的突破。進入到二十一世紀,隨著科研水平和科研隊伍的不斷壯大,漢語語法學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今的語法學研究越來越注重現實意義和實際運用的探索,科學研究的意義在于對現實發展的推動作用。教師有義務將語法學研究成果滲透到日常的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對語言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語法教學曾經也受到過高度的重視,但是由于語法學知識枯燥難懂,語法知識的作用顯現的過程較為緩慢,考試內容也很少涉及到語法知識,語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逐漸降低。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中學語法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很少有教師專門進行語法學知識的教授,語法學知識只是閱讀教學中的補充知識,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雖然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但是“淡化語法”一直是新課程標準的原則之一。
(二)中學語文語法教學中的問題
教師和學生對語法知識缺乏重視。現階段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是考試。考試的內容直接影響了教學內容。由于中學階段的考試不會專門涉及到語法知識,老師和學生無法認識到語法知識的重要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淡化了中學語法教學。即便老師在課堂上講到語法知識,也不會在課前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簡單灌輸的教學方式使語法教學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認為語法知識抽象、難懂,對于語法知識缺乏興趣。更沒有真正意識到語法知識在學習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教學直接影響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教師的語言學知識素養對文本的細致講解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文言文教學中,由于文言文的創作時間距離現在較為久遠。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差距很大,首先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差距;其次是詞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古代漢語中以單音節字為主,隨著社會的發展,詞匯不斷增多,多義詞和同音詞越來越多,不利于日常交際,所以單音節詞逐步轉換為雙音節詞。最后是語法上的變化,古代漢語中定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比較多。現在學習文言文時,主要學習古漢語中的詞匯,也是為了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文言的內容,進而理解文章內容,此時語法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在閱讀時,良好的語感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詞匯的意義,并能深刻地體會到語言符號背后隱藏的深層感情。語感的培養不僅需要多讀、多寫、多練習,而且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語法學知識。
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表達方式,語言有地域和民族的差異。為了人們之間交際的順利進行,必須遵循統一的標準,語音、詞匯、語法、文字都有規范性的標準。語法學學習能讓學生明白規范化的語法規則,學生掌握了語法規則就能正確地表情達意。語法的規范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作用顯著。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交際,隨著社會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不同地域之間人們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所以語言的規范性顯得尤為重要。語法教學對提高寫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寫作是中學語文考試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但是教師可運用于寫作課的教學方法不多,只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范文背誦、整理寫作素材。作文中語句不通、詞匯使用不當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學生的頭腦里沒有明確的標準,學生只是憑借語感遣詞造句。因此,語法教學可以使學生明確漢語中詞匯、句子的使用規則,保證學生在寫作中能夠有意識地避免語法錯誤。
三、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教學策略
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雖然占的比重不大,但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必須對語法教學高度重視,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將語法教學融入到中學語文教學中。
(一)語法知識的實踐性教學
現在大多數教材都把語法知識放在附錄中簡要介紹,教師也只是機械地講解,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教師在講解具體的語法知識時,可以采取“展示、演示、練習”三步教學法。首先,展示固定的語法知識,然后,教師選取一定的語言材料對其進行講解,最后,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我發揮空間,老師可以選定一個話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以書面短文的形式。同時,老師還可以進行語法知識的專項測驗。
(二)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
漢語語法學是一個龐雜的大系統,教師在選擇語法知識時應充分考慮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選擇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和表達的基礎性語法知識。語法教學應遵循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不要將語法知識孤立于課文教學之外。每次課堂的語法知識不宜過多,同一個語法知識可以分散到不同的課文內容中。這樣如細雨潤物般滲透,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艱澀的語法知識,更加利于學生學習。
(三)將語法知識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
在閱讀教學中加入語法教學。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句子進行鑒賞并說出原因。教師可以借助講解優美句子分析句子的表達方式、語法結構、語義內涵及語用功能,并詳細講解各種修辭表達的效果。語法教學還可以和口語教學、寫作教學結合起來。語法教學和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口語教學可以相互促進。
漢語語法對于語文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人們日常交際、書面表達的標準。語法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教師教授語法知識不應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將其貫穿整個中學階段。在選擇語法知識時,要注重實用性、典型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