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艷
【摘 要】一般而言,職高數學的教學效果與普通高中相比,總是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很多,包括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教學方法等,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重點研究影響職高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以及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高中 教學效果 教學環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90
我國的職業高中的教育面臨很大的困境,最重要一點就是學生學習態度相比于其他中學,相對較差。從而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學也難以繼續。然而真正影響教學效果的,也不僅僅是學習態度這一條。筆者根據多年職高數學教學經驗,總結了影響職高數學所面臨的困境,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一、職高數學所面臨的困境
職業高中數學教育所面臨的困境總結為三點,而這三點亦可類此及彼,從中也可得出職高其他學科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學習興趣不夠濃厚。這一點無疑是最大的問題,學生不能夠做到“樂學”,讓教師教學過程就像是在唱獨角戲,教學也就無法進行了。這是所有職高都面臨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激情普遍不高,導致學習效果極差,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需要大量的計算以及思考,而學生一旦無法融入課堂,學習數學明顯會覺得吃力,于是導致學習興趣再次下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到了最后,學生也就完全失去了學習熱情了。
2.教學環境落后。教學環境主要表現在教學設備上,現在大量推行現代化教育、多媒體教學,而很多職高還停留在比較落后的階段。學生都較為年輕,視野也比較開闊,如果他們對教學設備看不上眼,認為其落后,是老古董,那么自然會影響教學效果的。其實很大程度上,職高普遍性地都會忽視教學環境的建設,甚至是很多普通高中也會如此。可能沒有學生會當面表明對環境的不滿,但潛移默化中,學生的不滿情緒會從他們的學習中表現出來。當他們出現厭學、厭課堂這樣的現象時,就表明他們心中是不接受這個環境的,那么就需要考慮改換更新了。
3.教師教學方法偏于陳舊。年輕的學生總是不喜歡拘泥死板的教學方式,而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偏于陳舊,往往是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他們枯澀乏味的講,學生沒精打采的聽,根本無法調動課堂積極性,教學效果又從何談起?這個現象也很普遍,尤其是很多教師抱著死馬當活馬醫醫的心態,認為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自己又何必認真?于是再度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學生沒態度,教師又松懈,教學效果更差。而教師認真負責,往往也沒用處,最關鍵之處在于革新教學方法,提高與學生的共鳴。
二、提高職高數學教學效果的對策
上一個內容僅僅總結了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但實際上,問題還很多,不僅僅是三點而已。但本文僅僅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方法,為教學人員提供參考,也就只能選擇重點問題。這里要提出的對策也僅僅是針對上文的三個困境,比較具有針對性。
1.積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要借助于教師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寬和溫厚,能夠與學生站在一起看待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其次是要做到能夠經常鼓勵學生,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是要能夠選擇教學內容,不同的階段教授不同的內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覺得輕松的學習。最關鍵就在于,在學生激發興趣的階段,選擇較為簡單的知識點,舉的案例也應該偏于趣味性。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提高了,學習效果也會得以提升。當然,這需要教師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業余愛好,用愛好引起學生共鳴。
2.改善教學環境。在這一個方面,要靠學校的能力,改善教學環境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內容。簡單在于基本不用什么思考,也不用各項會議討論,只需要花錢購買新設備就好。而困難之處就在于這是一個需要花費財力物力人力的工程。而最大的困難是一旦安裝了新的設備,如何保證教師懂得使用,并且能夠熟練操作。
鑒于此,又分生出兩個小的對策,其一,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多媒體教學的相關知識,主要是技術方面的培訓。第二,就需要學習在招收新教師的時候,要將計算機水平也列入考察內容。只有引進新的師資力量,才能給職高教學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也才能夠在根本上解決技術革新的問題。而在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時,如果本校有相應的技術人員,彼此間相互學習,技術的改革也就更快了。如果學生看到教學環境比較前衛,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增加,教學效果也就相應提高。
3.改變教學方法,推陳出新。如果在擁有了新的設備之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到改進,就會產生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狀,時間一長,學生也就會失去了對新設備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又會陷入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改進教學環境的同時,也要提高教學手段,使得教學科學化。而要做到改變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多總結,課外也要多學習,努力使自己的能力保持新鮮。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教師能夠掌握一些比較有趣的數學例子,比如:甲、乙、丙、丁四個人去同一家餐廳吃飯,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他們四個人同時在餐廳,問下一次四人相聚是幾月幾號。這樣的問題就比較有趣味了,其主題涉及到吃飯的問題,當然是每個人都感興趣的,其次,題目又和尋常的題目不一樣,如果用普通的方法計算肯定不行。
本題最大的難點是對題目的閱讀不深,一般的學生看到這個題目,都覺得很簡單,而其實不然,要解這個題,最關鍵就在于讀題。甲每隔5天去一次,那么可知,甲6天去一次,“每隔”5天去一次,就代表是空了五天,第六天才去,以此類推,甲是6天去一次,乙是12天去一次,丙是18天去一次,丁是30天去一次。而要求他們的相遇,就演變成了求他們的最小公倍數,這樣也就簡化了題目了。這樣的題目較為新穎,就需要教師不斷的收集,然后與學生交流。
本文提出的三點對策是針對三點困境而言,僅僅是作為參考。而要提高職高數學的教學效果,光是做到以上三點還不夠,就需要教學人員在工作中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創新。但無論如何,都應該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興趣是一切事情的前提,只有在提高了興趣的前提下,教學效果才有可能得到提升。